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紅
(北方交通大學附中)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走穿越德育之路
◆丁 紅
(北方交通大學附中)
1.建立家委會
在年級建立家長委員會的基礎上,我們班成立了自己班的家委會,家委會由一位會長五名委員組成。會長主要負責協調各事業部工作,組織例會。財務部長負責籌劃活動經費,管理家委會的財務。組織部長負責籌集、采購活動所需物品,大型活動現場的布置。宣傳部長負責每學期策劃組織一次班級的大型活動,平時對班級家委會的工作進行指導。體育部長負責組織班級業余文體活動及比賽,如游泳、跳繩、踢毽子、爬山等。外聯部長負責對外宣傳及聯絡。如對外報道、活動場地的落實等。
2.召開例會
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苦于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為了更好地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實施有效的教育,我們年級每個月要召開一次家長代表例會,在例會上,我會給家長一個主題和一些具體的建議。如:家長要做幸福的教育者;從細節抓起,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最好的家庭教育是關心和發現;教育可能出現的誤區;孩子走向成功需家長提供的幫助等。家長例會不僅給家長們指出了教育的方向,也明確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的具體方法,更增強了我和家長的聯系,對班級建設和學生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輔助作用。
家長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每個家長的經歷和努力奮斗的過程都是很好的教材,而且各有所長。同時他們的職業特點和成長經歷也能夠提供別樣的教育視角。可以說,家長中蘊藏的教育智慧是無窮的,作為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利用家長這種特殊資源,充分挖掘他們的教育潛力,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會在教育學生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家長進班聽課,參與教學活動
新生開學之初,年級要求每位班主任給家長、學生寫一封信,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方向以及對孩子的期待全寫在信中,希望家長認真觀察孩子的變化,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與我們一同用激勵性的方式教育孩子。短短的一個月,我就收到了家長的來信。在信中,很多家長對孩子在家自覺學習,主動幫助父母做事感到特別高興,并希望更進一步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于是,年級抓住這個契機,實施了家長進班聽課制。年級要求每周邀請一名家長進班聽課,由孩子負責接待,家長填寫聽課記錄表。
由于有家長聽課,學生聽課更加專注,發言更加積極,記筆記更加認真。同時,家長發現了各班教師的精彩,配合老師更加默契,達到家校高度統一,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家長在活動札記中這樣寫道:通過深入課堂和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現我們過去上學時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看來真的不適用了。我們會與時俱進,努力學習,積極配合學校,打造更加適合學生需要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家長積極參與,共創班級文化
文化,是構建年級的靈魂,也是中學生德育的閃光點。年級不斷尋找切入點和突破口,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讓家長參與到年級文化建設中來。
我們年級的文化歸納為三個字:勃、搏、博,希望在校三年,培養學生們有生機勃勃的激情,有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的精神,有吸納廣博知識的能力。在年級初始建設中,圍繞年級文化建設應創建多元化的班級文化。,
如九班,在我的建議、家長的協助下,五易其稿,由最初的繁多、教條式的班規到后來簡潔明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經”版班級公約,這里面傾注了家長的汗水和殷切期望。由于是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制定的,所以學生樂于接受,認真遵守。此外家長還參與設計了適合各班特點和發展方向的班訓、班徽、班歌、班級口號等。各班的班刊、班日志、學生文集等班級文化產物也在家長的大力支持下應運而生,年級文化日益形成。
3.家長組織活動,彰顯合力能量
為了滿足學生日漸成長和年級發展的需要,學校要求各班每周召開一次班會。我建議班主任引導家長組織班會。從班會主題的征集、篩選,到學生設計、家長幫助修改,在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家長的資源是豐富的。如九班家長運用了感恩片《我們還能擁有孩子多少年》、勵志片《尼克·胡哲》等打動心靈的短片,策劃主持了幾次非常成功的班會。比如“感恩的心”、“做最好的自己”。
此外,這學期家委會還積極踴躍地組織了一系列穿越德育的教育活動。如有的班開展了走進心靈的“亮心計劃”、有的班開展了走進自然的“親子快樂營”活動。
對學生觸動最大的當屬“我與名校有約”活動。年級要求每班走訪一所大學,了解它的校徽、校訓、大學精神。如九班學生在家委會的聯系和組織下,走進了著名學府北京大學,參觀了北大校史館、聆聽了教授的講座,并與專家進行零距離交流。通過活動,學生們被名校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立志要加倍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考上理想的大學。
教育一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一定是社會、學校與家庭合力作用下的產物。在我們班的發展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活動中,家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家校合作,家長了解了學校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樹立了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同時也能夠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方法。在逐漸了解了學校、理解了老師,進而能夠支持學校、幫助學校,真正成為了學校的得力助手。家長也體驗到了自己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而能與學校更好地協調配合,與老師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發展。
用以德育教育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為契機,把家長引入班級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家長間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和好評,對我的工作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和促進。與此同時,在于家長和做的過程中,我也產生了一些思考。
家長不是專制教育工作者,所以在與學校老師的合作過程中,對度的把握還不夠。比如有的家長過度熱情,以至于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時間過長,削弱了活動的最初目的性。所以教師還需要對家長進行適時適當的引導。
家校合作是教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每個班級都能很好地家校配合,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否所有班級所有教師所有家長都能接受,并很有效的實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教育無小事”。只有家長和學校的力量,遠遠不能達到我們培養合格人才的需要,社會是學生成長的大家庭,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容忽視,如何更充分地利用更多的資源,是需要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的。
通過家校合作,我們充分利用了家長這一特殊資源,家長也從中體驗到了自己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教育更適合學生需求。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我們正在努力研究并實踐學校引領、家校攜手、共同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力量在增大,教育的有效性在提高,教育的潛能在開發,教育的幸福在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