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葫蘆島市委黨校 姚鳳芹
近年來,葫蘆島市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初步統計,葫蘆島市現有各種類型的服務業集聚區達30多個,服務業集聚區已經成為葫蘆島市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載體,成為引導葫蘆島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基地。
2011年,葫蘆島市城區經濟發展步伐持續加快,該市各區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圍繞“做強城區經濟”的目標,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本地區經濟。總體上看,市城區經濟總量持續壯大,結構調整已見成效,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壯大。2011年,全市城區實現生產總值4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0.5個百分點。從產業發展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9.6億元,同比增長5.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9.5億元,同比增長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5.8億元,同比增長1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4∶52.2∶43.4調整為4.0∶51.5∶44.5,第三產業比重不斷增強。
工業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環比回落了1個百分點。其中,開發區、太和區的增速分別達到16.5%、16%。工業產品產銷銜接較好,太和區、松山新區、凌河區的產銷率分別達到99.1%、98.6%和98.4%。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11年,城區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31.1億元,同比增長30.1%,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1%。其中,城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33.4億元,增速達到145.8%,比縣域高96.3個百分點。龍棲灣新區和太和區工業投資總量均突破30億元,增長分別達到2528.4%和137.8%。
實際利用外資降幅較大。2011年,城區實際利用外資24339萬美元,同比下降31%。財政收入較快增長。2011年,城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4.1億元,同比增長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其中,新區增速最高,達到142.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平穩增長。2011年,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22.7億元,占全市總額的59.5%,同比增長17.7%。各個城區增長比較均衡,速度均在17.6%~17.8%區間。
由于我市在集聚區建設中還缺乏總體規劃,部分集聚區建設存在多頭管理、規劃不統一;缺乏產業導向、重點不突出,盲目競爭、規模過小;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等問題。具體說來:一是我市服務業集聚區吸納能力弱,嚴重影響了服務業集聚區的集聚效應。二是我市服務業集聚區整合功能不強,嚴重影響服務業集聚區的輻射效應。三是人財物資源要素缺乏保障,嚴重制約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與發展。四是體制改革不到位,缺乏統籌規劃,重復和無序建設現象比較突出。
充分發揮葫蘆島的區位、交通、商貿、物流、旅游、教育等優勢,圍繞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務業、面向企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和面向社會的公共服務業的三大領域配置資源要素,在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優先發展優勢服務行業,著力打造特色服務業載體——服務業集聚區,推進服務業向規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商貿流通、現代物流、休閑旅游、科技教育、會展、金融、房地產服務行業;以及中央商務區、現代物流園區、產品交易市場、休閑旅游集聚區、零售商貿(街)區、科技教育園區、軟件與服務業外包產業園區等7種類型的服務業集聚區。
積極推進“大市場和大流通”,以知名商業集團入駐葫蘆島為重點,以提升傳統服務業及消費檔次,完善商貿服務鏈條,推動商貿業產業調整為工作目標,運用現代技術和新型業態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業,進一步完善商貿網點規劃布局,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零售商業街區為骨干,以超市、專賣店、便民店、倉儲式商場為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商貿流通集聚區。
以打造“渤海灣物流之都”為目標,構建以港口為中心、以公路、鐵路網為骨架的多種運輸方式,不斷提高物流集運能力。高起點規劃布局和加快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優化物流基地布局,形成具有高時效性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
以旅游資源為依托,通過完善適宜人居的旅游配套設施和打造有震撼力的旅游文化吸引物,提供觀光、休閑、商務、會議、培訓、療養等綜合功能的區域。我市以發展溫泉休閑、濱海旅游、歷史文化及紅色旅游等服務業為重點,打造溫泉旅游小鎮、溫泉旅游集聚區和旅游渡假區。
科技、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園主要以軟件研發、生產、出口企業為主體,以眾多軟件企業和相關服務業機構集聚的區域為載體,重點布局在科研力量集中、人居環境較好的地區。葫蘆島市應以科技研發、軟件、網絡、信息技術服務等服務業為重點,打造科技研發、軟件生產加工集中帶、服務外包集聚區。
[1]李香英.中心城區在區域服務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07(07).
[2]陸銘.服務業發展不需要政府過多干預[J].上海國資,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