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陸輝
物流是指物品由供應地向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物流包裝是指在物流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技術方法以及相關規定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物品包封,并進行適當裝潢和添加標志等工作活動的總稱。在社會在生產的過程中,物流包裝既是生產活動的終點,又是物流活動的起點,物流包裝對物流起著決定性的重要作用。作為生產活動的終點,物流包裝必須根據產品的特定要求來滿足生產要求;作為物流活動的起點,物流包裝的產品才能進行物流活動。現代物流的發展更是物流包裝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使得物流包裝對物流的合理化起到了更為重要的作用。
物流包裝法律規范是指在物流過程中一切與包裝有關的法律法規的總稱。目前,我國的物流包裝法律規范并沒有專門的法律進行界定和解釋,而是主要散見于各類相關的法律中,如《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法》和《食品衛生法》等。同時,在出版和印刷等的法律中也有部分關于物流包裝法的內容。正是因為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散見性,就使得近年來物流活動中因為包裝引發的法律問題不斷出現,已經成為制約現代物流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消極因素。本為旨在通過對完善物流包裝法律規范有效途徑的分析,促進和推動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進而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物流法是指與物流活動有關的各類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從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來看,物流法已經成為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并完善物流法是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當前我國的物流立法還沒有專門調整物流業發展的《物流法》,主要包括與物流相關的法律、行政性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如《海商法》、《鐵路貨物運輸規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等。這些與物流相關的立法,不僅整體結構支離破碎,而且實施年份已久,根本無法適應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物流包裝法律規范作為物流法的一個分支,目前的情況亦是如此。物流包裝法律規范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文件,主要散見于各類相關的法律中,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普通貨物包裝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針對除了危險貨物和鮮活易腐貨物以外貨物的包裝問題;二是危險貨物包裝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針對爆炸、有毒、易燃、腐蝕和放射性等貨物的包裝問題;三是國際物流包裝中的法律規范,主要是針對國際貿易中商品的物流包裝問題。
總的看來,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發展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較高的強制性。物流包裝必須按照《一般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和《危險貨物包裝運輸標志》等法律規范強制進行,不得隨意變更。二是先進的標準性。物流包裝法律規范對體現為國際標準或行業標準,主要是指中國包裝業協會制定的領先包裝標準體系。三是較強的技術性。物流包裝法律規范中包含很多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技術性規范,使得國家頒布的包裝法律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四是較廣的分散性。物流包裝法律規范不僅分散于各類包裝的法律中,還分布于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的通知和意見中。
根據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發展現狀,從其包括的主要內容來分析,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普通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強制性不足、危險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執行標準低和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差異度較大。
物流包裝的普通貨物法律規范中,因為普通或為的危險性遠遠小于危險貨物,其對包裝的要求就相對較低。目前普通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主要依據是《一般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其是由全國包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1988年5月12日首發,2008年7月18日修訂發布并于2009年1月1日實施,標準編號為GB/T9174-2008。由此來看,該技術條件具有一定的新穎性,但是其卻是國家的推薦性標準,相關企業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這決定了普通貨物的物流包裝先天性不足,缺乏嚴格的強制性。鐵的紀律才能保障高的效率,嚴格的強制性才能保障物流包裝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普通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強制性不足,就導致了在普通貨物的物流包裝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不斷出現,這主要表現為:一是物流包裝的安全性無法保證。物流包裝的首要功能就是保護物品不受外界損害,若不進行強制,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擴大經濟效益,勢必會較低包裝的標準尺度。