◆唐 蕊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第二中學)
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策略
◆唐 蕊
(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第二中學)
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各種情景,運用各種途徑和方法手段實施創新教育,要使學生跳出教材框架,學活課本,使學生變得更睿智、更機敏、更具有創造力。英語教師要從變革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入手,營造創新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協作精神。結合學科特點和自己的教學體會,淺談如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策略。
英語教學 創新教育 教學模式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過程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主導地位,從而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培養青年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實施創新行為,獲取創新成果的目的。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規劃課堂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的一步一步的有序進行。課堂中,學生的任務就是聽、看、記筆記,不會出現焦慮的緊張情緒。在英語課堂教學目標中,認知目標成為了教學的重難點,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則相對缺失。對存在差異的教學對象實行統一的教學目標,漠視學生的個體需求。并且學生崇尚這種“教師講得清清楚楚,學生聽得明明白白”的教學環境。
創新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訓練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的技巧教育,還是一種全方位的對教育進行改造的過程和促進學生成長的一種教育;創新教育不是僅僅培養少數學生的英才教育,而是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一種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不是一種以挖掘個體某項能力為價值目標的教育,而是一種要從個體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絕地去誘導出一些提供最佳創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怎樣拓寬學生思維,從而達到知識傳授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協調一致、同步發展,其重要性就凸顯出來。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每一個課堂教學步驟都應該多設置溝通渠道,并根據相應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或語言素材,設計適合初中學生的適量的有較大靈活性的問題,或者引導學生從同一個材料或信息中尋找不同的答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求異的積極思維能力。尤其是對于那些思想封閉,視野比較狹窄的學生,教師的任務則應該是要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是把他們看作是只會信息存貯的“機器”。在新課標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更要體現“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初中英語新教材中,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拿來作為創新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可利用一切時機運用這些素材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開拓創新。例如,利用教材中的談論假期如何度過,理想的旅游勝地,哪里的風土人情等,將情感教育在熱愛中華大好河山升華到保護國家文化遺產,反對破壞的過程中得到升華。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動嘴說英語,鼓勵他們,從而讓他們有說的沖動,從而創設出活潑熱烈的學習氛圍,達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言行、舉手投足都會帶給學生終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微笑,用豐富的體態語去表達情感。教師熱情和寬容的體態語的表達,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有助于使學生消除恐懼心理,從而充分的調動學生,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沒有大的心理壓力,能夠暢所欲言,能夠在課堂中實踐和表現自我。總之,只有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教師才能將學生的潛質發揮的淋漓盡致,使學生身心愉悅,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狀態,從而學生的思維才會得到解放,才有力量去創新。
每個學生都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創造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在初中英語課堂設計時,教師就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課堂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式,從而使得學生學會多側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總是指向某一具體問題。在英語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應及時對部分知識學習易走極端的學生,進行課后輔導,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質。教師還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使他們去體驗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認識自身價值。
英語課外活動是初中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英語課外活動時,應著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現有水平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用英語交往的愉悅。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英語的過程既是一種認知過程,更是一種探究過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統一起來,并且不斷地探索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1]張永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A].農業教育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
[2]杜國平.多媒體課件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A].濮陽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選編[C].2006.
[3]劉玲,姚靜.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創新教育[A].高教科研2006(中冊:教學改革)[C].2006.
[4]俞石明.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
[5]陳敏.英語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芻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
[6]王立欣,侯曉玉.面向素質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
[7]李美蓉.“發現學習法”理論與英語創新教育[A].山西省創造學會創立大會暨首屆學術交流會議專輯[C].2001.
[8]湯英莎.加強大學英語文化導入,有效實施外語素質教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
[9]劉玉霞.外語教師與外語創新教育策略[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
[10]劉桂云,周慧梅.試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