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蘭
嬰幼兒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護理探討
梁福蘭
目的探討嬰幼兒克雷伯菌肺炎的護理方法,采用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嬰幼兒肺炎克雷伯菌在醫院的暴發流行。方法回顧分析筆者在醫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患兒的臨床資料,呼吸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出肺炎克雷伯菌,通過早期控制感染患者,切斷感染途徑,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結果通過積極治療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采取隔離措施,末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結論肺炎克雷伯菌是嬰幼兒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不適當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能避免肺炎克雷伯菌的暴發流行。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護理;嬰幼兒
肺炎克雷伯菌是嬰幼兒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不適當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現象日益嚴重,為臨床治療和護理該菌株導致的肺炎帶來了很大困難,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選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筆者所在醫院住院的嬰幼兒肺炎患兒,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取呼吸道分泌物,置于無菌容器內,然后送檢驗科常規細菌培養加抗生素藥敏試驗,明確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76例患兒,其中男59例,女17例,<6個月62例,>6個月14例。
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76例嬰幼兒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培養陰性后全部出院。
3.1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醫務人員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患兒入院后一旦確認,即按照傳染病隔離,病房保持通風,干燥,室溫20~22℃,同一類病種者放在同一病房或住單人房間,床頭,病歷夾做好醒目的隔離標志,限制家屬探視人數、次數,與患兒接觸后要洗手,并避免與其他患兒及家屬接觸,患兒使用的體溫計、聽診器、血壓計、微量泵,治療盤等全部專用,每天用消毒水擦試2次,病房每天常規用紫外線照射1 h,通風30 min以上,每周加用過氧乙酸噴霧消毒,以降低窒內空氣含菌密度[1]。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體位,以利于肺的擴張,痰液粘稠時,可使用氧氣霧化吸入使痰液變稀薄利于吸出,必要時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吸痰時間不宜過長,每次吸痰不超過15 s,先吸口腔分泌物,更換手套及吸痰管后再吸鼻咽部分泌物。氧氣裝置及霧化器專用,每次用后消毒涼干,患者出院后做終末消毒,霧化器按醫療廢物處理。
3.3 認真做好基礎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特別是會陰部、臀部的清潔,每次大便后要清洗干凈,及時更換尿布,避免發生尿布疹、紅臀,保持皮膚及床單清潔干燥,做好口腔護理,預防口腔感染。由于患兒年齡小,皮膚嫩,容易感染,如有中心靜脈置管,外周留置針等會使感染機會增加,置管時要嚴格做好皮膚消毒,標識留置時間,外周留置針留置時間不宜過長,如發現皮膚潮紅,皮疹等應及時拔管,局部涂爐甘石洗劑100 ml加入強的松50 mg混合液,3次/d,2~3 d全愈.
肺炎克雷伯菌目前是小兒感染的常見細菌,也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即可引起感染,且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多見。有文獻報道,克雷伯菌肺炎好發于老年人[3],但根據我院資料顯示,<6個月小嬰兒患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發病率最高,占81.58%,可能與這一階段小兒生長發育特點有關。小嬰兒的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未充分發育,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粘液分泌少。另外,小嬰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應用多種抗生素,導致感染率升高[4]。
綜上所述,嬰幼兒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耐藥率高,重癥肺炎發生率高,病程長,費用高,在護理上應引起高度重視。嬰幼兒肺炎,特點是有基礎病患兒,哮喘,呼吸困難明顯,伴有白色粘痰,肺部聞及濕啰音及哮鳴音,胸片見實質病變,尤其是雙側病變,要高度警惕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可能。所以加強醫護人員意識,認真做好各種消毒滅菌工作,做到定期監測,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進一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1] 王艷.六種空氣消毒效果觀察,實用護理雜志,2002,12:398.
[2] 周建妙,楊姍明.肺炎克雷伯菌醫院感染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5):241.
[3] 張春生,李學軍,郜韓珍,等.克雷伯桿菌肺炎的影像探討.影像診斷介入放射學,2007:261-262.
[4] 謝基靈,顏善活.嬰幼兒肺炎克雷伯菌肺炎76例藥敏分析.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93-95.
535000 欽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3.4 合理應用抗生素 醫生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適宜的抗生素治療,護理人員應正確掌握抗生素的半衰期合理安排給藥時間及給藥方法,掌握藥物的配合禁忌,觀察抗生素的毒性反應和不良反應。醫生應根據抗生素的使用療程和藥敏情況停藥,防止多重耐藥,造成院內感染的發生。
3.5 認真做好監測工作 要做好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要做到常規、定期、定點、定項目[2]。監測各項護理操作規程執行情況、環境消毒及污染情況是否得到及時的消毒,并通過監測來評價各項護理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