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祥
(吉林省長嶺縣第四中學)
新的時期,敢于冒險、勇于探索、善于競爭、富于創造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因此,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無疑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p>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質,而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德、智、體等各育有效開展的媒介和基礎。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密切。是新形勢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補充;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二者相互滲透,相得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優良道德品質和高尚思想覺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又會促進心理素質進一步的提高。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深深地體會到,一些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與其心理素質交織在一起。因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矛盾,戰勝心理困惑,糾正心理偏差,維護心理平衡,是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需主動性。反之,脫離學生具體的心理現實,漠視學生客觀的心理障礙,一味地高談闊論,甚至以高壓的手段恐嚇壓制學生,就難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談不上深化德育改革。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與智育密不可分。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如濃厚的學習興趣、正確的求知動機、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可以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可以成為智力發展的嚴重障礙,如憂郁的心境、多變的情緒、強烈的自卑、怯懦的性格等心理品質,都會嚴重影響學生智力的正常發展。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渾然一體。健康的心理應該寓于健康的身體之中,而健康的身體又有賴于健康的心理;長期的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如長期的焦慮、緊張、抑郁等,都可以通過神經生理機制、內分泌機制、免疫機制等操作機體的功能,導致或誘發生理上的疾病。反之,心理健康也會影響身體或生理上的健康。
由于外部環境和自身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中學生在成長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挫折,產生一些心理矛盾,進而出現一些心理障礙甚至輕度的心理疾病。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了解的情況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中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心理素質狀況直接關系到其身心健康和潛能的充分發揮,關系到他們能否成為祖國建設所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廣大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正確的指導、耐心幫助和科學教育。當務之急是通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讓他們學會擺脫心理困境和清除心理障礙的方法,學會把自己的心緒引向陽光地帶,維護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