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浙江省仙居縣城峰中學)
淺探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王秀云
(浙江省仙居縣城峰中學)
高中是學生人生重要的學習階段,而高中數學又是這個階段教學工作中的主要學科,做好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對提高整體高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高中數學 教學水平 創新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曾提出“教師要創造性的教,學生要創造性的學”。新的課標要求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建立創新教學模式,重視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須廣泛開展創新教育。
荷蘭數學家弗萊登塔爾認為:數學教育是一個思維活動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處于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學生首先要參與這個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而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以及大量地演算練習題的舊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改教導者為利導者,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落實與發揮。
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想學,激發學生要學,指導學生會學,相信學生能學;實現從“知識本位”到“創新人格”的飛躍,建構立體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創設輕松、愉快、活躍的氣氛,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松的環境。使學生在和諧、寬松、友愛、平等的教學氣氛中學到知識,求得發展,使學生的身心、知識能力、創造能力協調發展,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最頭疼的就是繁瑣復雜的習題課。學生如果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親自實踐操作,認識知識邏輯規律與原理,則是一種享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本身產生興趣,使學生對獲得知識有著濃厚的期盼心理,從而喚起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
培養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判斷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隨時體現。設計一些復雜多變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的判斷來加以解決,或用辯論形式訓練學生的判斷能力,使學生思維更具流暢性和敏捷性,發表具有個性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各種總結,也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課堂教學中要將總結的機會盡可能地放給學生,如總結一個問題,總結一堂課的內容,總結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一次辯論的正、反意見等。每次總結,都挑選多位學生發言,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獨特理解。總結完后,讓學生提出自己發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進一步延伸,拓展思維。
在習題課教學中,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聯、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歸類,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聯想能力及思維的流暢性;采用多題歸一,訓練求同思維能力;用分析法、反證法等訓練逆向思維。
例如:求f(x)=x2-2x-3(x∈R)的值域變一:求 f(x)=x2-2x-3(x∈[2.4])的值域
變二:求 f(x)=x2-2x-3(x∈[-2.4])的值域
變三:求f(x)=sin2x-2sinx-3的值域
變四:求 f(x)=cos2x-2sinx-3(x∈[45°,90°])的值域;
變五:若f(x)=cos2x-2sinx-3-m=0,求m的范圍;
變六:已知:f(x)=不等式,若f(x)≥2x-m恒成立,則實數m的取值范圍.
變七:f(x)=x3-2x+mg(x)=lnx+x
若對任意 x1∈[2.4],都存在 x2∈[1.4],使得 f(x1)=g(x2)成立,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這種從一個簡單的一元二次求值域入手,慢慢結合了三角函數,不等式,分段函數等數學知識點,引到了高中數學中的函數、導數及不等式的中的恒成立、能成立的知識點。這樣的一組習題很好的把易錯點,各個領域的綜合知識點巧妙結合,從而解決了一個高中數學難點。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輕松掌握了數序綜合題的解法,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
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實踐的內容可以是教科書上的,也可以是教科書外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學習正多面體的時候學生對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的感性認識比較差,鼓勵學生根據它們的表面展開圖制作模型,大家都積極主動地去做,有的同學做得精制些,有的同學做的簡單些,通過制作,使他們親身感受了正面體的構造,對正多面體的空間想象能力也大大增加了。
陶行知曾說:“測造需要廣博的基礎”。只有節余了時間,解放了空間,學生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發揮內在的創造力。教師要指導學生科學運籌、高效利用時間,開展豐富多彩、自愿性、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和實踐性有機結合的課外活動,以此拓寬教育領域。鼓勵學生擴大自己的活動領域,向社會實踐求新知,延展學習空間。
例如,在學生具備了三角函數、平面向量、正余弦定理的有關知識之后,學習解斜三角形時,利用測角儀、皮尺為工具組織學生到野外去,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求出河對岸建筑物的高度等。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訓練,做到全方位平衡發展,并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一定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