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趙義
2012年8月,俄羅斯結束了其長達18年的入世長跑,正式成為了世貿組織第156個成員國。俄羅斯入世不僅將對其自身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產生深遠影響,也會給中俄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入世后,俄羅斯國內市場將變得更加開放。在入世議定書中,俄簽署了57個貨物貿易市場準入雙邊協議和30個服務貿易市場準入雙邊協議。除部分商品進口關稅和市場準入享受過渡期外,俄羅斯將履行世貿組織的所有規定,違反規定的進口數量限制、禁令、許可證、授權將廢除,此后不能再出臺。
入世后,俄總體關稅水平將從目前的10%降至7.8%,其中農產品關稅水平從13.2%降至10.8%,工業產品關稅水平從9.5%降至7.3%。關稅平均保護期為2~3年,敏感商品的保護期為5~7年。約1/3的商品從入世之日起下調進出口關稅,1/4的稅目將在3年內調整到位。
在服務業市場準入方面,俄羅斯對世貿組織155項服務業的116項作出承諾。其中,電信市場在入世4年后取消對外資股份比例的限制;保險市場允許提高外資參股比例,并且在俄入世9年后允許外國保險公司建立分支機構。鐵路運輸方面,俄羅斯承諾使進口貨物和本國境內同類貨物的運費趨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俄羅斯承諾在入世后完全按世貿組織規則保護知識產權等。此外,俄政府還承諾在入世4年內加入世貿組織政府采購協議。
根據俄羅斯入世協議,俄羅斯將進一步開放其貿易投資體制,并提供一個透明和可預見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自加入之日起,俄羅斯將完全適用WTO的所有規則,并僅設置少數的過渡期條款。俄羅斯表示,俄將加速修正立法,以符合加入WTO的有關承諾及WTO各項規則。
俄羅斯,全世界唯一未被開發的大國市場;俄羅斯,一個可以白手起家致富的市場;俄羅斯,入世將為俄中兩國經貿合作帶來巨大機遇的市場。對中國企業而言,俄羅斯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企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中國企業應根據俄入世的新現實,抓住發展機遇,多方式、多渠道開拓俄羅斯市場。
近年中俄經貿規模不斷擴大,201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為792.5億美元,其中,我國對俄羅斯出口389.0億美元,自俄羅斯進口403.5億美元,中國逆差14.5億美元,2012年1~10月累計進出口735.98億美元,其中出口364.03億美元,進口371.86億美元。自2010年以來,俄羅斯為中國第10大主要貿易伙伴,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兩國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將雙邊貿易額提高到1000億美元,至2020年有望達到2000億美元。
俄羅斯堪稱世界資源最富饒的大國,天然氣儲備量世界第一,煤炭儲備量世界第二,石油儲備量世界第八,而中國經濟的發展正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中國具有豐富的初級勞動力資源,而俄羅斯多年來人口都在緩慢減少,勞動力已經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一大隱憂。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的輕工產品的出口大國,俄羅斯常年“重重輕輕”,輕工及食品產業落后,需要大量進口;俄羅斯擁有大量優秀的高端技術人才,其人力資源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高于歐洲任何國家,航天、核技術、軍事等具備世界一流水平。因此中俄之間的貿易互補性極強。近年來,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產品主要是電腦及其配件、通信設備、毛皮制品、鞋類、服裝、家用電器、機動車輛及其零配件、鋼鐵產品等,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能源資源產品(原油、成品油、煤炭、原木、鐵礦石及其他金屬礦產等)、水產品、化工產品等。
近些年來,通過政府高層的互訪,中俄兩國經貿合作委員會的撮合與友好互市,中俄政府簽訂了重要的合作協定就有十多個,合作領域涉及工、農、漁、林、交通、能源機械、航空、高新產業等諸多的領域。在經貿形式上,除了政府協定貿易之外,邊境、地方、易貨、物流、邊民互市和旅游購物等,諸多貿易也在飛速的發展,呈現出了層次、渠道、樣式的多元化。
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制度,如銀行結算、法律仲裁、質量監控和通關等多方面的制度與法規還不夠健全。在中國與俄羅斯貿易實際運作中還存在著,如合同履約率低、債務拖欠、蓄意扣留貨物和資金、包機包稅等低劣、負面的現象。特別是“灰色清關”現象的存在,使一些通過“包機包稅”等途徑進人俄市場的中國商品難以獲得有效的清關憑證。一直以來,“灰色清關”幾乎是所有“中國制造”進入俄羅斯的唯一途徑,但其實也是其陣痛所在。它一方面為“中國制造”提供一個更廉價更方便的途徑進入俄國市場, 另一方面卻頂著“違法”的帽子,要隨時忍受本地勢力的勒索或恐嚇。
由于缺少政府官方的信息渠道以及權威的中介信息機構所提供的信息,企業無法了解俄目前的市場狀況、投資環境、政府政策、工業及生產技術發展狀況等方面的信息,影響了兩國企業間建立直接的經濟合作關系,中國與俄羅斯應該加強經貿關系信息體系的建設。
中國出口商對出口到俄羅斯的產品質量要求較低,多數是供應窮人的便宜貨,而且經常利用灰色清關等不合法手段,沒有在俄羅斯建立大品牌的長遠意識。
