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學院 秦曉輝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以及人類和動植物健康為由,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保法律、法規,建立繁瑣的商品檢驗、認證和審批程序,實施環境標志制度以及課征環境進口稅等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國應采取綜合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應對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
(1)環境技術要求嚴格。發達國家在經濟和技術上占有優勢,并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環保技術標準,限制其他國家商品進口。
(2)衛生檢查制度復雜。發達國家制定的衛生標準中,對食品中殘留的農藥、重金屬含量要求嚴格。
(3)生態標志制度。這是由政府主管部門根據嚴格的操作步驟、依據環境要求頒發的特定圖形,是產品的證明性標志。
(4)綠色包裝制度。綠色包裝是指產品的包裝要盡量做到對人體健康無害,不污染環境,可循環使用。
我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保護環境是一項義不容辭的艱巨任務。我國人口多,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生態破壞嚴重。我國自加入WTO后,對外貿易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保護環境旗子下的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對外貿易的市場將被擠壓。我國的科學技術、經濟技術水平還不高,我國出口的產品在一定時間內很難達到發達國家制定的嚴格環保標準,出口的產品多是粗加工產品、初級產品及勞動密集型產品。這些產品對我過資源和環境的負面影響都較大,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的環境問題。
(2)隨著環保問題而來的貿易摩擦逐漸增多。自從20世紀80年代環保意識在歐美等國家興起后,環保運動在蓬勃發展,社會各方面都有環保意識的存在,也包含了各國的立法、執法方面。為了保護本國的產品同時又限制他國產品的進入,各國都制定較高的環保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國的環保意識薄弱,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由于我國技術含量不高,資金缺乏等因素,使得我國和發達國家的貿易伙伴的環保問題還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然而,發達國家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利用綠色貿易壁壘限制我國的對外貿易,導致了一系列摩擦問題。
(3)通過一些途徑增加我國的外貿成本,降低商品競爭力。綠色環境標志的使用迫使我國產品出口企業支付額外的產品檢驗、維護費用,同時為了能獲得綠色環境標志、環境認證,我國產品出口企業也要提升技術等。這便會提高產品的成本,減低產品在價格上的優勢,使得我國在對外貿易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4)部分國外投資者以進口貿易的手段將那些對環境污染較重的產業跨境轉移到我國。近幾年,部分國家投資者為躲避國內的環保法律法規的嚴格要求,將一些重金屬工業產業項目轉移到我國,這一方面沖擊了我國這類企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加重了我國的環境污染。
一方面,在環保意識深入各國的背景下,國際環保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國在這個環保的大條件下發展外貿勢必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各國對進口產品既要求質量同時又必須保證環保。
(1)我國有關環境保護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比較少,還有待完善。這幾年,盡管我國制定。修改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棄物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但是總的來說,在環保法律法規這方面,我國至今尚未構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
(2)就目前而言,我國環保標準至今還處于較低層次,有待提高,有待融入國際環保標準。我國在綠色食品、原紡織產品中都未明確確立相關標準。我國高新技術水平不高,而這方面的標準又還未完全確立。因此,我國在外貿關系中只能遵守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這些,使得我國在國際競爭關系中處于不利地位。
(3)我國的企業對“綠色貿易壁壘”的防范意識有待提高。在國際環保意識的影響下,我國的企業應該更加注重綠色消費、環保環保消費。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必須提高產業質量和技術水平。
(4)我國產品體檢系統較之西方國家來說任較落后。在食品方面,我國有些不法商家在食品添加食品添加劑,有些食品里又被檢測出含有殘留的農藥。根據美國對食品的標準,對我國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色素、標簽、致病菌等制定了嚴格的技術標準,只要一項達不到標準,我國產品都不能進到美國。
(5)我國對產品環境標志認證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我國相關部門對產品環境認證證書的頒發程序還不夠嚴格。另外,在國際上,我國獲得的全球產品認證證書較少。這些都表明了我國的技術還有待提高,應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面對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巨大沖擊,我國應該思考如何應對綠色貿易壁壘。首先,從我國的客觀條件出發,我國在以后的產業發展中,應該注重發展環保產業,即綠色產業,做到科學發展,并在現有的形式上大膽創新。另外,我國一方面在遵守國際貿易法的同時,也應該用其來維護自身的權利,反對打著綠色貿易旗子的保護主義。從法的角度出發,我國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措施主要有:
(1)我國應重視環保方面的立法,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緊跟時代步伐。當下,我國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我國要在已有的環保法律法規方面,除舊創新,加強執法力度,完善環保法律,使我國環保法律法規形成一套規范體系。
