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香
(朝陽技師學院)
搞好計算機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楊舒香
(朝陽技師學院)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扎實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勢在必行。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目標,推動了我校計算機校本培訓工作深入開展,引領我校計算機校本培訓走向新的發展階段。近幾年來,我校在這項工作中,堅持常抓不懈、不斷推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形成我校“全員參與,全員應用”的一大特色。實踐使我們體會到,開展計算機校本培訓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為了了解我校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及熟練程度,使之有效服務于教學,我們課題組舉行了教師課件制作比賽活動,在活動中暴露出以下問題:
1.不能突出課件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性,大部分課件出現了“書本或黑板”搬家現象。
2.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色彩搭配不當,文字與背景顏色搭配不合理。(2)選擇圖片質量太差。(3)素材處理不到位,突出表現為下載的素材未經處理。(4)沒能運用PPT自身的豐富的功能。(5)動畫設計不合理。
3.課件設計的藝術性較差,整體設計顯得雜亂無章,目的性不突出。
4.原創內容較少,整體抄襲現象比較突出。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部分中、老年教師計算機基礎較差,有的甚至連打字、制表等簡單文本操作都不會;真正做出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作品不多。因此,為提高教師整體信息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行計算機校本培訓勢在必行。
1.教師能夠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且能夠利用技術來開拓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
2.全員培訓。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必須涉及所有的人員,包括學校領導、教師及教輔人員,以切實提高全校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
3.結合網絡教研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以師生需要為重心。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應該與教師所教的課程結合起來,也應該與學生所要學習的技能結合起來。即教師學會信息技術來教學,學生學會信息技術用來解決問題和達到學習目標。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學會使用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自制投影教具、錄音資料等,要求每位教師初步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
1.轉變觀念,強化教師主體地位
為了激發教師參培的內驅力,我們不失時機地對教師進行參加培訓學習重要性的再認識、再提高,營造一種主動自覺、緊張而有序的學習氛圍,經常組織教師觀摩遠程教育資源中的優質課錄像、優質課教案和課件。使他們明確作為一名教師在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意識的同時,自覺地提高必備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的整合,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的學習、快樂的學習。要求每位教師具有與時代相通的教育理念,具有豐富扎實的知識底蘊,具有獨特的教育風格和追求,用新的理念作指導,在實踐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這樣,引發教師明確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新型人才的如何培養,教師應該怎么辦,從而強化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換,增強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努力構建適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
2.分類培訓,分層提高
我們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師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并堅持基礎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原則。在近幾年內對現有教師進行分類培訓,分層提高,通過培訓,使新教師迅速成長,使骨干教師隊伍不斷擴大。目標確定后,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計算機校本培訓計劃和考核方案,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做到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在計劃中突出確定學校培訓的內容和操作的具體方法以及培訓時間。培訓的具體內容圍繞著教育觀念的更新,以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專題講座、交流研討、優質課課件展示、自主學習為主要培訓形式。培訓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階段(2011.3 ~2011.10)
信息技術方面:(1)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及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統、漢字輸入、中文處理、PowerPoint等內容進行培訓。(2)網絡應用的培訓。邀請有關計算機專家來我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指導,內容有網絡基礎知識、操作技能以及網絡教室的正確使用,使教師對計算機網絡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一個總體了解。
專業知識方面:
(1)利用“網絡教研”,對教師進行分學科的專業知識培訓(第一階段內容)。(2)將課題內容滲透到教研當中,培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己教育理論水平。
第二階段(2011.11 ~2012.6)信息技術:
(1)課件制作的高級培訓。陸續選送一些教師到校外專業計算機培訓中心學習。經費采用學校補助與個人自理相結合的辦法,參加Authorware、Flash5.0、FrontPage,網頁制作等軟件使用的系統學習。(2)利用以點代面的方法,用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培訓FrontPage或其它網頁制作軟件。
專業知識方面:(1)利用“網絡教研”,對教師進行分學科的專業知識培訓(第二階段內容)。(2)以“課”的形式具體討論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科研型教師。
第三階段(2012.7—2012.9)
信息技術方面:
(1)網絡知識培訓。這次培訓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學會下載課件,要能實現利用網絡交流各自的教學思路,傳送課件以及一些網絡安全知識。(2)計算機簡單故障排除。如果在上課過程中計算機出現故障,教師能根據情況解決簡單問題,讓課堂在最快的時間內回到學生身邊。
專業知識方面:
(1)利用“網絡教研”,對教師進行分學科的專業知識培訓(第三階段內容)。(2)邀請專家或利用本校已有教師資源,指導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安排理論知識強的教師利用電子郵件方式指導修改論文。提高骨干教師的指導能力,培養專家。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校計算機校本培訓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所有的教師都會上網瀏覽網頁、使用搜索引擎、發電子郵件、查資料備課、利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備課教學等,100%的教師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30%教師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涌現出了許多信息技術應用骨干教師。
實踐證明,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開展計算機校本培訓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助推器,使現代信息技術在全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王衛東.教師專業發展探新——若干理論的闡釋與辨析.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2]鄭文勉,雷曉云.途中之思——教師專業發展個案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3]盧正芝.校長視域下的教師專業發展.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4]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朱小蔓.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研訓一體教師成長叢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6]袁銳鍔.教師專業化與高素質教師.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