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恒
(安康學院外語系)
淺析《飄》中斯嘉麗的女權意識
◆趙雨恒
(安康學院外語系)
西方文學史上塑造的追求獨立的女性形象很多。她們有的追求人格上的獨立,如易卜生筆下的娜拉;有的追求愛情上的獨立,如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而瑪格麗格·米切爾塑造的斯嘉麗則是個在人格和愛情、生活中都追求獨立的成功女性形象。下面筆者將就斯嘉麗在《飄》中所體現出來的女權意識做一簡要分析。
斯嘉麗,Scarlet,意為猩紅色,緋紅色,鮮紅色。紅色是熱情,奔放,張揚,富有沖擊力。此名字昭示了斯嘉麗這位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具有鮮明“紅色特征”的人,她個性鮮明,特立獨行,張揚叛逆,她的所想所作所為都是對當時的父權制社會的一種沖擊,一種反抗。因此,當這個女主人公帶著“斯嘉麗”這個鮮明的沖擊力印記出現在讀者眼前的時候,就已經些微的透露出了她的與眾不同:她擁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她執著追求愛情、不擇手段求生存、不畏父權求平等。她的形象顛覆了傳統的女性形象。瑪格麗特·米歇爾創造了這樣一個勇敢,無畏的女性形象,從她反抗主流價值觀,爭取自己作為女性應該有的權利和地位來看,斯嘉麗已具有了早期的女性主義意識并將它付諸于實踐中。
斯嘉麗的女權主義意識首先表現在她對愛情的態度上。斯嘉麗一直是自己感情的主宰,她大膽追求自己喜歡的男性,雖然在這個道路上荊棘叢生,但是她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在小說中,最先表現出斯嘉麗對自己愛情的主宰是在十二棵橡樹莊園的宴會上,她向阿希禮表白濃烈的愛意甚至提出希望和阿希禮私奔;而面對阿希禮的拒絕,她也毫不猶豫的給了阿希禮一巴掌,然后很快便答應了查爾斯的求婚。甚至在阿希禮結婚之后,她仍然不屈不撓的向他示愛,最后還為了他做出了無私的自我犧牲。這充分體現出了她的敢愛敢恨,對愛情主動出擊,和對愛情執著的個性特點。白瑞德曾說,斯嘉麗一生只有兩個追求,其中一個就是阿希禮的愛。而斯嘉麗卻一共有過三次婚姻,每一段婚姻的對象卻又都不是阿希禮。斯嘉麗的愛情世界可謂坎坷不斷,雖然到最后,她仍然沒有得到她想要的,但是她面對愛情時有別于舊南方女性的勇氣和魄力,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自主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
在絕大多數的父權制文本里,女人被定義為依附于男人的存在。她們不需要去面對相夫教子以外的任何事情,因為,男人可以解決一切。《飄》中,斯嘉麗的女權主義意識恰恰體現在她將自己放在與男人平等的地位上,勇敢與生活作斗爭,追求屬于自己的事業。
斯嘉麗,這個塔拉莊園奴隸主家的大小姐,根本不用為生活操心,為困難皺起眉頭。但是,當戰火使她不得不面對陌生而殘酷的世界的時候,她學著忍受困苦,接受現實,勇敢站出來與困難做斗爭。在故事中,塔拉莊園是斯嘉麗的精神家園,父親也告訴她“只有塔拉的泥土才是永恒不變的東西。”所以,斯嘉麗甚至發誓“任何人都休想從她手里奪走塔拉莊園”。為了這個誓言,斯嘉麗不惜葬送自己和妹妹的幸福,出賣婚姻,用了很多別人看來“道德喪失”的手段,以換取錢財和穩定的生活。書中描述到,在她最初管理塔拉莊園的時間里,斯嘉麗曾有一次槍殺了一個竄到她莊園里企圖偷搶的北軍士兵,奪得他的一匹馬和他背囊中的財物,使它成了斯佳麗后來經營發展的一筆本錢。這個過程極大的刺激了斯嘉麗的女權主義意識,她也明白了男人的錢再多、財產再多,說到底都還是男人的。而她,只能是做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所以她不滿了,她反抗了,她積極參與經濟活動,要像男人一樣為自己賺錢。書中描寫到“她的聲音干脆、堅決,辦事果斷,雷厲風行,沒有一點女孩子的躊躇態度。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像一個男人那樣從最敏捷的途徑去追求它,不像一般女人那樣躲躲閃閃,轉彎抹角。”
斯嘉麗曾經說:“總有一天,我要做所有我想做的事,說我想要說的話,就算別人不喜歡,我也不會在乎的。”她也說過:“我認為,沒有男人幫助,女人照樣什么事都干的成——只有生孩子例外。”這些離經叛道的夢想成了她積極生活的動力。《飄》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斯嘉麗的第二任丈夫弗蘭克和她周邊的人堅決反對她經營鋸木廠,但是斯嘉麗卻執意要做,并且還把鋸木廠辦的紅紅火火。她認為:“試想一下,讓弗蘭克去開鋸木廠!真見鬼!如果他把商店都開成了慈善機構,他還怎么能指望從鋸木廠賺錢呢?……若經營這家商店,肯定能經營的比他更好!就算我對木材生意一竅不通,我經營鋸木廠肯定也比他強!”斯嘉麗的潛意識里,已經將自己提升到了與男人同等的地位。在這樣的動力下,她確定自己不用依附男人,可以有能力有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她女權主義意識的另一個寫照。
斯嘉麗的頑皮、任性、敢愛敢恨、特立獨行、張揚叛逆、追求平等,是新女性的最佳代表。斯嘉麗的這一光輝的女性形象猶如一盞明燈,為一代又一代女性爭取自由、獨力、平等照亮了前進的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說:“文學——是一幅圖畫,即某種意義上的一幅圖畫和一面鏡子。”女性讀者從《飄》中獲得生存啟示和心理共振,通過對斯嘉麗女權主義意識的了解,可以進而思考自己,并在現實社會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1][美]瑪格麗特·米切爾.《飄》(全譯本)[M].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2]鄧玉芬.斯嘉麗:“飄”不走的夢和人——對《亂世佳人》的女性主義解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
[3]姚金紅.解析《亂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體意識[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6,(5).
[4]鄭際根.種植園土壤上的女權主義之花——《飄》中女主人郝思嘉[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7,(4).
[5]蔡雪嵐.淺析郝思嘉身上體現的女性獨立意識[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2).
[6]鄭海燕.試析《飄》中的女性主義思想[J].江西社會科學,2008,(9).
[7]高雪群.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嘉麗的人物形象[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