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審計局 曹勇
政府績效審計是一種逐步形成的一個新型審計方式,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變化,也是績效審計中現(xiàn)代審計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和傳統(tǒng)審計方式共同構成的更高的審計目的、更廣泛審計內容現(xiàn)代審計。若就監(jiān)督對象和實施的主體去劃分, 績效審計就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審計績效、社會審計,以國家審計機關為主。政府審計的范圍是績效審計,即政府績效審計,指的是檢查與一個部門組織或者是國有企業(yè)相關的經濟活動, 他們對于運用與管理旗下資源的效率性和經濟性效益性進行一個合理的審視, 從而明確經濟責任,提高經濟效益,它屬于一種經濟的監(jiān)督活動。
政府采購主體有國家預算資金資助運作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事業(yè)單位等。政府采購是一種非商業(yè)性、非營利性的購買行為,他們能夠買,但是卻不能從事賣的行為。政府采購的范圍以及對象包括各級采購單位運用財政資金去購買人民需要的,而且金額超過了集中采購限額標準的,或者是列入了政府采購集采購目錄的工程、貨物和服務。在采購的過程中是在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上有著一定時間與范圍的規(guī)定,但這也不是一種硬性規(guī)定,隨著政府采購發(fā)展的需求,以提高采購的能力為目標,依照政府當前實際的能力適度地擴大采購規(guī)模。目前,各政府審計機關大部分已經在2006年的前后,逐步把政府采購列為審計的一個著重點,嚴格的編制實施方案和審計工作方案,將選擇重點采購單位、政府采購中心和政府采購辦作為審計工作中的主要對象,通過加強對他們的管理來提升審計的作用與質量。
首先,實施細則沒有明確得到設立。政府采購法2003年出臺,相關的實施細節(jié)一直沒有正式得到設立,這對政府采購在各項內容的監(jiān)督缺乏了可行性,也沒有相關的條例作為依據來應對一些不合理行為。同時,政府采購審計最重要的是招投標審計,但審計機關參照的法律依據卻只有招投標法,這很難達到政府采購績效審計需要。其次,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尚沒有績效審計指南或準則,對政府采購績效的審計只能夠遵守政府采購法和審計法。審計項目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經濟性是政府采購績效審計目標,還有就是政府的審計部門對同級的財政擁有了處理權但卻沒有處罰權,這大大地削弱審計執(zhí)法的力度,對政府采購監(jiān)督職能發(fā)揮是一個大大的制約。最后,懲罰措施和手段沒有明確細則,導致了落實不徹底,這也是造成違規(guī)想象屢禁不止的問題所在。有些政府部門雖然劃分了政府采購不同部門的具體職責,但是卻沒有對違規(guī)行為處理制定出詳細的細則,使許多人有了鉆漏洞的機會。
政府部門的活動主要范疇是公共管理,范圍涉及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治安、環(huán)境保護、城市建設等多個方面,通常是無形的的服務、非營利性的。其目標的多樣性和模糊性,卻使各種各樣資源運用缺乏透明,目標實現(xiàn)的重點不清不楚。社會大眾,甚至是內部的監(jiān)督人員、工作人員對此也不太了解,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的缺陷。調查研究需要審計人員推斷出來,這使審計經濟責任不清,客體不能得到很好的劃分。非固定的審計客體不確定,一個統(tǒng)一可行的、固定的方法和技術政府采購績效審計卻沒有。這對審計需要的證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對政府采購相關的審計風險加大。
政府的審計機關可以說就是政府“內部審計”,審計機關是政府績效審計的定位和角色的執(zhí)行者,它負責對政府內部實行監(jiān)督,擁有的是監(jiān)督的職能。政府治理結構決定了政府審計地位和作用。但是當前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審計機關雖然是政府的一個部門,有些甚至在實際上是高于其他部門,它與其他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處于一個平等地位。同時,政府審計局限性較強,一是“無權過問”,二是“無力去做”,所以,讓政府績效審計陷入發(fā)展緩慢的局面當中,政府審計機關的風險管理不明確或者缺失,政府審計機關的職能定位、風險意識低下都有可能。
目前,我國政府開展政府績效審計的目標是對公共資源的使用和管理進行有效性檢查和評價。政府和社會提供許多在績效審計基礎上產生的信息,關鍵在于政府績效審計的目標是評價并改善相關機構的運作、政府項目和中央政府績效審計。有效性指的是至少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內容:(1)經濟性,是否能夠用最低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獲;(2)合規(guī)性指的是對法律法規(guī)遵循的情況;(3)以最小投入取得一定產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的最大產出效果性, 指的是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 在哪個程度上達到預期結果,政策的目標、經營目標;(4)效率性即產出和投入間的聯(lián)系。實際工作中, 績效審計評價的效果性、經濟性和效率性都要把計算得出的算術比或是實際結果,照一定標準或預期進行的比較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三者往往是相互交織的,如果審計人員而不去考慮實際的效果性,只是檢查效率性或者只是檢查了經濟性,那結果就很糟糕。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為審計依據的基礎,遵循公平、公正、公開、效率、效益的原則, 以配套采購法有關的實施細則,完善我國現(xiàn)有的政府采購審計的法律體系。且要盡快制定好政府采購審計中的應急處理的方法,將政府采購的審計績效實際工作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軌道上。強化預算的編制制度。只有加強預算,審計績效的時候才能做到點子上來。確保采購預算編制質量做出實效而進行嚴格審核。最后,最好就是建立一個量化的指標體系,進行逐項目、逐部門審核,設立一個專職的預算編制審核機構或崗位,做到防止采購項目中因審計不清導致各種的舞弊行為;確保采購項目的必要性、真實性,防止采購單位在審計的眼皮下擅自用采購資金;確保采購預算合法性與合理性,確保采購預算具有的關聯(lián)性,防止采購預算存在整合項目或人為拆分的問題。
獨立性是政府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審計本質的屬性。政府績效審計關系到千萬民眾的切身的利益、政府的信譽、政府主管人員業(yè)績的真正性、官員政治前途。政府的權威性,是審計機關對政府使用資金的效益、經濟、效率的評估。要利用政治體制的改革來推行政治民主化和政行法治化,一方面可以使人大制度能夠進一步完善、預算監(jiān)督得到了真正的、實質性的增強。因此,政治體制改革要使政府對公眾、人大以至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真正負起責任來,這是推進審計體制改革的關鍵因素。由一個包攬一切的全能政府轉變?yōu)橛邢薜恼拐矙嗔κ艿搅讼魅醵呦蛲该骰?/p>
總而言之,政府績效審計雖然在全球范圍來說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是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很多的問題與挫折。針對以上的種種問題,政府要切實的做好每一件事,積極地應對當前面臨的困難,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真正做好每一項工作。
[1]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政府績效評價與政府會計[M].大連出版社,201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八號,2008.
[3]鄒云翔.審計機關應該隸屬于人大[N].中國青年報,2004.
[4]趙曙明.人力資源管理研究[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5]李文釗.讓“審計風暴”回歸理性[N].新京報,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