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孫翠菊 李蘋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保護生態環境,珍愛地球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于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也隨之誕生,“綠色”成為大家工作生活共同努力的目標。何謂綠色,指的就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而所謂的綠色管理,指的便是把這種與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納入到對企業的管理當中。具體的說就是研究出新的經營決策與環境保護做良好地融合,采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盡量減少或者消除掉有害物的排放,對一些廢舊物品進行回收,做到循環使用,減少能源的支出。將廢舊物品結合起來進行變廢為寶的再加工操作,將一些普通的物品變成綠色物品,爭取取得綠色商標。并且企業積極地參與到周邊的環境治理當中,推動員工和公眾增強環保意識,樹立起“綠色企業”的商標和良好企業形象。在一些發達國家,對環保的重視早已進行,但是在我國卻由于綠色經營理念的推廣不到位的原因,企業主對這樣一個概念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還存在著誤解。所以綠色管理在我國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開展進度緩慢。讓企業認識到綠色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為加快綠色管理的實行提供良好的基礎。
綠色戰略指的是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達到綠色經營的目的所提出的管理戰略。把“可持續發展”進行嚴格的貫徹和執行。要明確好現在的發展不是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基礎的,我們現在的發展是為了能夠讓后代子孫能夠生活得更好,現在經濟發展不僅僅是在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同樣也是在給后世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這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是在人們經過總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重利益之下概括出來的。西方國家已經在實施了,我國也需要進一步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企業綠色戰略的實施要經過對環境的分析和企業自身的管理來制定相應的對策,做到企業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目標。
綠色技術就是使用一些減輕自然壓力的原材料或者一些能源技術。在進行綠色管理的基礎之上,在配合使用綠色技術,這樣雙管齊下能夠更有效地做到對環境的保護。做到發展與生態平衡協調的關系。
綠色設計就是把綠色的概念用到對產品的設計當中,也就是做面向環境和諧的角度做的設計。綠色設計與傳統的設計相比,更加環保,更加重視對原材料的利用和選擇。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把“綠色”概念融入其中。比如減少包裝袋,降低耗能,使用一些便于回收和再生的材料。
綠色生產就是把節能、降耗和減污作為生產的目標,用技術手段把生產的全過程都統計好。在生產過程中做到將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結合,盡量采用能耗低的材料,在生產時,做好排污工作。
現如今很多商家為了討喜,會將產品的包裝做得很花哨,但是這種花哨的設計對產品本身來說會是一種很大的束縛。首先原材料的制作就很費事費力,在這里就消耗了多余的資源。在綠色管理當中的綠色包裝應當崇尚以簡為美。這樣不僅在制作商可以節省不少人力物力,在后期的回收上也簡單,更有利于循環使用或進行自行降解。
開展綠色管理也是在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之下發展出來的產物,這樣的企業管理更能迎合大行動企業的宗旨和理念,一些國際大公司都在嚴格按照綠色理念進行工作管理。因為企業的回收利用廢舊物品,可以降低對能源的消耗,這就在一種程度上是節約了資金,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能夠提升產品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和占有率。島國日本由于土地面積較小,自然資源比較匱乏,所以尤其重視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再生利用。松下集團在進行綠色管理之后,每百萬能耗產值降低到比之前少百分之74.3%,這樣每年就能夠節約下超過千萬的資金。這樣就能用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綠色管理當中,研究生產一些高質量的綠色產品,同樣能夠為企業帶來最直觀的經濟效益。這樣就能夠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提高產品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這樣的良性循環之下,企業的發展就會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前進。
人民在經過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思想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后,現在更加關注的是健康和環保。綠色消費的理念在大家的生活當中悄然興起。綠色消費不僅是滿足個人的一個消費,也更有利于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健康標準,也符合了當下的一個健康的消費理念。
隨著綠色消費在全民當中的興起,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消費行為都離不開這樣一個理念。從自身理念來講,在吃的方面,自然是提倡吃的健康吃的安心,而綠色無機理念的出現就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從其他的方面來講,消費者購買一些綠色產品也是在為環境保護出一份力,地球是我們每個人的地球,我們都住在這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是在保護自身的一個生存環境。
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者有著強烈的綠色消費意識,他們甚至愿意花更多的價錢來購買一些綠色產品。這種消費意識在中國還沒能得到較好的實現。但是也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理念的轉變,以及政府出臺的相關強制性的規定。面對這樣一個潛力巨大的綠色消費市場,國內的企業只有實行綠色管理。盡早的開發出綠色產品,投放到市場當中以占得先機。消費者是企業經營發展離不開的部分,企業要想謀求更好地發展,必然要迎合消費者的選擇也就是必然要進行整改,推行綠色管理理念。
我國的環境法有《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固體廢物污染和環境防治法》等五部專門的環境保護法和其余二十余項的環境保護行政性法規。
我國出臺這么多的環境保護條例可見我國對環境的重視,我國正式將“可持續發展”納進了基本國策,用以全方位的貫徹實施。企業的發展要想不觸犯國家條例,也必須進行綠色管理,讓企業走向一條健康環保的道路。
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既是內部需要,也是外部感召,在這樣國際綠色化的形勢之下,我國的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加入到這樣一個隊伍當中來。這樣的要求也是符合長遠利益的。在這樣一個競爭殘酷的社會當中,是改革創新取得更好地發展還是墨守陳規不做改變被淘汰,都要靠企業自身的決定和選擇。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樣一個呼吁環保的大勢所趨的時代之下,選擇綠色管理是必不可缺的決定。
[1]胡志強.探析現代企業綠色管理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
[2]季開勝.綠色管理: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J].經濟論壇,2009.
[3]劉彥平.綠色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J].上海管理科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