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王鐘銳
地處英國倫敦附近的約克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古城墻、古街道、古建筑星羅棋布。憑借著保護完整的古建筑和厚重的文化積淀,小城讓往來于此的游人對其肅然起敬。國王喬治六世曾經說過,“約克的歷史就代表著英國的歷史”。這個評價毫不夸張,約克郡有記載的歷史始于羅馬不列顛時期,之后這里經歷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征服、維京海盜的劫掠、諾曼短暫的統治等,見證了英國的興衰。同時,約克又是開放的,是時尚的。它是旅游達人的必經之所,幾乎所有英國的深度游中都會有約克郡這一站,這個小城成為了英國第二大旅游城市[1]。2007年,約克郡擊敗了130多個城市被評為歐洲旅游之都[2]。可見,這座融合了經典與時尚的小城,走出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為國內同類型城市提供了寶貴經驗。
河北廊坊和約克有些許相似。首先,廊坊市地處京津交界之處,與約克郡一樣處于首都經濟圈內,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客源市場。第二,廊坊同樣有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6000年多年前就有人在此聚居,4000多年前“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安墟”就是現在廊坊市安次區常道村附近。《廊坊市志》記載:“現境域夏商處冀州之地,戰國秦漢與薊燕之野,晉唐屬幽州之域,元明清為京畿要沖”。就是說春秋戰國時期,廊坊境域為燕國的領土;秦朝屬于漁陽郡、廣陽郡、巨鹿……至今,廊坊市兩個區的命名分別為廣陽、安次,顯然就是歷史的傳承。第三,同約克一樣,廊坊境內的古建筑、古遺跡也很豐富,比如永清的大辛閣石塔、宋遼古戰道;固安的東岳廟行宮碑記;霸州市的龍泉寺大閣等。第四,兩個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積淀。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勃朗特姐妹就成長在約克,舉世聞名的小說《呼嘯山莊》、《簡愛》就是在這里寫就的。廊坊也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唐代大詩人王之渙、宋代蘇洵等人都曾經在廊坊供職和生活過。第五,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相似。早在19世紀,約克的工業開始萌芽,而破舊的城墻、街道制約著城市發展。另一方面當局認為古跡難以修復,用于維護的費用十分高昂,成為城市的負擔,拆除古建筑的聲音一度極為響亮。盡管當時的英王喬治三世和許多保護城墻者大力反對,但市政機關還是拆掉了三座城堡、四個城門和幾段城墻。[3]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保護意識缺乏,廊坊的部分遺址遺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永清大辛閣的白塔身上的雕刻紋飾大多破損,雖耗資幾千萬建成占地幾十畝的白塔寺,但違背了“修舊如舊”的基本要求[4]。
雖然廊坊市和約克郡有些許相似之處,但是廊坊對遺址遺跡的保護和開發卻遠遠落后于約克郡,在城市發展和知名度方面的落差就更大了。當前,廊坊市提出了“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的功能定位,致力于休閑旅游的建設。但廊坊傳統休閑資源短缺,市場知名度低。此時,挖掘文化休閑資源,建設有特色的文化氛圍來就成為了亟需思考的問題。約克郡將經典與時尚元素相結合的方式無疑是它山之石,可以帶來如下幾點啟示。
(1)增強當地民眾的保護意識。約克古城能夠保存完好得益與當地民眾強烈的保護意識。19世紀,英國處于向著高度城市化發展的階段,不少古城就在這個時期隨著城市化進程毀滅了。而古城的保護意識也在此時萌芽了,在英王喬治三世的倡導下,約克郡的古跡保護者自籌資金修復了被拆掉的部分古建筑;當地民眾聯合起來發動了保衛古城的戰爭,涌現出一些民間組織,如“古建筑保護協會”等。至今,英國還有很多古跡保護組織,如古跡協會、喬治團體、英國遺產保護組織等。就連相關立法也是在民間組織的推動下進行的。可見當地民眾在古城保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廊坊當地群眾缺乏保護和修繕意識,古遺跡被破壞,文物丟失現象嚴重。作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地群眾對于文物保護觀念薄弱,政府對此也只是簡單的維護。有的地方只是做了一個“xx級文物”的標志,并沒有對其進行維護,也沒有制定相關的保護條例。如劉街鄉劉街村的翰林院和祠堂,歷經風雨的古建筑不僅沒有得到合理修繕,反而被作為造酒的作坊使用。在這方面我們不妨向約克郡學習,加強宣傳力度,喚醒民眾在這方面的意識。民眾的保護意識增強了才能有效保護古遺址、古遺跡,才能提升當地的文化氛圍。
(2)巧妙進行城市規劃,將經典與現代相融合。保護不等于不發展,約克的成功在于,不僅保護了古城的完好,更將其進行了發展。當地一度為古城的交通頭疼不已,既要保護古跡又要實現交通便利,這確實是城市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后來市政部門巧妙的利用步行街、半步行街、單向交通線、大量修建草坪、綠地等手段經古建筑保護起來,不僅實現了保護的目的,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走在路上,叢林蒼翠的山谷滿眼可見;農場、村落和古老的城堡若隱若現。[5]相比世界各地日益加快的節奏,這里依舊生機盎然的古街古巷帶來的慢生活氛圍,讓往來的游客羨慕不已。同時,這里也有現代化的交通,作為南北交通的樞紐,這里很早就修建了火車站。但是與眾不同的是,火車站旁修建了充滿歷史氣息的國立火車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著各個時期的火車,從蒸汽機車到動車,一代都不少,完整地呈現了火車發展史,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成功的城市規劃案例。
