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 劉曉林
吉林市烏拉街鎮(簡稱烏拉街鎮),地處吉林省中部偏東,全鎮西臨松花江,位于吉林市北大約30公里處,是滿族主要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已生活在這里。烏拉街鎮歷史悠久,古跡傳聞眾多,康熙第一次東巡吉林的終點就是烏拉古城,被清王朝封為“本朝發祥之地”,有“先有烏拉,后有吉林”之說。
烏拉街滿族鎮的旅游資源特色鮮明,擁有滿族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積淀的遺址、建筑,以及濃郁地方特色產品和人文景觀等資源。其中,以人文旅游資源居多,烏拉街滿族鎮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共同構成了豐富的烏拉文化。因此,烏拉街鎮旅游景觀的設計與開發應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實現烏拉街鎮的文化旅游、民族品牌旅游,最終達到保護歷史名鎮、弘揚民族文化和振興吉林經濟的目的。
烏拉街鎮獨特的山水資源構成了 “蓮山北坐,龍鳳呈珠,二脈入勝,奔虎衛東,神牛拉車,龍山遠迎”的山水格局,呈現出優美的自然景觀。松花江到烏拉街水路30公里,冬季江煙飄渺,江面不結冰,形成了世界四大奇觀之一的霧凇,是吉林霧凇的最佳景觀區,成為烏拉街鎮旅游區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
烏拉街鎮幅員188平方公里,其中141平方公里為松花江沖積平原,47平方公里為長白山低山丘陵區(大黑山脈),松花江環繞,土地平闊肥沃,地下水資源極其豐富,是一塊風水寶地,被吉林省確定為蔬菜生產基地。烏拉文化品牌已被深深地融入農業及產品之中。烏拉街走向現代化的農業,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同時,在景觀設計中異化為旅游項目,體現其經濟價值。
在對烏拉街鎮農業旅游景觀開發設計時,可利用村屯大面積的農田資源,結合旅游入口道路,建成農業觀光景觀:通過景觀視覺打造,種植彩色植物、觀賞植物、可采摘植物或經濟價值高的植物,實現多重景觀的經濟價值;也可建設自耕園,開展自家菜園自己種的休閑農業項目,從而促進景區的現代觀光農業、田園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旅游景觀的發展。
滿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滿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獨特的民間說唱、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藝術更是以原生態的文化形式展現。滿族傳統民俗中有代表性的是烏拉滿族瓜爾佳氏家祭、松花江河燈、烏拉陳漢軍續譜習俗、烏拉滿族鷹獵習俗等。烏拉街滿族鎮的傳統滿族飲食文化較為突出,包括滿族傳統飲食、農家飯菜、休閑農業產品等。烏拉街滿族鎮婚嫁文化的古風猶存,在婚禮上仍保留著“押車、坐帳、開臉、回門”等習俗。其節慶文化也頗具特色,在傳統的春節、上元節、端午節及滿族特有的頒金節、添倉節中,沿襲傳統的慶祝方式與節慶食物,并將其逐漸生活化。
通過對烏拉街滿族傳統文化的整合,把烏拉街滿族傳統文化遺產資源通過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在旅游景觀和旅游項目中展示出來,使游客身心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實現滿族傳統文化與景觀旅游良性互動開發的設計模式。
滿族傳統民居具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院落布局按中軸線展開,布局嚴謹。大門采用具有滿族建筑風格騎墻而建的四腳落地大門和木板造牌坊式大門,大門涂以朱紅色油飾,風格簡潔古樸。民居一般為灰瓦磚墻,建筑細部精美,采用磚雕、木雕的懸魚、腰花等進行裝飾。部分民居建筑運用萬字炕和落地式煙囪等建筑構件,院落寬松,正房居中布置,兩廂房布置避開正房。
結合當地滿族傳統民居建筑特色與實際開發情況,打造獨特的烏拉建筑旅游景觀,如建造歷史文化園、滿族古建筑博物館、民俗街村、復修古民居、民居建筑博物館等,建設具有民居品牌文化內涵的旅游景觀項目。
每一座古鎮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烏拉街滿族鎮文物古跡眾多,在烏拉古城內城還建有紫禁城,皇宮,曾有“四祠”、“八廟”、“四府”、“八大胡同”、“古街”等古跡。現保留下來比較著名的文化遺址有大海猛遺址、學古東山遺址、前阿拉南山遺址、查理將軍墳、烏拉古城遺址等。烏拉古鎮作為一種歷史遺存,蘊藏了深厚的歷史記憶及豐富的文化信息,是今人認知歷史、感受歷史的媒介。在開發烏拉古鎮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它遺址文化獨有的個性,并將其鮮明地展示出來。
