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王燕濤
企業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無不滲透著成本管理的思想,嚴格進行成本控制,加強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保障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為了實現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期間建成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發展目標,各級電網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成本管理水平。近年來,相關電力研究人員針對成本管理問題開展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工作[1][2],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綜合分析諸項研究成果,結合電網企業特點及當前狀況,在成本管理中貫徹精益化思想,堅持精益求精、持續改進,是各級電網企業成本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精益化的思想起源于日本最早提出的以“JIT生產(準時生產)”為核心的豐田生產方式,這一生產方式是豐田公司通用的制造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杜絕生產與運作中的所有浪費,通過整體規劃、統一管理,追求最為經濟合理的生產方式,實現綜合成本最小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過眾多學者與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豐田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提出精益生產的概念[3][4],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涵蓋企業經營運作、管理方法、生產方式、技術革新、供應鏈管理等內容的一套完整的概念和方法的科學體系。
精益化是一種理念,它并非是一個固定的管理模式或一成不變的管理方法,而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理念與文化,其內涵是持續改進、精益求精,將這一思想融入每一個生產與運作環節,形成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最終目的是使產品和服務達到最佳狀態。
精益化強調以人為本,在企業運作中注重激發員工潛能,挖掘每一名員工的價值,引導員工主動參與到生產經營活動中,培養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強調協作精神,注重團隊建設,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形成合力,創造更高價值。
精益化的管理范圍是全過程和全系統,以產品的生產工序為線索,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優化。采取拉式生產方式,以顧客為中心,一切生產經營活動以顧客需求為起點,圍繞市場組織生產,關注企業長遠利益和供應鏈的整體利益;生產過程中強調供應對生產的保證,建立與供應商的穩定關系,保持低庫存或零庫存,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
精益化的手段是全面質量管理,注重所有環節的工序質量和產品質量,提升每一道工序的操作水平,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創造最大的價值,消除生產中的一切錯誤和浪費環節,確保生產質量的全面提升。
將精益化理念貫徹于企業經營運作的諸多環節之中,可以幫助企業加強管理,開拓市場,消除浪費,降低綜合成本,實現長期利益最大化。
成本管理是電網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電網企業根據運營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吸納新理論與新發展,融入具體管理行為,如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的引入,對電網企業加強成本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5][6]。按照企業生產運作過程中各類成本產生的原因劃分,電網企業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類,即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
投資成本是指電網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的資本性投入,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電網規劃與建設、輸變電設備規劃與采購等。投資成本不僅僅發生在資產建設的規劃期和建設期,在資產運營的后續階段也可能發生。規劃成本與建設成本是為了促使資產首次投入運行所產生的成本,統稱為初始投資成本;后續投資成本則是在各類資產壽命周期內發生的技改項目成本,兩者的共同點是都以固定資產原值的形式體現。
運營成本是指電網企業在生產運營期間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購電成本、生產成本、籌資成本、行政管理費等。與投資成本相比,運營成本發生的時間范圍更長,涉及人員與業務更加分散,管理更加復雜,難度更大。
將精益化思想應用于電網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安全生產為前提,消除企業生產運作過程中的一切不必要環節,在保障電能供應與電能質量的條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綜合成本,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成本標準、簡化工作流程、執行概算制度、加強成本考核等,針對每個單項成本的管理,具體實施方式有所差別。
電網企業的投資成本包括各類資產在規劃、設計、采購、建設階段的全部支出和后續階段的部分支出,投資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續的運營成本,因此投資成本的精益化管理對于綜合成本的控制至關重要。電網企業投資成本管理要以長遠利益為出發點,綜合考慮資產從規劃、設計到最終廢棄的全壽命過程,在保證安全、可靠、連續供電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措施實現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標。
運用全壽命周期管理理論,實施投資成本精益化管理的難點在于成本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和統一數據平臺的開發。隨著我國電網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建立資產成本標準化體系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不同地域、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網絡結構、不同電壓等級的成本標準不能一刀切,而應該根據實施對象分類并逐層細化,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構建一套完整的成本標準化體系。另外,搭建功能完善的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按照成本指標體系的要求實現多部門統一數據存儲與資源共享,建立與其他管理系統的數據聯系,可以為投資成本精益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2.1 購電成本
電能是電網企業的核心商品,購電成本在各項運營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但由于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由政府部門制定,電網企業降低綜合購電成本只能通過優化調度的手段實現。在當前情況下,認真分析各區域、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綜合線損率,并結合電價水平和區域特性,分別制定線損標準,嚴格控制電能損耗,是降低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
3.2.2 生產成本
電網企業的生產成本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類,包括為保證電能正常傳輸以及線路安全所采取的各種運行、維護、檢修、故障處理等操作所發生的全部支出以及相應的行政管理費用,各項操作支出可進一步分解為人工費、材料費、工器具費和外包成本等。為提高生產成本的精益化水平,必須細化到每一次具體操作作業所發生的費用,建立作業成本標準,在操作中嚴格貫徹執行,事后及時進行責任成本考核。
3.2.3 籌資成本
籌集資金是所有投資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電力行業的建設需要適度領先于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為保障充足的電力供應,近年來電網企業的投資力度逐年增大,籌資成本也相應增加。目前,電網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有國家撥款、銀行貸款、社會集資、企業內部留存收益等,對籌資成本的精益化管理,需要從開拓新籌資渠道和創新籌資方式入手,例如發行短期債券、證券化籌資、設立電網建設專項基金等。其中,通過成立專項基金有效利用社會閑置資金投資電網建設,是較為有效的籌資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電網企業資金不足的困境。具體操作中,電網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籌資能力與風險進行評估,以選擇適合企業發展和資金需求的籌資渠道。
3.2.4 行政管理費
行政管理費是企業運營必不可少的財務支出,可以從加強內部管理方面入手實現精益化管理。在行政管理業務中全面推行概預算制度,根據企業的組織結構、崗位設置、人工成本等條件,設置具體化的崗位費用標準,督促所有行政部門貫徹執行,實現概預算精準化、執行規范化;對日常支出進行統籌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禁止浪費行為的發生;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在確保完成崗位職責的基礎上,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企業發展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成本控制水平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成本管理中貫徹執行精益化思想是電網企業發展的需要,有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控制各項成本支出。精益化管理的全面實施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結合電網企業自身特點,在具體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1]王學亮,郝震宇,張琳琳.電網企業深化成本管理的舉措研究[J].能源技術經濟,2010(1).
[2]李海清.加強供電企業成本預算管理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1(15).
[3]楊慧.加強成本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J].中國商貿,1999(9).
[4]周國華.精益生產與企業管理精益化[J].軟科學,1999(S1).
[5]王燕濤,閆晶,吳學鵬.電網企業固定資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J].現代商業,2011(12).
[6]張勇,魏玢.電網企業開展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電力技術經濟,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