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務職業學院 辛文琦
對外依存度是各國廣泛采用的一個衡量一國經濟對國外依賴程度的指標,是用一國進出口總額除以該國的GDP。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逐年快速提高的現狀,引起了國內外很多專家的重視。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如此之高的狀況,有的專家認為這一狀況是不真實的,其主要由中國GDP構成因素及其匯率方面的因素影響;還有些專家認為從新的計算結果來看,根本不高等等。無論是以哪種角度來對對外貿易依存度進行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化而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而不是研究哪種對外貿易依存度的計算是正確的。由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現狀可以看出,從1985年25%上升到2007年的歷史最高點72%,這個增長速度是世界獨有的。
從公式的角度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額/國內生產總值”,也就是說,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就是對外貿易依存度,也稱為對外貿易系數。從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定義可以看出,其主要是反映某個時期某個國家經濟發展依賴對外貿易的程度。一般而言,對外貿易依存度越大,就說明該國的經濟發展依賴對外貿易程度就越大,也就是說,進出口商品總額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就越大。對外貿易可分為出口和進口,那么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可分為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兩部分。由于每個國家在統計本國的生產總值時存在差異,因此,世界銀行通過對這一指標的修正主要是通過采用貨物貿易進出口額與“商品GDP”的比值來進行。
很多人都將對外貿易依存度與國家的經濟開放程度畫等號,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外貿依存度是判斷一國或者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程度的重要指標。它是社會再生產交換環節中的經濟行為,其指標也只是反映出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作用的程度。如果外貿依存度高,并不能說明外貿對該國經濟的促進作用也就大。如果針對兩個不同國家而言,它們的對外貿易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例一樣,那么就說明該兩個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要相同,這個結論雖然從理論上成立,但是實際上并不一定如此。
由此可見,影響外貿依存度的因素有很多,對經濟影響的程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發展,正確認識對外貿易依存度變得如此重要。
影響外貿依存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從國家的經濟規模、國家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經濟政策這幾個主要的因素進行分析。
第一,國家的經濟規模。這個因素將國家籠統的分為大國經濟和小國經濟。針對小國經濟而言,以“少”著稱,資源少、人口少、領土少等,其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市場和外部資金的影響。從實踐可以看出,小國的外貿依存度較高,否則,經濟發展就會較緩慢。針對大國經濟而言,以“多”著稱,資源多、人口多、領土多等,其經濟發展不需要大程度的依靠對外貿易,國內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其對外貿易依存度較低。由此可見,對外貿易依存度與國家經濟規模成反比。
第二,經濟學家錢納將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級產量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發達經濟階段。初級產量生產階段的主要特征就是第一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以輕工業、勞動密集型為主。此時出口產品少,進出口規模小,從而使外貿依存度較低;在工業化階段,此階段占比重較大的就屬重工業,削弱了第一產業,提升了第二、三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基礎工業和設施,此時需要從國外進口的原來和設備也就多了,為了達到國家收支平衡,也擴大了出口規模,因此,提高了外貿依存度;在發達經濟階段時,其處于中心地位的是高薪技術,第二、三產業較發達,尤其是第三產業,此時,獲取經濟利益的主要來源已經不再是商品的進出口,而是資本、技術和管理的輸出、服務貿易等。因此,外貿依存度會處于平穩狀態。
第三,國家采取的經濟政策。上世紀50年代我國已經開始實施一些先進的經濟政策。從各個國家的實踐來看,以此成功的也僅有“亞洲四小龍”,政府采用了很多激勵措施來擴大出口,那么外貿依存度自然就會很高,而對于日本而言,由本國采購替代了進口政策,因此外貿依存度很自然就很低。
近些年,中國貿易規模越來越大,發展非常迅速。2002~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累計157287.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分別為85187.8億美元和72099.9億美元。與2001年之前相比,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1.6%,其中出口與進口年均增長分別為21.9%和21.4%。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巨大,僅次于美國。在2001年時,中國的出口規模僅僅排名在第六位,到了2010年,中國的出口規模已經排在世界第一位;而進口規模也不落后,到了2010年中國進口規模已經排在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到了2011年,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了6年以來的首度逆差,一個季度達10.2億美元。中國的對外貿易出現強勁增長的同時,對外貿易依存度也隨之急劇攀升。中國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的10%上升到2004年以后的70%以上,目前,中國對外貿易規模已經超過了3萬億美金,對外貿依存度已經高達60%,其中70%的進出口規模超過400萬的中小企業規模。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高度的出口依存度使中國經濟發展受他國因素影響較大,不利于實現國民經濟長期平穩發展。
從圖1中可以看出,中國的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整體趨勢都是上升的,而外貿依存度逐年上升,從1985年25%上升到2007年的歷史最高點72%,出口依存度從2002年開始一直都高于進出依存度,從2007年開始,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才有小幅度下降。
只有是內需的產品,才能確保出口。只有不斷擴大內需才能確保出口的進行。這種出口的穩定增加是不會增加貿易摩擦,同時也確保國內企業的正常運行,在這種條件下對外貿易依存度是最佳的。中國人口眾多,國內市場是非常大的,并且中國國內經濟在近些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直都處于增長階段,其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這一特點或者優勢是其他國家都不可比擬的。在國內需求穩定的前提下,適當調整國外需求,處理好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之間的關系,促進國內的消費與投資,這樣不僅可以使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得以降低,而且還可以在國內市場和外資競爭中搶占市場。
首先,國民經濟發展能力。對外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開放性發展,經濟與對外貿易現存的關系是平等的。對外貿易發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過社會的可持續收入能力的提高、物質資本的存量及其增長速度的加快、人力資本的存量及其增長速度的提高。其次,國內社會的發展能力。社會發展系統中有若干個子系統,其中一個就是對外貿易發展系統,其二者之間的關系不可忽視。再次,外貿系統的自我發展能力。衡量外貿系統的自我發展能力的指標主要有:(1)人力資本指標。這一指標不僅要注重數量,而且還要注重質量。人力資本在整個外貿系統中起著決定性因素。(2)外貿企業數量、規模指標。這一指標能夠體現外貿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其在完善外貿體系評價中占據重要位置。(3)外貿服務機構的數量和服務質量指標。外貿服務機構數量較多,每個服務機構都有著自身的服務能力,因此,都能夠反映出自身的服務質量。(4)外貿市場的現狀及其擴張能力指標。這一指標與對外貿易依存度有直接關系,能夠直接體現出對外貿易依存度,能夠直接反映出進出口貿易現狀。(5)科學技術指標。這一指標是核心,它能夠直接決定各要素的質量和生產率,能夠促進整個外貿發展系統的不斷改革。