在進行烏拉旅游景觀設計時,可根據歷史事件發生地點,通過對烏拉街古鎮文化遺留現狀調查、分析和研究,探尋烏拉街古鎮遺文化的特征,把烏拉街滿族文化遺產資源和旅游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遺址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旅游觀光為其發展的外向型產業,帶動民族品牌和旅游品牌的發展,從而帶動吉林市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
烏拉街人文歷史豐富,文物眾多,滿族風情散存于民間。將這些穿越百年時空的、依然尚存的、凝固的建筑藝術和靈動的民俗文化與旅游景觀相結合,并把這些傳統文化通過旅游這個載體展現出來,即構建民俗文化與旅游景觀互動的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經濟意義和深遠的文化意義,具體設計原則如下。
審美主體的人應對自然永懷敬畏心、感恩心、精進心、包容心、歡喜心,不辭辛苦地最少地改變自然,不計利益地去順應自然。人來于自然,最后又歸于自然,必須承擔保護自然的責任[。1]對烏拉街古鎮景觀設計時應充分尊重自然,景觀來源于自然,同時又要保護自然。在規劃時,要去掉狹隘的人類利己主義的心機,應心神純一地去 “適”原生態的固有規律,一切要合乎自然規律的發展,一切要與自然和諧地共存,只有這樣對于人類自身而言,才有可能長久地存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2]才能使烏拉街鎮的旅游景觀煥發生命的活力,使其旅游景觀不但具有環境的審美價值,同時也能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類作為生物圈的一個環節,生活在這一生態系統之中,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崇拜自然、依賴自然、熱愛自然、適應自然,與自然融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條件[。3]鄉鎮旅游景觀設計就是與自然相融合的設計,其設計的生態美原則是遵循精神游牧美學原則的,我們要注重從深層挖掘精神游牧美學多樣性的價值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類直接參與到對自然生態的保護與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從而實現人類保護生態與自身幸福體驗生活的雙贏目標。最終把烏拉街旅游景觀打造成具有生態價值的旅游景觀。
在烏拉街鎮旅游景觀設計時,要注重發揮景觀的教育功能,建設農業教育基地、民俗文化教育基俗、滿族歷史文化教育基地等,來展示民俗風情、農業歷史、滿族演進歷史,教育人們熱愛歷史,尊重農業。
總之,將烏拉的自然與農業旅游景觀和人文旅游景觀有機地結合進行景區的規劃與設計,不僅使烏拉街鎮的旅游景觀文化得以提升,而且還有力地促進了烏拉文化的復興、保存和傳承,也能促進吉林市經濟文化全面的發展,體現其旅游景觀長遠的發展價值。
2012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重點是要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響應國家政府加強傳統文化以及發展文化產業發的號召,因為鄉鎮旅游是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通過挖掘烏拉街鎮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業資源和人文資源,形成資源與旅游景觀互動的設計模式,是使烏拉文化保存、傳承下來的根本途徑之一。在烏拉街深挖自身資源時,并進行科學定位,規劃設計出烏拉特有的旅游景——如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區、民俗旅游景觀區、農業旅游景觀區等,為烏拉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并引領烏拉街滿族鎮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從而促進吉林市經濟文化大繁榮。
[1]劉曉林,林建群.精神游牧美學——草原文化中獨特的價值內涵[J],文藝評論,2012(11).
[2]劉曉林,林建群.精神游牧美學——草原文化中獨特的價值內涵[J],文藝評論,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