二是物流包裝的環境保護不到位。物流包裝中大量的使用塑料制品,其會在一定條件下釋放有毒物質,并且其使用后成為白色垃圾,進而污染環境。三是物流包裝的經濟效果較差。如近年來出現的天價月餅,包裝的費用要遠遠高于其本身的成本,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由于危險貨物其自身的危險性質,我國對危險貨物的物流包裝采用不同于普通貨物的特定要求,并且這些規定標準都是強制性的,其主要依據就是《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和《危險貨物包裝運輸標志》。《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提出,并于2009年5月18日發布實施,標準編號為GB12463-90,屬于強制性標準;《危險貨物包裝運輸標志》由全國危險化學品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1963年10月31日首發,2009年6月21日修訂發布并于2010年5月1日實施,標準編號為GB190-1990。由此來看,《危險貨物運輸包裝通用技術條件》和《危險貨物包裝運輸標志》不僅具有很高的強制性,而且就有一定的先進性,然而與國外的標準來看還存在執行標準較低的問題,這就使得我國在相關的國際貿易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如近年來多次在我國境內發生的危險化學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露的情況,特別是2005年3月29日,山東濟寧科迪化學危險品貨運中心罐裝車液氯泄漏,造成28人死亡,350人中毒,萬名群眾緊急疏散,經濟損失達2900多萬元的慘重后果,令人深思。
國際物流包裝是相對于國內物流包裝而言的,是國內物流包裝的延伸和發展,同樣受到各種相關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約束。然而,由于國際物流包裝往往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由于各國的物流包裝法律規范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有存在若干的調整包裝的國際公約,所以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更加復雜,使得其各國之間的包裝法律規范存在的差異度較大。國際物流中的商品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流通,其包裝勢必應該遵守相關各國的法律規定,這就要求參與物流包裝的各國必須履行國際物流國家關于包裝的強制法。另外,由于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專門規定商品包裝的國際公約,但在國際貿易及國際運輸領域的公約中還包含對物流商品包裝的規定,例如《漢堡規則》和《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公約等》。由此可見,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差異度較大問題比較突出,于是就造成了各國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要協調不同的物流包裝規定困難重重,最終導致國際貿易中因為物流包裝引發的法律糾紛不斷不限,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家貿易的健康發展。
物流包裝中的過程中,普通貨物占有80%以上,因此普通貨物的物流包裝直接體現著我國整體物流的包裝水平。但是,目前我國的普通貨物包裝法律規范基本上都是推薦性標準,國家性質的強制標準相對缺乏。要提高普通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強制性水平,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一是要加緊制定關于普通貨物物流包裝的強制性法規,使得進行普通貨物物流包裝的相關個人或部門必須不折不扣嚴格執行,盡量減少法律的漏洞;二是要修訂與普通貨物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相關的法律文件,從其他層面來加強普通貨物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強制性;三是要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力度,僅有相關法律的高強制性水平是不夠的,只有進一步加強監督,對于沒有嚴格執行標準的實行嚴懲,才能最終起到較好的法律效果。
物流包裝中的過程中,危險貨物雖然占的比重要在20%以下,但其只要發生事故,就會造成相對比較嚴重的社會后果,給物流包裝企業造成較大的沖擊。目前我國制定的與危險貨物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相關的法律條款,不僅大部分是強制性的,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其執行標準較低,就造成了國內危險貨物運輸中事故頻發。要改變當前的不利局面,就要制定危險貨物包裝法律規范的執行高標準,應當從以下三處著手:一是要制定與我國當前物流業發展相適應的危險貨物物流包裝法律規范,并且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進行修訂和更新;二是鼓勵地方各級政府出臺針對危險貨物運輸中出現事故的應急預案,使得事故發后生的損失降低到最小;三是要加強對危險貨物運輸公司的監管,提高其對危險貨物運輸中包裝的認識程度,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商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有效合理包裝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的重視。然而,由于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差異度較大,使得關注物流包裝的各方不能達成相對比較統一的物流包裝認識,從而制約了當前國際物流的快速發展。要降低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的差異性程度,一方面是要相關的國際組織要盡快承擔起自身責任及時出臺相應的國際物流包裝法律規范,盡量使物流各方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可以進行參照,減少物流包裝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國際物流的各方要進行必要、及時、有效的溝通并達成雙方或多方的包裝合同條款,以備發生物流糾紛時提出必要的法律訴訟依據。
[1]戴軍,吳玉賢.物流管理基礎[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2]沈榮耀,高志和.物流法規[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