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外傷性鼻腔閉鎖臨床分析
張海華
目的觀察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外傷性鼻腔閉鎖的療效,探討該方法臨床應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外傷性鼻腔閉鎖患者42例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在鼻內鏡顯像系統的引導下行鼻腔成形術,經術后12~18個月的隨訪,觀察治療效果。結果42側鼻腔通氣良好,2側鼻腔通氣欠佳。總滿意度為95.45%。結論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外傷性鼻腔閉鎖方法簡便,損傷小,臨床效果好,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鼻內鏡;鼻腔成形術;外傷;鼻腔閉鎖
鼻是人體的呼吸及嗅覺器官,因其隆起突出于面部,加之鼻骨相對較薄,當遭遇外力作用時,容易受到損傷。鼻部外傷治療時應注意在恢復鼻的呼吸及嗅覺功能的同時還應盡量恢復鼻部以及面部的正常外觀[1]。我院在鼻內鏡顯像系統的引導下對外傷性鼻腔閉鎖患者采用鼻腔成形術進行治療,對患者異常的鼻腔結構進行重建以恢復正常形態,鼻腔正常的通氣功能得到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經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將臨床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外傷性鼻腔閉鎖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齡15~62歲,平均年齡(35.6±17.8)歲。
患者均有鼻部外傷史,傷后未在正規醫院進行醫治。入院時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頭痛癥狀,一側或雙側鼻腔完全不通氣3個月以上。鼻內鏡鼻腔探查及鼻竇CT檢查結果顯示單側鼻腔閉鎖40例,雙側鼻腔閉鎖2例。其中17例患者伴有中隔脫位,12例患者伴有鼻中隔偏曲。
1.2 手術方法[2]患者取平臥位,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鼻內鏡顯像系統(德國WOLF)的引導下行鼻腔成形術,對鼻畸形進行矯正。
在相當于鼻緣處,右側作近似“∠”形切口,左側則反之。徹底切除鼻前庭內瘢痕組織,中隔脫位及中隔偏曲患者進行鼻中隔矯正,充分擴大前鼻孔以及雙鼻孔對稱。
1.3 術后處理 術后術腔塞入術前已備好的凡士林紗塊包裹的膠管,管內不填塞紗條。一周后取出凡士林紗塊及膠管,單純置入管徑適宜的膠管。為防止鼻前孔狹窄或粘連的發生,膠管持續放置6月。
患者經一次手術治療后頭痛、鼻塞等癥狀均消失,鼻腔通氣恢復正常。所有患者出院后進行12~18個月不等的隨訪觀察,鼻外觀無明顯畸形,42側鼻腔通氣良好,2側鼻腔通氣欠佳,經鼻內鏡鼻腔檢查見鼻腔狹窄。結果顯示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外傷性鼻腔閉鎖的總滿意度為95.45%。
鼻外傷致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以及脫位。如果合并鼻內黏膜和鼻底部的裂傷,未經正規治療,容易導致鼻外形的改變以及鼻腔狹窄或閉鎖,同時還會影響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傳統鼻腔成形術手術創傷大,容易遺留鼻腔狹窄后遺癥。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技術的發展,采用鼻內鏡行鼻腔成形術治療鼻腔閉鎖具有視野清楚,操作準確,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愈后效果好等特點。
無論是外傷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鼻腔粘連或鼻腔閉鎖,一經發現應盡早進行鼻腔成形手術,盡快恢復鼻腔通氣。研究發現[3]發病時間越短,發生錯位愈合和粘連的可能性就越小,越容易進行剝離,損傷越小,愈后效果也就越好。
[1]魏培翰,曹其武,王合玲.急診處理鼻外傷72例體會.中國美容醫學,2008,17(1):131.
[2]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3-24.
[3]俞亮,應根東.內鏡下鼻腔成形術治療閉鎖.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0,8(2):197-198.
333000樂平市人民醫院五官科
術后靜脈注射抗生素3~5 d,預防感染。
患者術后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