俄羅斯正式獲準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迎來了對外經貿合作和自身經濟發展的嶄新起點。俄入世將使中俄經貿更加規范穩定,其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企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隨著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穩步推進和雙邊貿易的持續增長,中俄在各領域全面加強協作,合作方式漸趨多樣化,領域不斷拓寬。兩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中俄全面發展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俄要實現經濟現代化,GDP增長必須達6~7%才有可能,而這種增長量只有借助與亞太國家的經濟合作才能實現,俄經濟現代化離不開與亞太地區國家的經貿合作,首先是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2011年,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達到1.8123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由于經濟危機時期“被壓抑的消費”滯后效應使得消費者在現階段的購物欲望非常旺盛;同時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對新穎昂貴的高質量品牌產品接受度日漸增加,相比較廉價的商品暢銷程度和受歡迎程度有所降低。
俄羅斯投資門檻低,機會多,毛利率高,中國商業綜合毛利率百分之十幾,俄羅斯可以達到30%多。俄羅斯被認為是一個可以白手起家致富的市場。
俄羅斯是全世界唯一未被開發的大國市場,隨著俄加入世貿組織,市場潛力巨大。因此企業應針對俄羅斯市場,制定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合法經營。讓自己在俄羅斯市場扎根、生存、發展、壯大起來,把俄羅斯打造成繼美國、歐盟之后的又一個大市場。
入世后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中國商品不能再僅憑價格競爭。俄羅斯是個時尚的地方,追求時髦,無論窮或富,各有各的講究方法。俄羅斯人追求新科技產品、健身、運動等,比如平板電腦,在俄羅斯消費量就很大,電腦配件80%都來自中國,那些高科技的,時尚的東西在俄羅斯很受歡迎,同樣,高附加值的、經典的東西,如名表都很受歡迎,一些傳統東西的消費量反而在下降。因此企業要培養起自己獨特的優勢,要提高檔次,強化設計意識,再利用中國的制造優勢,可以說一項產品設計占70%,制造只占30%。因此中國企業應針對俄羅斯消費特點,不斷強化設計水平,改變中國“制造大國”,卻為“品牌小國”的不利局面。
隨著俄羅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高,中國制造產品質量應當根據市場來走位發展。有些企業重視美國、歐盟等市場,十分強調對歐美的出口商品質量,但輸出到俄羅斯的同類產品質量就會差很多,多數是供應窮人的便宜貨,中國很多企業看俄羅斯有些居高臨下,這都是不正確的觀念,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俄羅斯2010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為700美元左右,俄羅斯人有錢,敢于消費,超前消費,消費能力較強,而且人均工資1500美金以上的中產階級消費群應當成為企業的目標,例如把質量上上乘的家電放在大商場賣,效果就好很多了,把顧客目標定在中高端市場,企業的發展可能變得更好。當然好的產品也包括高質量的售后服務。
中國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但并不是所有中國制造在俄羅斯都受到歡迎,很多商品是中國制造,但打自己品牌的卻不多,例如有些產品雖然在英國定制,但產地是中國。在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式下,品牌效應將會對消費者購買起到越來越明顯的無法比擬的促進作用,而且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利潤回報。因此中國企業不應再只局限于眼前的訂單,必須著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保證產品設計、質量的同時,尤其注重廣告促銷的作用,因為俄羅斯人很相信廣告。韓國人、日本人出口俄羅斯,都是先打廣告,再做商品。中國企業應當遵守俄羅斯規則,珍惜俄羅斯市場。
中國企業應不僅通過國際貿易開拓俄羅斯市場,應同樣注意通過直接投資深度開發俄羅斯市場。隨著俄羅斯入世,市場準入門檻逐漸降低,法律政策將會越來越規范,而且俄羅斯經濟發展需要私營企業提供越來越強大的動力,類似于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階段的狀況,在此過程中將有大量的機會涌現,因此中國企業應趁機走出去。但在進入時應首選合資合作方式,因俄羅斯市場環境畢竟不成熟,雖回報毛利較高,但風險也較大,一些不利經濟的固有問題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在東道國尋求合作伙伴,將會更好地克服障礙,規避風險。
[1]趙玉閣,吳穎.當前中俄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師,2009(7).
[2]包淑芝.中俄貿易關系的現狀和前景[J].商業經濟,2010(1).
[3]環球市場網站.http://china.globalmarket.com.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