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乳腺增生性疾病的超聲診斷
劉迎春
乳腺增生癥是由于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乳腺小葉實質、間質的異常增生,同時又沒有完全恢復的一組疾病,既不屬于炎癥又不屬于腫瘤的范疇,是乳腺常見的良性疾病,主要表現為乳腺小葉在形態和數量上的改變[1]。此病好發于30~50歲的女性,有一半以上的乳腺疾病患者是由于此病就診[2]。但其聲像圖表現復雜。這篇文章回顧性分析運用病理結果及彩色多普勒超聲等對63例乳腺增生癥患者的臨床資料,主要是研究在診斷乳腺增生的疾病中彩色多普勒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63例在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確診的乳腺增生且接受檢查治療的患者,在手術病理或者穿刺后確診為乳腺增生,還有些是經過反復復查確診為乳腺增生癥。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44歲,患病時間在數天到數年不定,患者常表現為一側或者雙側乳房出現間歇性脹痛,尤其在經期前的3~4 d癥狀明顯卻疼痛加劇;叩診可及多個大小不等的有壓痛的硬塊或者結節,月經過后癥狀逐漸減輕或者消失,皮膚表面沒有異常改變,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及體征來綜合判斷。
63例乳腺增生癥患者,單側病變8例,雙側55例。共檢出179個病灶,其中68個病灶表現為片狀低回聲區,5個為橢圓形低回聲區,21個為不規則低回聲區,76個為類圓形無回聲區。9個為不規則無回聲區伴少許鈣化。病灶內可見豐富彩色血流信號11個,點狀或短線狀彩色血流信號35個,無彩色血流信號133個。病理學結果:乳腺腺病型共48例,其中包括乳腺纖維增生癥19例,彩超特征為腺組織層回聲可能增厚,邊緣完整清晰,內可見粗大的光點、光斑或小光環,有些患者還表現為光點密集分布及回聲增強,可見無回聲或片狀低回聲區,無血流信號;乳腺囊性增生25例,從聲像圖上可以看出乳腺組織回聲相對雜亂,而且增強、增粗,其內見大小不等的類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無回聲區,邊緣清晰,可為單個也可為多個,可見稍增強的后壁回聲。內外均沒有發現明顯的彩色血流信號。此外還有4例發生了腺瘤樣增生,超聲表現為腺組織內見多個低回聲結節,其大小不等,邊界模糊不清,內部分布著不均勻的光點,結構較紊亂,包膜不完整,沒有側聲影形成,后方回聲稍增強,周圍沒有明顯浸潤現象,后方有輕度回聲增強,有些低回聲結節的內外可見點狀或短線狀彩色血流信號。有4例乳腺增生患者同時伴有纖維腺瘤,乳腺組織內見一個或多個低回聲團,呈圓形或者橢圓型,邊界清晰,無包膜,內可見均勻回聲,病變內外顯示無血流信號或者僅有少量血流信號,阻力指數〈0.7。有6例患者有乳腺小葉增生,超聲表現為明顯增厚的腺體組織,回聲低,其內不均勻分布著光點,同時可見片狀低回聲區,大小不等,未見彩色血流信號。乳腺纖維硬化病2例,二維聲像圖表現腺體層不增厚,回聲增強,結構致密,血供稀少。不典型增生3例,超聲表現為低回聲去,形狀不規則,邊界尚清,內可見均勻回聲,血流信號豐富,阻力指數〈0.7。
乳腺增生癥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乳腺疾病,發患者群逐年增多且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乳腺增生與乳腺癌有關[3],兩者臨床體征有相似處,故醫務工作者需要正確診斷才能減少誤診誤治的發生。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已成為乳腺疾病首選檢查方法,超聲無有害輻射,操作簡便,易于動態觀察和定期復查,對于乳腺腺體及皮下組織運用高頻超聲進行檢查時,其分辨率高,圖像清晰,有利于乳腺增生癥正確判斷,在乳腺增生癥中具有重要價值,另外CDFI提供了其他影像學手段(乳腺X線片、CT、MRI等)無法提供的信息。乳腺增生癥一般分為:①乳腺小葉增生型。②乳腺腺病型。③乳腺纖維化型。其超聲表現常為多種病變組合出現,主要表現為腺體增厚或不增厚,回聲粗雜,內見單個/多個無回聲區或及單個/多個血供稀少低回聲區,乳腺導管均勻性擴張,對于血供豐富的低回聲病灶,應注意與惡性腫瘤進行鑒別。典型乳腺增生癥聲像圖容易診斷,不典型增生患者,臨床癥狀不明顯,但腺體層聲像圖有增生表現,或癥狀明顯,但腺組織層回聲無明顯增生改變,這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臨床經驗來進行診斷。
[1]王偉平.乳腺增生癥的彩色多普勒分型與病理組織類型的比較研究.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848-1849.
[2]彭玉蘭.乳腺高頻超聲圖譜.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
[3]楊紅鷹.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和早期乳腺癌.中國臨床醫生,2003,31(2):2-3.
234300安徽省泗縣人民醫院超聲科
1.2 方法 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為東芝SSA660,選擇5~12 MHz頻率的探頭,患者去枕平臥位進行檢查,使雙乳充分暴露出來,運用順時針法進行放射狀掃查,分別對乳房的四個象限及乳暈進行掃查,主要觀察導管是否有擴張及腺體的回聲是否有異常,如發現異常要從多個切面和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測量其大小,觀察其部位,形態,邊界,有無包膜,內部回聲等,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的分布,頻普多普勒的特點等,并且要記錄收縮期及舒張期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數,以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