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博 李璐
關于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分析
鄭文博 李璐
目的探討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近期療效和安全性。方法將經電子胃鏡證實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均予雷貝拉唑口服,治療組加服莫沙必利。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4%,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雷貝拉唑聯合使用莫沙必利,臨床療效優于單獨使用雷貝拉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且安全可靠。
胃食管反流病;雷貝拉唑;莫沙必利
1.1 臨床資料 入選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50~68歲,平均為61歲,病程6月至4年,平均2.1年。臨床表現為:胸骨后燒灼或疼痛感,反酸,咽下困難等。經電子胃鏡檢查后,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并確定患者治療前4周內未曾服用制酸劑和促動力劑。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10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史、癥狀、食管黏膜病變分級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強。
1.2 治療方法 兩組病患在治療期間均明確要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不良刺激,戒除煙酒。對照組口服雷貝拉唑,2次/d,一次20 mg。治療組除口服雷貝拉唑,2次/d,一次20 mg,加服莫沙必利,3次/d,每次5 mg,飯前服用。兩組患者均做藥物治療6周。
1.3 療效評定[1]痊愈:臨床癥狀消失,經電子胃鏡檢查發現黏膜已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減輕,但未完全消失,經電子胃鏡檢查提示黏膜病變程度有所減輕;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經電子胃鏡檢查提示黏膜病變無變化或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α=0.05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6周后,對兩組療效進行觀察發現,治療組痊愈78%(39/50),好轉14%(7/50),無效8%(4/50),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痊愈34%(17/50),好轉30%(15/50),無效36%(18/50),總有效率為64%。經χ2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3]。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胸骨后燒灼或疼痛感,反流,咽下困難等,其痛感多在進食后出現,體位改變、劇烈運動可以誘發,口服抑酸劑后可緩解。另外尚應注意的是,GERD尚可見消化道外癥狀,因為胃反流物可侵及咽、聲帶、氣管等而引起相應癥候,近年來尚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還與部分反復發作的哮喘、夜間呼吸暫停等相關,臨床上應引起重視。胃食管反流病的內科治療為調整生活方式并配合藥物治療。藥物傳統上以抑酸藥物為主,同時可以配合促動力劑、黏膜保護劑,必要時還可使用抗焦慮藥物。
3.2 雷貝拉唑 臨床研究證明,質子泵抑制劑(PPI)能在24 h內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以及減少食管內酸性物的暴露,達到緩解反流的癥狀以及愈合胃黏膜的損傷,療效顯著,因此常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雷貝拉唑為苯并咪唑類質子泵抑制劑,特異性地作用于胃壁細胞質子泵(H+,K+-ATP酶)的所在部位,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斷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驟,對基礎胃酸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同時對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經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4,5]。由于雷貝拉唑是一種具有脂溶性和弱堿性的藥物,易溶于酸性物質中,故能快速輕易地進入到胃黏膜壁細胞的各個細微的分泌小管之中,起到降低H+,K+-ATP酶的活性。同時也降低食管內反流物的酸性,將胃蛋白酶的活性降至最低點,以達到阻止胃酸損傷食管黏膜的目的。
3.3 莫沙必利 莫沙必利是選擇性5-羥色胺受體4(5-HT4)的激動劑,作用于胃腸道的膽堿能中間神經元及肌間神經叢的5-HT4受體,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產生胃腸道的促動力作用[6]。因本品與大腦突觸膜上的多巴胺D2、5-HT1、5-HT2等受體無結合力,故沒有錐體外系綜合征以及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等心血管不良反應。也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3.4 關于聯合用藥 PPI是目前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最有效的藥物,但是單用PPI有時不能解決患者的全部癥狀,且復發率偏高。而聯合使用促動力劑,通過促動力、改善食管清除、改善胃的排空功能,可以更有效地縮短病程,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由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單純使用抑酸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一般。而聯合應用促動力劑來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能更有效的阻止反流的發生,減輕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害。綜上所述,聯合使用抑酸劑、促動力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療效強于單獨使用抑酸藥物,應進一步推廣使用。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1962-1966.
[2]陳新謙.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69-471,490-491.
[3]陳海英.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黑龍江醫藥,2009,6:886-87.
[4]馮麗穎.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32):5011-5012.
[5]劉黎霞.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四川醫學,2009,30(11):1747-1748.
[6]將財有.雷貝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14.
277000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中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