在國內,大量的新建筑不斷涌現,全國上下一夜之間遍布鋼筋水泥的新建筑;過度過快開發舊城區,拓寬街道,修建景觀大道等。各個城市外觀相似,既沒有特色也談不上城市文化。地標性建筑也無非是花了大價錢堆砌出來的,并沒有什么底蘊。讓人不禁感嘆全國各個城市的氣質幾乎是相同的。約克新建住宅建筑秉承了古城風格,多為英國傳統形式的底層坡頂磚墻房屋,與歷史環境沒有什么反差,只能從紅磚墻的鮮艷程度和某些細部來辨認這些民居的年代。[6]這樣的規劃既保護了古城風貌,又形成了當地特有的文化氛圍,不失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3)合理開發古跡資源。國內旅游興起后,不少地方為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盲目開發旅游資源,導致遺址遺跡遭到破壞。在旅游開發中不顧環境的歷史特點,拆真作假,以新換舊或以仿古建筑取代古舊建筑,脫離了歷史的本來面目,使得文化環境被非真實的歷史信息所淹沒。[7]如上文提到的永清縣耗資幾千萬元建成占地幾十畝的白塔寺,劉街鄉把翰林院當成釀酒坊。這樣的開發不僅沒有成功發掘古文化,反而對其文化價值造成了新的破壞。
反觀約克郡的舉措,讓人不禁叫絕。約克教堂始建于公元627年,當時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建筑,后來在內戰中被戰火摧毀。1060年,諾曼人攻占了約克,建造了第一座諾曼人教堂。[8]如今,約克人在教堂底部挖掘出羅馬時期和諾曼人時期的原址,建成博物館。地上的部分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成整個歐洲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既作為當地居民的宗教活動場所又向游人開放。《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霍格沃茨大廳的拍攝地就在約克教堂大廳內。這樣合理利用古跡資源,增強了當地宗教氛圍濃厚,提高了知名度,還能成為經濟來源,可謂一舉多得。
(4)利用高科技手段建設文化產業。我們國內的文化產業開發重視深挖內涵,整合資源,但是忽略了呈現方式。往往是游客來了,了解一下歷史,觀賞一下古跡,拍幾張照片。而約克維京中心呈現的方式卻讓人身臨其境,終身難忘。
維京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擅長航海,曾被稱為“北歐海盜”。9世紀前橫行歐洲大陸,英國也曾經遭受過其劫掠[9]。1976年,約克市發現了實際上保存最完整的維京人遺址。1984年起這里建成維京中心,正式向游人開放,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維京中心利用投影,以倒敘的方式為游客回顧當代到9世紀英國人在服飾方面的變遷,逐步將維京人的服飾習慣介紹給游客。之后,游客在身著維京人服飾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穿越時光隧道(實際是緩慢運行數秒鐘的電梯),抵達主展廳—維京社會復原展[10]。在這個場景里,高科技手段被運用到極致。維京人所有的生活場景包括家居生活、市場買賣、漁獵耕種甚至上廁所都得以被復原。配以高度仿真的聲音和氣味作為背景。讓游客聞到市場的魚腥味,聽到不絕于耳的叫賣聲,原生態的雞鳴犬吠,使游客身臨其境。相信這樣的旅游會使游客終身難忘。
試想,游客身穿戰袍,站在宋遼古戰道上,耳邊殺聲不絕于耳,滿目戰爭瘡痍。金戈鐵馬、殘陽如血的戰爭場面將會帶來多么強的震撼。如果廊坊市可以借鑒維京中心的高科技手段,將廊坊境內的宋遼古戰道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可以展現其歷史文化價值、軍事價值;另一方面更能成為一個新的文化賣點,帶來經濟效益。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如何實現GDP的增長和城市文化建設相得益彰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我國有很多像廊坊這樣的中小城市,極有可能在城市擴建的過程中丟掉自己的文化特色。與其讓子孫后代因古跡遭到破壞而扼腕嘆息,不如學習一下約克郡的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巧妙規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好本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
[1]“York voted top city for tourists”. BBC News Online.BBC. 14 June 2007. http://www.bbc.co.uk/1/hi/england/north_york.shire/6751753.stm.
[2]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2007/06/070614_york.shtml.
[3]陸偉芳.歷史遺存與現代城市的有機結合——英國約克的古城保護[J].城市觀察,2011(3).
[4]王玉亮,劉妙君.廊坊古建筑保存及開發利用現狀調查[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5]徐克帥.步道上的英倫鄉村風情[J].百科知識,2009(5).
[6]汪志明,趙中樞.英國歷史古城保護規劃的發展和實例分析[J].國外城市規劃,1997(3).
[7]李培軍.歷史文化名城旅游開發的思考[J].社科縱橫,2008(6).
[8]http://baike.baidu.com/view/105289.htm
[9]謝福之.英語國家概況[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10]馮立新.英國約克市維京中心參觀啟示[J].文物春秋,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