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師范學院 田菲
唐山學院 丁新軍
隨著人們對于休閑游憩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的觀賞式旅游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加快形成觀光和休閑度假相結合的復合型旅游產品過程中,應該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促進旅游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休閑一為消除體力的疲勞;二為獲得精神上的慰籍。經濟社會越發達,人們對休閑的需求愈加明顯。將休閑上升到文化的范疇則是指人的閑情所致,休閑的本質在于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愉悅與充實,休閑只有上升到文化的范疇才具有更加浸入的體驗。二者的天然聯系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要求必須從戰略高度關注文化旅游的開發。
旅游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它是優質的線路組合,是多點的組合。面對放松心情、回歸自然的旅游需求,想要吸引客源就必須將地域人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連接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并加強與周邊資源整合和線路對接,使休閑帶的聚合優勢得以發揮。
文化基因和特色文化的彰顯才是足以讓游客深度體驗某一地方、記住某一地方、宣傳某一地方的關鍵。因為綠色生態可以復制,高樓大廈可以復制,而人文精神是不可復制的。因此區域形象的打造離不開優美的自然風景與地域文化內涵、品位的彰顯兩者的完美統一,讓有形旅游資源擁有文化特色,而無形的文化資源找到有形的載體。
目前唐山正在進行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核心的濱海休閑旅游開發,需要思考的三個問題。第一,是否僅以濱海特色就能吸引大批游客來唐旅游。第二,怎樣和其他節點有效對接,吸引以京津為核心、立足河北為范圍的目標客源市場的游客來唐?第三,如何解決與具備環京津地區濱海度假首位度的近鄰——秦皇島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在唐山旅游業中布局文化旅游成為破解這些難題的一個有效手段。
依據唐山市的城市發展規劃,空間結構布局上可形成“一核、二廊”的文化休閑旅游生產力拓展格局。
3.1.1 中部城區文化休閑旅游核心
重點突出近代工業文化、抗震文化主題,融入歷史記憶的再現。采煤塌陷區改造成生態公園是創舉,但是缺乏文化積淀,應該加強文化植入。可以考慮開發唐太宗整軍經武、曹雪芹植柳賞荷、唐廷樞規劃走訪、第一條準軌鐵路起步等歷史記憶;抗震紀念碑廣場、地震遺址公園,應該和原唐山礦冶學院圖書館樓等地震遺址、《唐山大地震》影視基地地結合成一體,加入抗震科普知識宣傳,使之成為唐山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中國北方近代工業博覽園”和“ 老唐山風情小鎮”,應進行礦業文化與休閑旅游綜合開發,重現老唐山的西洋風韻、南土熏風;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展示中國近代工業的“五個第一”;大城山公園進行以唐文化為主體的綜合開發,把“唐山”一名落到實處。
3.1.2 北部山前文化休閑旅游長廊
明清歷史文化體驗。以皇家文化、長城文化為基礎,集合休閑體驗開發。唐山境內薈萃了明長城的精華,沿線旅游長廊應該成為文化休閑旅游的精品。二是以長城為線串聯清東陵、湯泉、臥龍山、景忠山等景點;隨著“湯”遵化“,水”遷西“,夜”遷安休閑品牌的形成。將“北國三峽”潘家口山水風光旅游區、五虎山山地休閑旅游區、黃臺湖風景區等觀光休閑帶結合起來,打造觀光休閑與文化休閑共生旅游地。
3.1.3 南部沿海文化休閑旅游長廊
南部沿海地區文化的特質是灤河文化、現代工業文化、生態文化和紅色文化。以樂亭海島度假區為核心的濱海休閑旅游區,也應融入文化。該區域受灤河文化影響深遠,冀東“藝術三枝花”和唐劇光彩奪目;灤縣古城曾有18位帝王巡游,灤州古城景觀將再現古灤州燦爛文明;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是紅色文化代表。曹妃甸科學發展示范區是現代工業文化的代表。唐海濕地,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唐山灣國際旅游島都是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同樣要做到文化休閑和觀光休閑互為表里,相得益彰。
文化旅游產品結合濱海、生態特色,整合資源、串聯捆綁、借勢借景。京津地區作為唐山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旅游產品主要定位應為二日游和三日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唐山文化休閑旅游產品可初步歸結為:
“唐山歷史文化一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唐山市博物館—大城山唐文化主題園—開平古城。
