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麗娜 付秀華
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評估與護理安全防范
那麗娜 付秀華
目的探討如何做好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評估與護理防范對策,保證護理安全。方法通過回顧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患者高危因素評估臨床資料。結果具有高危因素患者:有自殺觀念9例;有自殺觀念及自殺行為21例;自傷自殘17例;他傷他殺13例;毀物11例;縱火3例;外走15例;住院期間2人發生自傷自殘行為;5人發生他傷行為;3人毀物;無1人發生自殺、縱火及外走。發生自傷自殘患者及他傷患者及護理人員,經過及時對癥處置,精心治療和護理,除1名護理人員和1名患者仍留有輕度瘢痕,其余均恢復良好,未留有功能障礙。結論通過對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進行及時正確評估,認真填寫高危因素評估表,并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確保了護理安全。
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護理安全;防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自身的健康安全或涉及的利益、法律問題的意識都不斷增強,近年來醫院所發生的醫患糾紛,患護矛盾事件的數量呈上升趨勢[1-2],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疾病或軀體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自傷、自殺、他傷、他殺、外走、毀物等行為,精神疾病特征性和復雜性,也決定了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高風險性[3]。
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高危因素評估,并做到有效防范顯得極為重要。評估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收集患者資料的過程。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信息,對護理對象和相關事物做出正確判斷,從而對護理活動提供依據。由于精神患者極具危險性,做好其高危因素評估,并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實施有效地護理干預,對遭受傷害的患者及護理人員給予及時的治療和護理,保護患者及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以達到避免醫患糾紛,保證護理安全的目的。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科(精神科女療區)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17名患者,高危因素患者共計89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32.6歲,占同期年入院人數的17%,其中均受精神癥狀支配,受幻聽支配的55例,受妄想支配的34例,均達好轉程度出院。
1.2 臨床表現 有2例趁午間工作人員少時,利用上衛生間之機,用水泥及磚塊劃傷自己腕部,傷及表皮出血;有3例受幻聽及妄想支配,將所住病室玻璃用手砸碎,除1人將手輕度劃傷外,其余2例手均未受傷;5例他傷,其中有3名護士分別在約束興奮、沖動患者時,1人被咬傷,2人手背被抓傷;另有2例,1例是被同病室患者將眼部劃傷,致眼角膜撕裂約3 cm傷口,另1例一名患者將另一名患者臉部抓傷,傷及真皮有滲血,均發生在夜班。
1.3 結果 10例受傷患者及護理人員均恢復良好,無在院死亡及嚴重合并癥。其中除1名患者臉部留有較淺瘢痕,1名護理人員手部留有輕度瘢痕外,其他8例均無明顯瘢痕,功能恢復良好。
2.1 對于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將其安置于重癥監護病室,嚴密看護,做好周圍環境設施安全檢查,新入院患者更衣過程中,避免將危險物品留于病室,必要時遵醫囑實施保護性約束。對實施保護性約束的患者,護理人員做到定時給患者更換體位,按摩肢體受壓部位,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防止發生肢體腫脹、皮膚黏膜破潰、臂叢神經麻痹和壓瘡,做到定時喂水、喂飯,根據具體情況協助二便。對于木僵患者,由于患者意識清晰,但由于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護理人員要注意保護性醫療制度,不在患者面前議論病情,不激惹患者,防止其突然沖動傷人,同時防止其他患者傷及該患者。對于自殺的患者,要做到出入跟隨,24 h不離視線,了解患者病史中自殺行為方式及采取的工具,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2.2 要加強??浦R及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護理人員除要加強“三基三嚴”知識學習外,更要加強對精神科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操作的技能學習,尤其是新上崗的年輕護士,首先要熟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增強工作責任心,在臨床工作中,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防范因護理過失導致的護理糾紛[4]。
2.3 嚴格按醫囑用藥,要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按方法足量服用,要服藥到胃,特別是對病史中有服毒自殺的患者更應注意,防止其積蓄藥量一次吞服而發生意外;對拒藥患者要多加勸慰,建立和諧信任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依從性;對于強行拒藥的患者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替代辦法,以保證藥物量攝入控制癥狀。
2.4 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治療后反應。對高危因素的患者,嚴密觀察其情緒、語言、行為的變化,從中發現沖動等先兆,做到心中有數防范在先,對于有自殺言語的患者,及時給予心理疏導,了解內心體驗,給予正向積極引導鼓勵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內心焦慮抑郁情緒[5]。對于外走的患者要集中管理,對其活動場所做到環境安全檢查,出入跟隨,做好交班,做到高?;颊呷巳诵闹杏袛?。
通過對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的及時正確評估,并對其實施有效地護理干預,使患者和護理人員傷害降到最低,提高了護理質量,避免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確保了護理安全。
[1]繆薇箐.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0-831.
[2]陳桂菊.ICU護理安全探討.基礎醫學論壇,2009,13(12):362-363.
[3]陳淑清,王淑彭,劉靜芬.精神科護理學.吉林科技出版社,1994,3:65.
[4]朱英華.急診科護理糾紛和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中國實用雜志社,2011,27(9):55.
[5]陳淑清.精神科臨床護理.長春出版社,1992,5:60-61.
136000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院
2.5 對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做好床頭交接班,對危險事件評估要有前瞻性,做到五知道、四了解、四掌握、四及時,杜絕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隱患,工作中相互協作、默契配合,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同時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2.6 根據病房具體情況,適當調整護理班次,適當增加節假日、午班、夜班、重點時段護理人員人數,確保護理安全。
2.7 根據受傷患者及護理人員受傷部位、受傷程度分別給予局部碘伏消毒、縫合、無菌紗布包扎,必要時給予抗感染對癥治療,對受傷程度重的護理人員及患者,分別給與心理安撫,同時積極與醫生及患者家屬溝通,爭取家屬理解,避免醫患、護患糾紛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