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浩
(大興安嶺職業學院)
我國高職院校的建設與發展目標是以培養職業化人才為主,為社會供應大量的職業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高職院校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方面還是提供了相應的學習條件,但是在心理輔導和學生思想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缺點和不足。高職院校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費用較低,而且年限較短,所以很多學生選擇高職院校,而一些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家庭環境要差一些,而且有一部分學生身處偏遠的山區或者是郊區,屬于貧困地區,為了求學而不遠千里,這類人群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類“特殊群體”,在當今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里,資本主義的思想已經影響了每一個人的判斷能力,嫌貧愛富的思想和行為也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發展過程中。心里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而言是一種健康心理輔導和健康人格指導的教學活動,開展心理輔導教學或者是心理咨詢服務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樹立高職學生的健康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發展與意識,提高健康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缺乏建立一些心理健康資訊室和設立心理健康的學習課程,雖然一些高職院校已經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目前所做的還不夠徹底,沒有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沒有改變貧困學生心理閉塞的特點。
貧困地區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在我國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而城市學生生活條件較好,對農村或者是偏遠地區的大學生會存在歧視心理,而貧困地區大學生對于自我的心理封閉問題也一直沒有給予正確的認識和對待,所以造成了一些交流的問題。貧困地區大學生心理問題是當前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開展方向。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為:(1)總體表現出貧窮與富有的直接對立,用金錢衡量一切的怪異想法,完全拋開了價值觀和道德觀,直接理解為能力就是金錢的意識。(2)高職院校中的偏遠地區的學生一般會選擇僻靜,人少的地方作為自己經常去的地方,他們存在封閉心理的明顯特點,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越是偏遠越是貧窮的地方來的學生,這種表現越為明顯。
影響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是貧困。因為貧困,貧困大學生生活辛苦、拮據,學習沒有經濟保障,缺乏安全感,生存壓力大;因為貧困,貧困大學生尊嚴受損,外交退縮,整天生活在貧困的陰影中,進而出現“由貧致弱”的惡性循環?!坝韶氈氯酢爆F象是指:經濟狀況不好導致貧困生大學生生活窘迫,損害了他們的自信和尊嚴。于是,他們便常常希望通過搞好學習來證明自己,贏得別人的尊重。當他們的努力無法使自己出類拔萃時,他們就會喪失自信、意志消沉、自我封閉,影響發展,從而進一步使他們變得弱小。深入分析,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與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家庭環境及其自身主觀因素存在很大關系。其中,社會、學校和家庭環境因素是主要因素。在現今社會中金錢至上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攀比富有的惡習和不良風氣已經深入人心,各種世俗觀念和一些人群對貧困地區同學的歧視眼光和歧視心態已經徹底改變了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情緒,在高校中難免會存在這類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問題,要積極尋找出路,解決好這類問題。
1.經濟壓力帶來的極度自卑與盲目自尊。在貧困地區或偏遠地區長久生活的環境對學生內心的發展影響很大,許多學生進入城市后發現社會發展節奏與社會發展的情感全然不同,對高職院校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貧困學生面對城市中的誘惑和欲望,產生了自卑心理。而且,高職學生的年齡段正處于自尊心最強的年齡段,其內心中自尊心與自卑的矛盾心理再互相抵觸,更凸顯出自身的心理問題特點。自卑是一種對自我消極評價和自我意識模糊的混亂心理狀態,處在這種思想意識環境下就算是別人看的起自己,自己也會認為不如別人,疲困學生上學的資金大多是家人四處借款籌集來的,巨大的經濟壓力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主題下,家庭的貧窮就代表著無能和軟弱,學生樹立的思想全然拋開了精神價值和道德情操,完全是以金錢作為衡量,在同學中間出手大方的同學自然會傷害到這些偏遠地區同學的自尊心,讓他們產生自卑和抑郁。他們表面上看起來顯得自強,實際上內心脆弱而自卑。
2.高職學生復雜的心理疾病。偏遠地區貧困高職學生的內心會對生活的困難羞于啟齒,不能坦然面對貧困,寧愿借錢和出賣身體賺錢,也不愿意借別人的力量獲得生活的救助,這為偏遠地區貧困高職學生帶來了生存的壓力,也帶來了生存的負擔。偏遠地區貧困高職學生往往都是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他們不愿意與人接觸,也不愿意讓別人了解到自我的難處,這些學生自我封閉,不愿意與人交流,很少像別人敞開心扉,不合群,人際關系緊張化,而且在于同學發展關系時不能掌握好分寸因而總是學習和生活都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偏遠地區貧困高職學生還存在缺乏自信的特點,這些學生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比別人低一等,否定了自我價值,沒有關注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價值觀的正確樹立。
1.完善與健全經濟資助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困難。經濟水平因素是貧困大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高職院校應積極建立多渠道扶助貧困生的有效機制,健全“獎貸助補減免”制度等。首先,增加勤工助學的崗位,如提供辦公室助理、公寓管理員、班主任助理等崗位,鼓勵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減輕經濟壓力,學會自立自強;其次,就是助學貸款,因為貸款是必須償還的,這可以給貧困生壓力,促使他們努力學習,奮力拼搏;最后,鼓勵貧困生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和助學金,不但可以緩解經濟危機,又可以增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困難、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2.高職院校開展健康心理輔導活動。高職院校要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加入健康人格教學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幾個部分:(1)開展心理健康咨詢與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鏟除心理自卑,幫助心理自卑者打開心扉,做到健康心理的正確輔導。(2)建立健全貧困生的物質與精神的獎勵機制,學校要拿出投資擴大學生的獎勵內容和獎勵項目,在貧困生的物質獎勵上提高獎勵內容,在精神獎勵上提高等級。(3)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妥善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4)加強校園精神文明道德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予貧困生更多的人文關懷,消除歧視和冷漠,倡導關愛和互助,努力營造一種健康、陽光、和諧的氛圍,使貧困生融入學校大家庭當中。(5)引導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從這些偏遠學生的家庭入手,引導貧困生父母調整好自我心態,提高學生自我的抗壓能力,要培養學生敢于面對挫折的心態,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健康的人格。
[1]郭瑤.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文獻綜述.職教論壇,2011,(10):20-22.
[2]錢金華.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教育教學研究,2011,(11):12 -14.
[3]郭環.試析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狀況及思想政治工作對策.教育科研,2010,(12):9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