“唐山皇家文化二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清東陵—御湯泉—景忠山。
“唐山長城文化二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北部長城沿線代表長城景觀組合(水下長城、大理石長城、青山關(監獄樓、水門)長城、長城磚窯、屯兵營)。
“唐山明清文化二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清東陵—青山關—景忠山。
“唐山海濱文化休閑二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灤州古城—曹妃甸濕地—李大釗故居及紀念館—唐山灣國際旅游島。
“唐山地震科普、工業文化二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地震遺址公園—電影《唐山大地震》拍攝地—理工大學地震遺址—抗震紀念碑廣場—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陶瓷文化產業博覽園。
“新唐山、新體驗主題三日游”,具體行程為: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灣道山碼頭(環城水系)—唐山城市展覽館—曹妃甸濕地—規劃展館—曹妃甸工業區和曹妃甸港—唐山灣國際旅游島。
3.3.1 北部地區與承、秦共建人文休閑旅游線路
承唐秦三地分布有避暑山莊、外八廟、清東陵、山海關等世界文化遺產,旅游部門可以聯手整合區域內文化旅游資源,推出“京東世界文化遺產之旅”和“京東萬里長城之旅”等人文休閑旅游路線,實現區域整合優勢,以增加顧客群體數量。
3.3.2 南部地區與秦皇島共建海洋生態旅游線路
唐山沿海應著力打造以樂亭、曹妃甸為中心的海洋生態文化休閑旅游,以文化休閑旅游產品的差異性對接京津秦承黃金旅游線。唐秦二地富含海濱、濕地、森林等旅游資源。可以聯手打造“京東海濱森林濕地休閑之旅”“、京東魅力鄉村體驗之旅”等,完美實現休閑旅游和文化旅游的結合。
3.3.3 中部城區與秦、承等共建文化休閑旅游線路
唐山處于二地之間,承唐高速開通,兩地車程僅一個半小時,三地的同城效應越來越明顯,進而打造出:天津—唐山市區—北部山前帶地區—承德;北京—唐山市區—秦皇島;北京—唐山市區—唐山灣—秦皇島等跨區域的觀光休閑旅游和文化休閑旅游線路。未來可以聯合編排,打出京東旅游大旗或者環京津休閑旅游環線的大旗,推出“京東旅游環線七日游”“、京東旅游環線五日游”等特色線路。
歷史遺存、歷史文化、工業文化、灤河文化、長城文化、抗震文化、紅色文化、皇家文化、名人文化每一個都有數不盡的可說之處。唐山的文化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存在的眾多紅色革命歷史可以通過建造唐山近代革命紀念館進行梳理和展示。比如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時,灤州起義在灤縣古城的建設中可以有所體現等。人們游覽之后,對唐山的認識自然會有所不同。
目前,觀光和休閑復合型旅游發展格局開始顯現。唐山呈現山、河、海、島、湖、森林、濕地并存的資源特點。生態觀光型景點大多是4A級和申報5A級景區。但單純的觀風景缺乏文化內涵的支撐,只會加劇和周邊城市的同質化競爭,要使這些景區從單純的觀光型景區向觀光和文化休閑復合型景區轉變。比如南湖城市中央生態公園,在塌陷地上擴湖、增綠、筑臺、建橋、堆島,在自然美景形成的同時,融入抗震文化、曹雪芹、唐廷樞等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中國山水人文文化、近代工業文化、水景觀文化、浪漫文化、后現代雕塑文化等,使南湖品位多元化。在唐山灣國際旅游島,則可以融入宗教、漁家、民俗文化,民間傳奇文化;在曹妃甸濕地可以植入唐代文化;潘家口山水風景區植入民俗文化等。
以地域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主體,以文化創新為主線,以近代工業文化旅游為先導,以文化旅游景區和創意園區為依托,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堅持走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品牌化之路,通過文化創意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針對旅游產品缺乏參與性,活動性的特點,大力發展具有吸引力的動態文化旅游產品,如文藝演出、體育競技、藝術展示、節慶、節事等活動。通過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培育和打造,進而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和品牌,促進文化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1]李創新,馬耀峰,鄭長海,劉宏盈.文化創意產業視角的傳統文化資源開發模式設計——對陜北民間文化開發與保護的實證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10).
[2]劉家明,劉瑩.基于體驗視角的歷史街區旅游復興——以福州市三坊七巷為例[J].地理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