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微微
(廣東金融學院)
大學生生命觀的調查及生命教育研究
◆姜微微
(廣東金融學院)
生命觀(View of Life),是人類對自然界生命物體(也包括人類自身生命)的一種認識,它不僅指生命主體能認識生命本身的性質,還包括生命主體對生命應有價值的把握和判斷,一直是東西方學者不斷關注和研究的一個主題。
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代表著青年的主流和方向,關系著社會的文明和國家的未來,承載著社會的重托和期望。大學生的生命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教思政廳[2011]5號)明文規定將大學生生命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見其重要性。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共隨機調查了300名在校大學生,共回收有效問卷264份,回收率為88%。
(二)測量工具
研究選用林雪編制的《大學生生命控制感問卷》、解亞寧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量表》和潘美姬編制的《當代大學生生命觀及生命教育調查問卷》進行測量,結果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一)大學生生命觀的現狀
1.對待生命的態度。95.1%的同學選擇“會珍愛自己的生命”,有62.1%的同學選擇“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奮斗目標”,有60.6%的人認為“人生什么都可以舍棄,只有生命不能”,有82.2%的人認為自己“一定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2.人生目標。45.5%的同學在“是否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的項目上做肯定回答,有10.2%的同學做否定回答,有43.9%的同學選擇“不確定”。
3.生命責任感。58%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有責任的人,并且有53.8%的同學在非典時期情境選擇的題目上回答“我也會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4.對死亡與自殺的態度。56.4%的同學認為“死亡是必然要發生的”,有27.3%的同學“從不或很少考慮死亡的問題”,有84.5%的同學認為“自殺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有79.9%的同學認為“自殺是漠視生命的表現”,有51.9%的同學遇到挫折后會“很快振作起來,找出原因并解決”。
5.有關生命的知識來源。最主要的來源是社會傳媒,接下來依次是學校、家庭和朋友。84.5%的同學認為“需要了解有關生命方面的知識”。
除此之外,當代大學生的生命觀也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現狀:在“當遭遇火災、溺水,車禍等一些緊急事件時,你是否具備基本的自救和他救能力”項目上,僅有22.3%的人選擇“是”。
(二)應對方式與生命控制感
應對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積極應對方式得分(M=25.1)高于消極應對方式(M=9.9)。
大學生生命控制感的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進一步考察生命控制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結果見表2),生命控制感的總分和積極的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同消極的應對方式呈顯著的負相關。表明生命控制感水平越高的大學生面對生活問題時,越傾向于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而控制感水平低的大學生則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從各個維度上看,除變化接納和苦難接納之外,其余各個維度與兩種應對方式均呈極其顯著的相關。進一步的回歸分析也顯示,生命控制感的總分能夠很好地預測積極應對方式。
表1 大學生生命控制感各維度的平均數(標準差)
表2 大學生生命控制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矩陣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的生命觀主流是積極的、樂觀的,應對方式也多是積極的,且應對方式能夠很好地由高生命控制感水平預測。
(二)教育策略
家庭和學校生命教育的缺失,社會輿論生死觀引導不力等多方原因導致了當代大學生生死困惑的現狀。對于專門接受學校教育的大學生,在學校中開展系統、專門的生命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生命觀的有效途徑。
轉變觀念,全面理解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首先要完善對生命的理解。不僅包含生命的基本內涵,還包括對人生目標的正確定位、對應對挫折的態度、對死亡的看法和對幸福的感受等等。教育工作者要首先轉變自己的生命觀念,營造不回避死亡、坦然面對的良好學校氛圍。
教學滲透,樹立理性觀念。能夠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系列課程自然是實現生命教育的理想途徑,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教學方式和課程總量等內容都還處于探索之中,因此,在普遍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滲透生命觀教育的內容,使同學們樹立理性的生死觀,實現自我價值。在此基礎上,逐步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夯實學校生命教育的課程基礎。
生命是有限的,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人們能夠在有限的生命歷程內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目前大學校園內呈現出的各種生命意義缺失與人生困惑的現象不斷地提示我們,對大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必要且亟需,只有以生命教育為起點,感恩教育、成才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才有其實現的根基,只有以生命教育為起點,大學教育才能實現其應有的意義和作用。
[1]潘美姬.大學生生命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
[2]林雪.大學生生命控制感、應對方式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研究.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5.
[3]田秋瑩.加強當代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思考.青年科學,2009,(9):184-185.
[4]王志華,李建偉.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探究.教育學報,2009,(8):89-94.
[5]賀建芹.理工科大學生生命觀現狀調查及對策探析.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