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鄔姝麗 李 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英語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0級研究生)
當代大學生網絡言語交際風格
◆ 鄔姝麗 李 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英語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0級研究生)
美國學者Ron Scollon和Suzanne Wong Scollon在《跨文化交際:語篇分析法》(2000)中從意識形態、社會化、語篇方式和面子系統四個方面介紹了美國四代人的代別語篇系統。意識形態指的是一代人或一個群體的歷史、社會和思想特征,包括價值觀念。社會化指的是文化身份習得過程。語篇形式指普遍的交際形式,包括語言的作用和風格。面子系統主要指人際關系,包括稱呼形式。目前作者及其研究生正在從事一項有關中國代別語篇系統的課題研究。言語交際風格是語篇形式的一個部分,也是本課題研究的對象。北大學者劉能(2003,7)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多維度的解析》一文中將中國的“90后”劃分為自我一代。“90后”的大學生是自我一代的代表,他們接受東方文化的傳統教育,但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們的言語交際風格能體現自我一代人的言語交際特點。由此出發,作者以當代大學生(主要是“90后”)交流的公共平臺——人人網作為語料收集渠道,研究他們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著重考察當代大學生在直接與間接、表達與沉默、稱呼語以及自謙與自夸四個方面的言語交際模式,以便探討“90后”大學生是否具有獨特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霍爾(E.T.Hall)對文化和語境的關系做了開創性研究。他聲稱人類的交往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可分為高語境和低語境交際系統或文化。低語境文化通過外在的語言方式進行信息傳達,信息的表達是直接的,而高語境的交流或訊息是通過語境及非言語渠道表達出來。(Ting-Toomey,2007:100)在高語境文化中(如中國)意義也可以通過地位(年齡、頭銜和關系等因素)和通過個人的好朋友或同事傳達。(薩默瓦,波特,2008:89)根據高低語境交際的定義,Stella Ting-Toomey總結出高低語境的主要特征。(2007,101)(請參看下表)高低語境特征
高語境特征 低語境特征間接風格 直接風格注重地位 以人為中心,注重平等自謙 自夸沉默 表達
除了表中所列的四項特征外,高語境還強調在乎交際雙方的面子,強調集體價值。本文以表中所列的高低語境的四個主要特征為依據分析自我一代人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
(一)研究問題
1.“90后”大學生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在多大程度上能體現高語境文化的特征?
2.“90后”大學生的言語交際風格是否帶有低語境文化的特征?
3.“90后”大學生的言語交際風格是否收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二)語料來源
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50名在校大學生人人網主頁上發布的帖子(時間為2010至2011年間)。其回復多為關系密切的高中同學或大學同學,偶爾有個別老師參與互動。話題涉及學生愛情、學習、就業及時事評論。
依據問卷調查,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90后”大學生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特征。
1.直接言語交際風格占絕對優勢
高低語境文化最突出的差異表現在語言表達的直接與間接方面。語言使用的直接程度也反映了文化價值中的深層結構。低語境國家語言(美國),其特征是坦率、清晰和隨意。美國人都極力避免模糊和模棱兩可。中國文化屬于高語境文化,中國人在說話時顧及別人的面子、感情,說話時傾向于委婉,含蓄。網絡是大學生表達思想、宣泄情感的場地之一,人們不必顧忌對方的面子、全力及地位。在言語交際風格上不僅僅是直截了當,而且在年長者看來簡直“不堪入耳”。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對話:
朱某2011-06-13 20:23沒有希望了,比母豬上樹還難,胖到我這程度一塊減肥
例1中王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要變瘦,回復的是她的好友,由于她們之間沒有距離上的約束,所以對方很直接地回復,不會過多地顧忌面子問題。
(例2)劉某2009-12-28 12:19帥哥教練啊!!
曹某2009-12-28 19:06回復劉某:想要電話嗎?
