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巖 朱丹丹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考核方式
◆耿 巖 朱丹丹
(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
全國職教工作會議的召開,為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職計算機專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要“以學生能力為本位、行業需求為導向”。然而,如何建立與完善計算機職業教育的人才模式,培養優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還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探索和研究,而計算機專業考試方法的改革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
計算機學科知識的特點是新、多、快。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計算機職業技術教育技能考試應當采取實事求是、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不同的課程,內容側重點不同,因而實踐考核和理論考核應占有不同的比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不能一概而論。
例如,一些以實踐活動為主的課程,如漢字錄入、WORD排版、EXCEL制表統計、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工具軟件的使用等,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可以占總成績的100%;一些課程實踐性較強而理論知識也不可忽視,如網頁制作、Photoshop、3DMAX、多媒體技術、FLASH等,操作技能考試的比率占70% ~80%;還有一些理論性較強,但也應當考察實踐能力的課程,如網絡技術、VB等編程課程,應當以理論考試為主,實踐技能考試占有30% ~40%的比率。
傳統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行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需求,要對考核方式進行大膽的改革創新。可以靈活地設置考場和考核方式,讓考核方式多元化、個性化,讓考試真正適應學生、適應行業。
1.“崗位能力”測試法。讓學生盡早了解和熟悉他們將從事的工作,可以使他們從心理和技能上產生接納和適應。為學生提供完備、真實的工作環境,可由學校教師及實習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踐現場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從而實現零距離就業。
例如,上機實作課,教師應給出本節課要達到的崗位能力目標,對具體操作步驟可不作具體要求,讓學生上機自主探索,以便學生能夠創造性的完成任務,然后填寫上機實驗報告單,寫出收獲、心得等相關內容。教師及時檢測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把握上的不足和新問題所在,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
再比如數碼影視專業,讓學生到影視公司去參觀和現場拍攝、燈光布置、后期制作等;學習Photoshop時,到攝影樓去,學習婚紗照的處理、顏色的搭配、色相飽和度的調整、色階的應用等;學習計算機硬件系統時,讓學生去電腦公司了解硬件當前發展現狀及價格等。
2.“階段目標”測試法。在對學生已有知識、能力進行全面了解后,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基礎,提出新的要求,制定階段目標,為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當堂考核驗收,指出學生存在的新問題和缺陷,根據學生實際制定出新目標,逐步推進,讓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階段性目標。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自身的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因人施考”測試法。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考核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統一的東西,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考。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并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相結合。另外根據不同的計算機專業還要選學一些崗位能力課,并進行考證,進而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能力”和“崗位能力”。
4.“團隊合作”測試法。可以對學生開放考題,規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寫總結材料,比一比哪一組任務完成的又快又好。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探究。例如,給出任務摘要:用Word設計一個班報。各小組接到任務后,根據成員自身特長分工協作,收集、整理資料;設計班報布局等。
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融入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了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了各小組團隊協作精神等。
5.“實際演練”測試法。學校每學期要舉行一些大型的活動,如運動會、新年晚會等,需要制作一些宣傳片。數碼專業的學生恰好是他們表現的機會。學生可根據活動內容去完成攝影攝像工作,并且進行后期制作,這些作品也能作為學生就業實習的自薦材料。
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解決了實際新問題,這種專業自豪感和成就感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用學生自己的話說,這樣的成就感最貼近生活、最有用。
我們既可以進行理論知識考核,也可以進行操作技能考核,或者兩者各占有一定的比例。理論知識考核,既可以閉卷也可以開卷,既可以筆試也可以口試。對于操作技能考試,還可以操作和口試相結合。因為,考試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它只是一種手段,以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熟練技能。
1.用實戰代替考試。每個模塊任務的總結性測試,可讓學生用程序設計、作品展示等實戰來代替考試,以綜合打分代替考試成績,以匯報表演代替成績單。
例如,對于“Windows操作系統”一章,由于該門課程涉及到的資料、數據很多,沒有必要把它們全部背下來,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更豐富的相關知識,擴充學生的知識面,然后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篇論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論文的質量進行考核評分。這樣既鞏固了基礎知識,又擴充了課外知識。
為了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有些課程,例如“計算機組裝與維修”、“網絡技術”等,可以加大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對于學生平時在提問、作業,測驗,實驗課以及科技小組活動等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來的創新思想,應當認真記載,適當加分,在平時成績中體現出來。
2.通過技能競賽促進學習。通過舉辦計算機基礎知識、文字錄入比賽、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圖形設計、網頁制作、程序設計、網絡技術、多媒體制作等技能比賽,展示學生專業素質,用行動代替語言推銷自己。
在各種計算機競賽中的優勝者,可以作為平時成績而計入該門課程的總成績。這樣,一方面打破了保守、機械的“一卷定論”的考試方法;另一方面,在成績綜合評定中也體現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向“高分高能”的目標前進了一步。
3.考取專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國家勞動部對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認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人員的主要依據之一。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還要爭取取得多個職業資格證書,達到以考促學,實現學生能力本位的目的。
計算機這門學科是近60年發展迅猛的一門學科,因此它的考試方法與其它傳統學科有所不同。多角度、多方法、實事求是的考察學生的專業能力是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行業適應能力,已經成為每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應努力探索的工作。作為計算機行業的教育者,應嚴格把握考核這一關,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的操作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