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琳
(江西省玉山一中)
淺談高中音樂新課程下的新教法
◆鄧 琳
(江西省玉山一中)
普通高中新課標的實施,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廣大音樂教育者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特有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使之成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導向。
高中音樂 新課標實施 審美功能
“應試教育”一度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后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人們習慣把中學學科的語數外、理化政史地等稱為主科,而把非升學學科的音體美勞等稱為“副科”。因為“副科”家長不重視,學生不會深入學習,教師不愿意教,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也沒有什么作為。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多樣性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音樂課改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年輕的音樂教師,我通過努力,積極投入到課改浪潮的懷抱并樹立堅定不移的改革信念,使音樂具有主科的同等地位。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鑒賞,需要強烈的興趣和熱情。因此,高中音樂教學要盡可能讓學生在熱愛音樂的情感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師要在調動情感上下功夫,通過恰當的引領把激發學生美的情感與理解音樂結合起來,使其思維更具有活力。如聶耳一課中《畢業歌》、《賣報歌》的學習,結合教材片段,分析、感受作品的創作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最后學唱《鐵蹄下的歌女》,教會學生讀譜等簡單的樂理知識。從體驗樂曲所描述的對舊社會的憎惡及對新生活的向往,鼓勵學生積極地表達所思、所想、所感,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個性特長,讓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到音樂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食糧,音樂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愉悅和美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方法體現教學過程的愉悅性,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這既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音樂教學應達到的一個目標。當學生對音樂發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動力。同一首樂曲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學生可以體會到不同樂器演奏的音色的不同美感。學生總結出鋼琴的音色讓聽者的心情放松,更適合表現夢幻的色彩;大提琴深情委婉比較有韻味,適合表現悠長的旋律,能很好地體現樂曲的連貫性,滲透著寧靜的冥想與沉思的色彩。還可以讓會彈鋼琴的學生為大家演奏,和CD碟放的音樂進行比較,讓學生進行點評。由于演奏者是自己的同學,學生情感會表現出百倍的熱情和關注,也會更細心的體味音樂,找出學生演奏的樂曲與大師演奏的作品之間的差距,從而提高學生比較、分析、判斷的能力,能夠更深刻的體會音樂內涵。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覺得高雅音樂離自己很近,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同時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能力,挖掘對音樂記憶力、感受力、節奏感、音高概念強的學生,鼓勵他們報考音樂專業。
在爵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增加樂理部分的內容。基于學生要學習樂理知識的愿望,以及他們對樂理知識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現狀,教師要適當增加部分樂理知識。如節奏、曲式結構、音的長短、音名和唱名等。這些樂理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學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樂及通俗音樂的素材。我們的音樂教材內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較經典和嚴肅的音樂。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相對較少,因此很多學生對于音樂課沒有興趣。加入這部分內容是時代發展和學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拘一格,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的音樂。書本中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固然優美,欣賞價值很高。可是學生往往覺得它們離實際生活很遠。因此在教師教學中應播放校園音樂活動或比賽的錄像,增加部分本校學生演出視頻的欣賞,讓學生通過欣賞、分析身邊人的作品,縮小與音樂的距離,提升自信心。
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手法產生了根本的變化,傳統教學中的范唱、范奏幾近絕跡。筆者觀摩了眾多高中音樂鑒賞課,幾乎千篇一律采用多媒體取而代之。其實,音樂課上真正能夠打動、感染學生的還是教師的動聽歌聲及悅耳琴聲,畢竟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藝術鑒別能力。如:在進行流行音樂教學時,教師先用鋼琴彈奏出當今廣泛傳唱的流行歌,引發興趣,隨之自彈自唱一些過往經典的流行老歌,讓其競猜歌名,借此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和學生的欣賞距離,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溫故而知新,將學生學得的音樂積累起來,是教學中必須要做的,這樣才能把學生點滴的體驗感受集中而形成積淀。學生的知識是一顆顆珠子,教師是負責把珠子穿起來的線。在學期末如果只是單純地把所學過的知識進行羅列陳述,學生印象還是不刻,而且很容易遺忘。所以,需要尋找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把所學知識穿起來。筆者有時利用音樂作品中出現的數字,做一個數字游戲,把所學過的音樂作品回憶起來,同時總結每一部作品的特點,教師自制課件,學生想到哪部作品,就播放主題片斷,以加深印象。對于音樂家的記憶方法可以利用他們生活年代的形似性和國家之間的關聯,如提到世界著名音樂貝多芬,就會想到和他一樣同是古典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莫扎特、海頓;提到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就會想到舒曼、舒伯特、肖邦;提到聶耳就會想到冼星海等。趣味化的復習方式使知識的串聯變得很容易并且印象深刻。枯燥的知識因為有了多樣化的記憶方法變得輕松愉快。
普通高中新課標的實施,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廣大音樂教育者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特有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使之成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