曹某2010-01-01 20:15回復劉某:可惜俺沒有……
例2涉及大學生的感情問題,劉(女生)直接表白自己對帥哥教練的感覺,也想進一步與帥哥交往。劉的回復也單刀直入。感情是比較私人的事情。在公共場合,人們往往不公開大談感情。此外,人們一向認為男生主動、直接,女孩比較被動。而如今網絡這個公共平臺使年青一代人突破了傳統的約束,女孩也主動、公開地表示自己對異性的喜愛。
(例3)孫某:預祝親愛的鮑鮑新年快樂,一切順利,我好想念你呀2011-12-31 21:07
例3是一個祝福語,由于兩人關系密切,所以稱呼為“親愛的”,并在祝福語后直接表達想念之情。
例1到例3都表明當代大學生在網絡上較多地采用直接言語交際風格,交流的雙方關系越近,使用的語言就越直接;但中國文化的影響依然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即學生在直抒胸臆之前偶爾也會先有一定的鋪陳,這根植于中國文化中的含蓄和委婉,如例4:
(例4)姜:遠在他鄉的童鞋們~你們還記得以雪為令~雪停即除么~~還記得推雪板大掃帚鐵鍬和麻袋么~還記得邊掃雪邊團雪球打雪仗堆雪人么~~想家~想念東北的大雪~
12-25 20:34收起回復|分享 |喜歡
例4中姜想要表達的即想念家鄉的大雪,但并沒有開門見山地表達,而是先以排比的幾個“還記得”記述回憶,最后才直接表達想念之情。
2.表達與沉默:非言語交際是網絡語言常見的表達手段
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可以通過手勢、空間的使用甚至沉默來提供信息。在談論民族性格的問題時,李大釗先生曾指出,東方屬于靜的文明。(轉引自賈玉新,1997,66)幾千年來中國人強調如何做人,好靜順從,中國人這種尚靜之根源是受老子的影響——靜是事物的根。而美國人更多地依賴語言行為進行交流。他們認為說出來和說出心里話非常重要。
大學生網絡言語交際風格研究顯示,在網絡交際中,中國的靜文化依然發揮著作用,一種表現手法是以沉默來代替語言,一種是以表情符號來表達想法和感情。
(例5)王:發表日志?超越現代天文的太陽系壁畫,令人困惑的天文知識——【揭秘7千年前的蘇美爾文明】
例6中,羅表達想要爬山,席是其好友,但席的回復并不是文字,而是一朵小花,此時席采用了符號這種非言語形式(或話語沉默)的方法,但卻表達了對羅這一想法的支持,而且這種表達支持的方法對于高語境的中國人來說,感情力量更加強大,達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3.注重地位還是注重平等
人際間的稱呼語是日常交往中最經常發生的溝通人際關系的信號和橋梁,是社會中權勢性和平等性的象征。由于它最能明顯地反映出說話人之間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關系,因此稱呼語用來表達注重地位和注重關系這一言語交際風格的維度。大學生網絡言語交際風格研究表明,大學生之間的稱呼語呈現多樣性,但總體趨勢是:關系越密切,稱呼越傾向于非正式形式。網友們對與自己關系近的同學或朋友,無論他們職位高低,他們采用對等交流,即用名字稱呼對方或采用各種昵稱。這也許是西方平等觀念的滲透,也許是這一代人特有的網絡稱呼語。與此同時,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當代大學生還是遵循長幼尊卑的禮貌原則,對待老師,網友們一般傾向于尊稱。如:
在例7中,田與張為關系特別密切的好友,在交際中,用“親”來稱呼對方,這既表示了一種平等的地位關系,同時也表明當代大學生這種獨特的網絡稱呼語。“親”可以理解為“親愛的”省略語。通常這種稱呼語用于戀愛中的人或夫妻。而如今已成為好友或閨蜜之間親近的一種稱呼。
例8:
謝某:姜書記你們發工資的日期不固定么?回復2011-12-27 09:44
例8中,謝稱呼姜為“姜書記”,這種“姓加官銜”的使用通常表明二者之間是存在等級地位關系的。但上述對話中姜與謝為好友,二人之間在公共平臺上以這種正式的稱呼語交流有兩層含義。其一,他們談論的話題是非私人問題,正式的稱呼一方面體現姜的地位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其二,“姜書記”這種稱呼正是表達了交際雙方的關系密切。這一例句表明稱呼語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人們之間談論的話題和關系的遠近,稱呼語會有不同的含義。
(例9)孫某2011-06-24 16:13回復鞠某:悟空,你又調皮了
鞠某2011-06-24 18:37回復孫某:呆子
例9也是大學生稱呼多樣性的例子之一,孫稱呼鞠“悟空”,是把自己放在“師傅”的位子上的,而鞠稱呼孫“呆子”又是把自己放在“大師兄”的位置上,雙方都抬高自己的地位,貶低對方,但并不說明雙方存在地位差異,反而體現了雙方平等的地位,關系密切,所以不拘泥于稱呼語的形式。越是不正式的稱呼語,越能體現交際雙方關系的密切程度。
(例10)姜某2011-06-14 22:27老師真漂亮
孫某Teresa 2011-06-15 13:01回復姜某:不好意思了你們在我心里是最可愛最帥氣的
盡管大學生網絡言語交際更多的使用平等的稱呼語,但人際關系對稱呼語依然發揮著作用,有等級關系的,如老師-學生,其交際中稱呼語多采用尊稱。例10中,姜是孫的學生,所以交際中稱呼“老師”,以表達尊敬和喜愛。
4.自謙與自夸
在中國社會的人際交往中,人們極為重視謙虛,可以講,謙虛是中國人的美德。中國社會是以差序格局,和他人為主要取向的社會結構。因此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權利、義務、責任、榮譽、和行為。做什么不做什么都取決于這一固定的身份。中國人在公開講話的開場白措辭方面就體現了這一特點。不少中國人包括領導,在講話前總要客氣一番,以示謙虛。大學生網絡言語交際風格研究顯示,謙虛在當代大學生網絡交際中依然是一種主要的交際風格,所以在表達中時常用到自謙的表達方式,但當代大學生在網絡交際有一種使用自夸的交際風格的傾向,這一傾向表達了大學生對自我表達需求的渴望,對凸顯自我,張揚個性的追求,這一傾向是中國文化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結果之一。
(例11)張某:偽記者祝廣大記者節日快樂!!
