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發(fā)志
(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理縣桃坪小學)
中低年級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淺議
——以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科學實驗課為例
◆雷發(fā)志
(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理縣桃坪小學)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特別山區(qū)農(nóng)村的孩子們從七歲(有的五歲)多進入學校生活,離開父母來到學校,開始學習生活。他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對事物外部的、直觀的、具體的特征特別敏感,所以在低年級科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
中低年級學生 觀察能力 實驗課教學
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科學》為例,教材內容中,重點培養(yǎng)觀察能力課占總課數(shù)的40%。這說明在低年級實驗教材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內容比例是占首位的。因此,通過具體的教材內容進行正確的觀察方法的訓練,觀察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
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組觀察,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觀察的機會,更好地認識自然事物;典型的觀察材料有利于學生順利進行觀察,找出其特征;新穎的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樂于觀察、主動探究的情緒,全面認識自然事物的特征。
為兒童準備充足、典型、新穎的觀察材料,是保證兒童有意觀察、主動探究自然事物的基礎條件。
按照新課標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膚)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訓練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掌握用各種感官進行正確的觀察的方法。沒有科學的觀察方法,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不到較好地培養(yǎng),因此,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科學教學中就要教給學生系統(tǒng)的觀察方法。怎樣才能使學生觀有法、察有序呢?
“觀有法”是指方法而言,是指學生用感官去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怎樣去觀察?觀察重點是什么?運用哪種具體方法?“察有序”是指觀察的先后順序,即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觀察中比較什么,觀察后討論什么,總結什么。在低年級科學教學中,結合教材的觀察內容大致可分為兩種觀察方法:一是從整體到部分的有序觀察;二是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觀察。如講《水中的魚》一課,要培養(yǎng)學生把整體分成部分按順序地觀察的方法。學生看到金魚后,對它美麗的顏色很感興趣,教師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提問:金魚美麗嗎?你喜歡嗎?它為什么會在水里游?這時教師及時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正確的觀察軌道上來:“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噢!是用眼睛看到的,再仔細看看,魚的身體像什么形狀?”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觀察的重點上來。接著引導學生按順序地觀察。“魚的身體分幾部分?每部分上都長有什么?你能按從前往后的順序觀察嗎?”這樣觀察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步驟具體,方法適宜,學生按教師提出的問題有順序地觀察,從而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對有些自然事物的研究,在觀察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在低年級科學教學中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來認識事物,是學生認識的又一方法。如學習《可愛的鴿子》一課,先對鴿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進行有目的、有步驟、有重點的觀察,找出其特征。然后找出哪些動物的身體與鴿子身體相似。觀察其它動物身體的外形特征與鴿子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外形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有目的、有步驟、有重點地進行比較觀察的方法,而且學會了將鴿子和其他動物進行歸類的方法,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培養(yǎng)。
興趣是入門的先導,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動力。低年級的小學生對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利用兒童的這一特點,讓他們親自去接觸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觀察到的教材內容都讓他們親自去看、去聽、去摸、去感受,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觀察的條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觀察的材料以外,還可以找些當?shù)爻R姷摹W生熟悉的實物觀察。以此激發(fā)他們觀察的興趣,引導他們在興致勃勃的情緒中學習正確的觀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養(yǎng)。
觀察不是隨意的看,而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觀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確,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對象上來。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情緒性明顯,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與觀察不相關的方面去,有些同學甚至以為觀察是玩耍。因此,觀察前教師要向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要求,使學生明確觀察范圍和觀察重點。
積極開展課外科學研究活動,力求把這種活動化為他們樂于從事的經(jīng)常性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擴展知識,發(fā)展興趣,鍛煉能力,會促進和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民族地區(qū)的孩童對事物的感知是相當?shù)谋∪酰邮苄率挛镙^快,同時也是最感興趣的,要培養(yǎng)他們對觀察各種事物感興趣,要培養(yǎng)他們多動手、動腦,教師也要付出堅苦的勞動。山區(qū)農(nóng)村多數(shù)孩子一學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生活,要他們自己回家觀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要靠教師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的,通過教學實踐是能夠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但也要充分認識到,低年級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任務是艱巨的,一種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反復進行訓練、運用才能形成的。通過科學教學,讓低年級熟練地掌握科學探究中最基本的觀察技能,為今后中高年級學習科學課打下堅實的基礎,是需任課教師不斷努力的。我們今后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對這個研究課題進行研討、探究、實踐,不斷提高自科學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