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 王景超 陳辰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然而,進入2011年9月,浙江溫州中小企業——我國中小企業的重要力量之一,卻頻頻傳出倒閉消息,僅9月25日一天就有眼鏡行業龍頭浙江信泰的董事長胡福林失蹤、波特曼咖啡老板嚴勤為和天石電子老板葉建樂等九個老板“跑路”。9月27日,溫州市鹿城區雙嶼鞋都溫州正得利鞋業的老板從溫州市區順錦大廈22樓跳下身亡。目前至少已有20個民企老板資金鏈斷裂逃亡事件,溫州企業倒閉潮不斷蔓延。如果當前倒閉潮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勢必會給浙江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
究其溫州中小企業倒閉的原因,不難發現最為關鍵的因素——融資困難。放眼全國,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打破困境,防止溫州企業倒閉潮的繼續蔓延,并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已經成為頗為急切的問題。在當前我國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機制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不能再一味單調的實行政府行政干預,而是要求政府通過適當的財政金融政策——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應對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面臨當前中小企業的嚴峻形勢,可以通過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建立金融法律體系;落實政府信用擔保,拓寬金融融資渠道;加大政府財稅支持,促進金融基金發展;實施政府振興規劃,引導金融資金創新;建設政府服務體系,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和加強政府政策指導,構建金融監督體系等六種財政金融手段來徹底改變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政府采購制度是指政府以公開招標、投標為主要方式選擇供應商,從國內外市場上為政府部門及其附屬機構購買商品或服務的一種制度。在我國,政府采購不僅數額而且資金來源充足,受到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如果能夠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加大政府采購對國內優秀中小企業傾斜力度,勢必會給中小企業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從而換進其資金緊張的局面。另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機制的建立必須以法律體系作支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解決也必須以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作為基礎。3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證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過程也是法制體系不斷形成和完善的過程,中小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我國金融法律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加大政府采購對優秀中小企業的傾斜,才能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只有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才能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如“十二五”期間的金融法制建設,就要修訂《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和制定《征信管理條例》、《存款保險條例》和《銀行業機構破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總之,通過不斷健全金融法律體系,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和制度基礎。
金融融資渠道過于單一,是造成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之一。我國當前的中小企業融資,正在面臨國有銀行進不去和民營金融機構跟不上的尷尬境地,迫于無奈的眾多中小企業,只有采用企業間的信用擔保貸款,民間融資甚至不惜借高利貸。然而,目前的溫州企業倒閉潮正是由此造成,如這些企業的老板出逃正是由于參與賭博、借高利貸投資或者自身參與高利貸等高風險項目,資金鏈一旦斷裂就必須跑路。中小企業作為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可以說是使盡渾身解數,仍然無力回天。值此中小企業困難之際、危難之時,政府就應該挺身而出,利用政府自身的信用擔保,通過成立企業擔保協會和發展壯大擔保行業,并進一步協調好銀行、擔保機構和中小企業的關系,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市場機制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唯利是圖難免造成市場失靈的特有現象。政府作為社會良性運行的強大機器,在遇到市場失靈時,切不可推卸責任,而應該知難而上,勇于承擔責任。面對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艱難處境,就要加緊落實政府信用擔保,為拓寬其金融融資渠道獻計獻策,從而推動中小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稅賦普遍過重,導致其資金相對緊張,是限制其健康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要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就要加大我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并且引導促進金融資金的快速發展。這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實現。一是要進一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擴大就業。并研究對中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扶持政策,同時要堅決清理和禁止各種不合理的收費,減輕中小企業的社會負擔。二是要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設,引導社會多方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同時設立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與企業聯合組建的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貸款擔保平臺。另外,還要鼓勵各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適當規模的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并對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按增量給予適度補助,從而激勵這些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放貸行為。三是要加快創業板市場建設,增加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為中小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并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還要穩步擴大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和集合債券的發行規模,拓展中小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和融資渠道。
金融創新促進了金融市場自由化,是推動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重要的內生變量。金融創新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增強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拓展金融業的發展空間,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機構的資產、盈利率和使金融機構規避風險的能力增強等五個方面。當前,在我國政府實施振興規劃的引導下,銀行信貸業進行積極的金融創新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途徑。金融創新分為金融制度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而根據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實情況,銀行信貸業要進行金融創新主要采用金融產品創新。銀行信貸業金融產品創新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培養和引進敏銳頭腦的金融創新優秀人才。銀行從業人員根據對金融創新的不同作用,可分為決策人員、一般業務人員和開發人員。金融創新的任務不是集中在少量研發人員和決策人員身上,而是大多數業務人員都要承擔的責任。如果其中一類人員力量薄弱,都會影響到金融創新的整體推進。二是要從引發創新的動力主要來源客戶、競爭對手和市場三方面入手。目前我國銀行業的金融創新主要來自競爭對手,并且多位模仿,缺乏創新性和本土化。來自客戶和市場方面的創新幾乎為零,今后銀行業的創新要注意客戶和市場的實際需要求,盡量盡快創造出適合我國國情并具有我國特色的金融產品。三是要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創新,但這需要金融信息化作為基礎。然而,目前我國的銀行業還處于金融電子化建設的基本完成階段,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銀行只是剛剛起步,這就要求加快建設我國銀行業的金融電子化進程,從而為我國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基礎。
中小企業要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勢必離不開政府服務體系的強有力的支持,這就要求盡快建設和完善政府服務體系,提高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建設政府服務體系,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方向,以服務廣大中小企業為宗旨,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不斷優化服務資源的配置,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服務市場發育,加快形成與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相適應的服務支撐網絡。主要內容有:一是機構建設。要大力培育核心服務機構,促進協會或商會的發展,規范發展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并推動建立服務聯盟,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服務。二是制度建設。按照市場主導和政策引導的原則,完善政府服務體系的運營機制與制度,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在推動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保證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三是隊伍建設。建立專業化服務隊伍,提高具有專業執業資質人員在核心服務機構中的比例。例如充分發揮離退休人員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大學、科研機構離退休人員的作用,組建中小企業志愿服務隊伍,并建立健全志愿服務專家數據庫,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業務建設。如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建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建設和人才培育服務體系建設等。
在加強政府政策指導的前提下,構建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的金融監督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有效途徑之一。金融監督體系是指國家在中央政府領導下,對商業和專業金融機構經營行為進行宏觀調控、監督、管理的制度、機構和組織。我國行使監督職權的機關有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等,其中人民銀行是監督體系中的主體。完善的金融監督體系對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杜絕法違規違章行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強政府政策指導,構建金融監督體系,就是要做到:一完善金融監督組織體系。其是指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統一和分級負責的金融監督機構體系。二是完善金融風險預警體系。主要是完善國家宏觀金融預警系統和區域金融預警系統。三是完善金融監督信息系統。監督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中央銀行識別風險能力有限和監督的滯后,而金融監督信息系統是持續性監督的基礎,因此加快金融監督信息系統的網絡化建設勢在必行。
[1]王小鳳.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發展,2006.
[2]陳曉紅.中小企業融資與成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3]陳亞榮,郭景.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新困境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消費導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