在例11中,張自稱“偽記者”,是一種自謙的表達方法,實際上張是一名“準記者”,稱其為記者并不為過,但他自己還是很謙虛地自稱為“偽記者”,這正是深受中國謙虛文化的影響,是中國人美德的具體體現。
(例12)寧某:2009-09-04 08:50發現 we three glasses..
游某:2009-09-04 15:44回復寧某:you six eyes!!!nononono~you twelve eyes~~
寧某:2009-09-08 08:42回復游某:看來你的語法退化到極致了。外國語的悲哀呀~
游某:2009-09-08 08:57回復寧某:不不不不不```我的語法挺好的,現在我已經進化到將語法從有形化為無形,出神入化的地步了~~~
在例12中,游用自夸的交際風格表達自己的語法“出神入化”,一方面體現了其個性率直、自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與寧之間的關系密切,可以不顧慮面子,暢所欲言。
(例13)王某:泰山歸來,欲仙欲死!總結:山東人民很熱情!山東蚊子很溫柔!山東泉水很給力!山東泰山霸氣外露!
劉某2011-06-17 16:29
哈哈,很好很好,從我身上就能看出來熱情嘛!收獲不小哈哈,最重要是征服了五岳之首啊,爬山專家
例13中,劉自夸從自己身上就能看出山東人民的熱情,表現了她與王之間的關系密切,同時也使得語言表達輕松幽默,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
作者從直接與間接、表達與沉默、稱呼語、自謙與自夸四個維度解析當代大學生(“90后”)網絡言語交際風格。數據分析表明他們網絡語言風格總體趨勢更多的體現了低語境文化特色。表達直接,稱呼形式多樣化,傳統的以名字或姓稱呼好友的方式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網友們自己獨創的各種表示親昵關系的稱呼。網友們雖然偶爾也用含蓄或自謙方式回應對方,但自夸已蔚然成風。符號這種非言語交際形式優于語言表達。這是這一代人網絡語言的特色,低語境文化明顯占上風。傳統中國文化中的自謙,間接以及注重地位的特色已不突出。這種語言風格也許和他們的年齡和時代特征有關。“90后”是“生于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長于物質、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新時代”的青年。他們成長的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經濟建設發展最快、社會結構轉型最為激烈、科學技術發展最為迅速、人們思想觀念最為解放、價值觀也最為多元化的時期。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使人們的意識形態、思想觀念、社會價值觀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與網絡、都市文明與全球化,構成了這代人成長與發展的社會大背景。
各種媒介更是為了迎合潛意識中的需求,吸引感官器官,給“90后”青年構造了需求、欲望和解放的多彩幻覺。在現代科技時代,空間的物質表現形態即是大眾傳媒造就的各種影音圖像符號。這一點,己經被我們的現實生活感受所證實,由電影、電視、數碼照相機、DV、網絡、短信、廣告、時裝秀、游戲機、時尚雜志、動漫書籍、宜傳招貼畫等等大眾媒介所傳播的各種符號和圖像,正在迅速地侵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占據著人類生存的一切空間,當代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流多用符號這種非言語交際形式就是最好的例證。
當代大學生的網絡言語交際風格:直接的,多樣化的稱呼,各種圖像和符號的使用,善于夸贊自己,代表了當代青年獨特的網絡語言風格特征,這可能是自我一代人的文化特征,是時代的產物。
[1]Scollon,Scoll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5.
[2]劉能.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多維度的解析[J].廣西: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5,4).
[3]Ting - Toomey,S.,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4]薩默瓦,波特[著].閔惠泉等譯.跨文化傳播(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加]邁克爾·布雷克.越軌青年文化比較[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本項目獲中央高校基金項目支持,編號為:2010YW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