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紅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中學)
掌握學生心理,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潘曉紅
(吉林省洮南市福順鎮中學)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造成了很多人心理障礙,心理壓抑。這是人們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社會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學生學習負擔的沉重、交往的困惑和身心發展的煩惱,致使不少中學生一時難以適應而陷入緊張壓抑和苦悶之中,從而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又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所以要育人、要教學,就應先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
首先,要了解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這一階段的學生認識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注意力更穩定。記憶以理解記憶為主,智力發展到接近成人的水平,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概括和組合能力進一步提高。能夠從一般的原理、原則出發,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和綜合事實材料,從事情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學生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富于熱情,高興時歡呼雀躍,不高興時義憤填膺,情緒來得快,平息得也快。有時會發生盲目的狂熱,產生不計后果的沖動,做出一些蠢事,甚至壞事,而遇到失敗和挫折時則會灰心喪氣,由于自我調節力和自制力的增加,以及思維的獨立性和自尊心的發展,其情感往往具有內在的和曲折的特點,有時情感外部表情與內心的體驗不一致,學生的交往范圍進一步擴大,對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團體活動有強烈的欲望。
其次,要對學生的心理活動進行分析、判斷,找出學生不愿學習或學習過程中出現惰性的心理原因,幫助他們進行具體分析,是學法不當造成的;還是理解障礙造成的,還是個性或家庭原因造成的。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強制,應注意疏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應從多方面進行觀察和較長時間的了解,通過全面的分析研究,再得出接近實際的看法,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友誼觀,防止由于認識的偏差帶來的糊涂觀念和不良行為。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的發展,也應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中學時期是身體發育即將完成的時期,是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發展,自我評價更現實、更客觀、更全面,并廣泛采用自我教育的手段,提出自己的注意要點和行為的準則,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教師應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各階段心理情況,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樹立自己奮斗的目標,完成人生旅途中應走好的每一步。
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把教師和學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上,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真誠和藹、平易近人。啟發誘導學生,讓學生信賴教師,打開心扉,消除顧慮,把師生間的談話自然展開,但是要注意與學生的“閑聊”時間不要過長,談話一定要自然、不生硬。例如“你有什么感到為難的嗎?”“我幫你做點什么呢?”千萬不要采取法官審判犯人的方式,要采取開放式的引導、讓學生主動談自已的感覺、感受和對問題的認識。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材施教。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教師也要提高認識,對癥下藥,做好教書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