(2)不斷推進環保產業和對外貿易的結合。目前發展環保產業是突破國外綠色貿易壁壘的一把利劍。我國應認真分析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的特點和突破點,不斷完善我國相應的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不斷加強我國外貿的環境監管與國際標準的結合??梢越梃b的做法有:第一,不斷完善相關產品環保方面的認證工作,建立與國際環保標準相適應的國內環保標準制度。第二,建立健全我國環保產品標識制度體系,打造高質量、高科技的具有我國自主產權的環保產品和環保標志,創造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環保產品。
(3)健全我國環境保護稅收體制。稅收作為市場調節的有效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環境保護稅會在近期內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從長遠來看會不斷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在稅收的調解下,企業會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環保質量,進而促進我國產品的更新升級,使得我國產品符合國際貿易環保要求。國外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借鑒,例如征收環境服務稅、污染產品稅、環境進口稅和出口稅。環境進口稅是指針對我國進口的產品中會對我國當前環境造成污染的產品或技術征收關稅;環境出口稅是針對我國出口的有限資源征收的關稅。通過征收關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國進口產品和技術的質量,以及減少我國有限資源的出口,促進我國出口產業的合理化。
(4)加強對外引資以及項目的環保監管,避免國外污染環境產品和技術流入中國。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需要大量資金和國外項目。許多國際企業利用我國經濟發展的弱點將國外淘汰的項目或者對環境影響巨大的項目投資到中國。目前我國環境標準較低,公民環保意識不強,國外資金和項目很容易進入到中國,尤其是一些利潤大、環境污染高的企業和項目。這不僅會對我國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同時外國企業和產品也會沖擊我國的出口結構。所以,我國應不斷優化進口結構,不斷完善相關的外國資金和項目的進口制度,嚴格控制國外污染企業進入中國,嚴把審批關,不能只看到利益,更應該著眼于我國環境保護等長遠利益。
(1)認真研究分析國際環保公約和國際貿易公約,分析國際上對外貿易的限制制度和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在現代國際貿易中,越來越多的多邊環境公約充分利用合同和貿易條款或在締約國內部建立一致對外的環保歧視制度來實現集團內部的環境利益,甚至有些多邊環境公約制定了帶有歧視性和強制性的貿易規則?!蛾P于消耗臭氧層物質蒙特利爾協定書》中就有規定,要求逐漸停止生產和使用某些消耗臭氧層物質的化學物質,對非締約國采取更多的貿易限制手段;《關于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和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中也有規定,禁止締約國與非締約國進行危險廢棄物相關的進出口貿易,等等。加入WTO后,我國相關的出口進口都受到了來自WTO內部法律的制約。在WTO的法律體系中,有關環境保護的部分法律允許各締約國在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健康或者保護本國環境的前提下有權制定相關貿易管制制度。這項制度可以為締約各國進行環境保護提供便利,但是有些締約國利用該項規定制定對本國有利而對外國無利的對外貿易制度,甚至是采取保護主義、濫用保護主義。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應加強對各國貿易制度的研究分析,不僅要利用貿易規則中環境保護有利的方面加強對我國貿易的保護,同時也要趨利避害,防范他國利用保護主義對我國國際貿易的沖擊和限制。
(2)積極參加相關環境保護與貿易規則的國際會議、國際談判。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會議和國際談判這些重要平臺,宣傳我國的有關對外貿易的規則,擴大我國在國際環境立法和貿易規則方面的影響。同時,注意與利益相近的國家結成伙伴國,壯大我國利益的保護群體,共同對抗國際上保護主義嚴重的國家,進而突破發達國家建立的綠色壁壘,促進我國外貿的發展。
(3)充分運用WTO內部的相關環保和外貿機制。自從加入WTO后,我國應積極運用WTO確立的非歧視性待遇和國民待遇等規則,解決一些國家的貿易限制爭端。同時仔細分析國際公約和協議,運用外交手段和國際法律手段有力的對抗國外綠色貿易壁壘。
(4)團結發展中國家,加強交流與合作,壯大對抗發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力量。在現代國際舞臺上,運用綠色貿易壁壘最多的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作為弱勢群體嚴重遭受綠色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廣大發展中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對抗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政策。同時,發展中國家也應大力發展國內綠色產業,促進本國出口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完善相關環保制度和出口進口制度。
作為一種外在因素的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進行國際貿易的影響巨大,尤其是處于快速發展中的我國制造業經濟。綠色貿易壁壘雖然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副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綠色貿易壁壘對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保技術提升方面也有著不可忽略的意義。我國應積極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框架內進行談判和協調,同時應不斷完善我國國內立法和國際立法以維護我國的利益。更深層次上,我國應不斷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從源頭上解決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產生的影響。
[1]王虹.綠色生產——我國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策略[J].生態經濟,2007(5).
[2]李穎.對國際貿易法中綠色貿易壁壘的再認識[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