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是緩解中國各行業間的貿易增長結構不平衡現狀的重要措施。中國各行業間的貿易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同時也必須保證質量同步提高。加工貿易目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方面,但是中國加工貿易對外貿易依存度仍然很高。基于這一現狀,加工貿易在合理利用外資的同時,要對這一現狀進行緩解,引入有序的競爭機制,打破壟斷,大力開發企業核心技術,確保出口商品的結構要更趨優化,高附加值、高新技術、自主產品的出口力度要加強。加強國內加工貿易企業的生產、營銷能力,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從而減少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提高抗風險能力。進口能滿足國民經濟對能源、資源和技術等的需要。使貨物貿易、加工貿易達到基本平衡的水平。總而言之,加工貿易走高科技道路將是解決加工貿易對外貿易依存度高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提高加工貿易對國民經濟貢獻度的有效措施。
外資企業對中國對外貿易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外資對中國引進技術和資金有著重要作用,又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風險,嚴重影響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外資企業大多都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中。基于中國目前的現狀,應該向著更廣的領域發展,這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基本需求。在中國,壟斷行業有很多,如銀行、電信、交通等行業,為了改變這一壟斷狀況,減少風險,可以采取將外資引入到這些壟斷行業中這種方法。而采用這種方法的重點不是引入,而是如何合理的利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開始各行業大量的引入外資,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中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對外貿易架構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加工貿易所有化。中國剛開始引入外資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引進外資的先進技術,將其盡可能用在中國的發展中。但是,根本實際數據可以看出,外資引入確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GDP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但是從人均收入水平來看,并沒有得到提高。另外,外資企業一般都能夠在此地區形成屬于自己的供應鏈,一切都由自己來解決,其他企業根本無法加入,很容易導致當地經濟的不穩定性產生。在中國,如果有些地區由西方國家進行控制,那么這些外資企業很有可能控制中國的某些市場和地區,這樣嚴重威脅著中國的產業安全。外資企業將自己的先進技術留在本國,而將自己二流技術或者被淘汰的技術引入中國,這樣使得合資企業的創新能力被大大削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外資力量一旦被削弱,又加上中國還沒有具有能夠控制市場的優勢和技術,此時中國明顯處于劣勢,這樣中國對外貿易經濟效益肯定會受到影響。因此,中國必須合理地利用外資,使外資質量得以提高,抓住主控權,優化產業機構,減少對外貿易依存度。另外,中國對外貿易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對外進行投資。
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服務業發展長期都沒有被重視,這是引起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近年來連續攀升的一個原因。第三產業產值在全國GDP中比重僅占1/3左右,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其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比重都在70%左右。因此,中國要想降低對外貿易依存度,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是一個很好的策略,這樣也能夠提高服務貿易占全國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在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就是服務貿易。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來看,這些國家的產業結構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服務貿易作保障的,這樣也使GDP的經濟規模得以擴展,同時也使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降低。中國也可以借鑒這一經驗,來擴大發展服務業,而由于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導致其發展服務業比較晚,因此,需要在服務業上做更多努力,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同時,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適合的發展策略。在此過程中,政府是比較重要的,必須加強政策協調和指導,制定一些激勵措施,鼓勵中國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應該遵循統籌規劃原則,以法律法規為準則,使國內服務企業的發展與國外服務企業的發展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進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還可以有效利用置留資金,優化中國的產業結構和對外貿易結構,從而實現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降低。
對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相關研究已經有很多,雖然都有各自的不同觀點,但是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這個問題是現實存在的。本文主要從通過擴大內需來穩固國內經濟、完善外貿評價體系、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合理利用外資企業、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這幾個方面來降低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其中有些已經開始采用,并且也得到了好的成效。由圖1可以看出,近三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有所下降,也就是說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成熟,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總而言之,將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降低至合理范圍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1]陳家勤.我國外貿出口依存度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2002(02).
[2]侯蕊.中國對外商品貿易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肖海霞.如何合理控制我國外貿依存度[J].才智,2010(09).
[4]經月美.高外貿依存度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
[5]武海峰,牛勇平.對外依存度的測算與我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J].商業研究,2009(01).
[6]朱秋琪.人力資本促進國際競爭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
[7]王全意.外貿依存度視角下的我國外貿進出口商品結構風險及其規避機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8]劉光溪,陳泰鋒.科學把握入世后外貿 依存度的內涵及對策[J].國際商務研究,2004(04).
[9]簡 新 華,張 皓.Urgency Required in Changing the Growth Mode of China's Foreign Trade[J].China Economist,2008(03).
[10]Czinkota Michael R. Coping with Increased Trade Interdependenc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