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 王佳坤
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國之間的貿易更加自由、開放,企業的投資更加自由,勞動人員的就業自由化等,其中一些先進的進步使得貿易格局在不斷變化。中小型的跨國企業在對外貿易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我國更好地融入全球一體化。跨國經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好處,在與國外進行交流貿易的時候可以獲取國際先進的資源,甚至一些廉價的勞動力,使企業擺脫本國的政策限制,可以讓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通過競爭讓企業更有壓力與動力,對自身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促進企業優化本單位的資源。還可以通過與國外的合作,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讓自己增強自身實力,擴展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市場可以得到拓展。最終對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帶來挑戰,使企業自主更新自身結構。
中小企業的規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工作人員也相對較少,企業在社會中流動的資金也很少,各方面發展都不算很成熟,因此在出口運輸的過程中,程序都較為簡單,并且在市場中可以比大企業更能收放自如。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資金回收得較為迅速,對企業運行構不成大的風險。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每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性地在市場中投入有效的產品,中小企業可以集中在一起進行投資,這樣大家就可以互利,享用各種資源,這就是中小企業在規模上的優勢。中小企業在管理上更加有效,原因是公司小,人員等各方面少,對管理者來說可以切實做到親自監督管理,這樣比規模龐大但不能面面俱到的管理要好,這種企業的靈魂是精。中小企業在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優勢,它們企業內部的員工積極性強,創新型人才較多,因此再現在社會中的技術行業運作得風生水起,并且在新興產業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及時更新技術,適應一些發展中的國家能力強,成本低,更有利于競爭。
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不高,并且我國的企業在管理方面、營銷方面以及促銷、價格方面都不完善,需要進步,和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就能明顯地感覺到中國企業的不足,兩者的差距相當的大,從我國企業的產品結構分析,它們涉及的是勞動密集型物品,與很多國家情況相同,比如印度、韓國,致使我國在面臨這些國家的競爭時沒有優勢可言。
人力資源不足是削弱中小企業競爭能力的一把大刀,尤其是具有跨國管理素質的人才不能被中小企業籠絡,就更加使得中小企業不能在跨國浪潮中沖浪,沒金剛鉆攬到的瓷器活成功幾率非常小,中小企業沒有龐大的資產實力,不能從事科技研究,不能步入高科技領域,尤其是最前端的開發領域,而且沒有能力提供高素質人才相對滿意的報酬,無法給相關人才好的職業前景,不能吸引人才加入中小企業,這樣,企業的實力薄弱,競爭就更加失去能力。
抵御風險的能力差。由于我國處于發展時期,很多的行業都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缺少歷史經驗,企業的跨國就屬于這方面的行業,因此企業在發展中可以借鑒的經驗幾乎沒有,這就需要企業積極摸索,但是這種風險較大,一招不慎,會把企業陷入無法翻身的境地,若是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有能力承擔這些風險,風險越大收益的概率也大,和炒股的感覺差不多,外來企業對當地的環境不了解,在市場中投放的產品單一,當風險來臨時,不能轉移資本進行解救,因此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由于我國金融和外貿體制的限制,規定中小企業不能單獨在國外進行經營,必須依靠相關的貿易公司,否則就不能獲得發展的機會,在生產中新加入的程序使得成本提高,使得在價格方面的優勢消失,更不能增強競爭力,國家銀行的貸款基本上不會貸給中小企業,這就使得企業不能有好的融資機會,相比大企業而言,又缺少了一個優勢,沒有資金根本就談不上發展,社會就是如此的殘酷,不然大家也不會說,當前社會,有錢的會更加有錢,沒錢的就不會有錢。
外來國家的企業一般都會給本國的企業帶來競爭壓力,當地的政府一般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會設置很多限制政策,進入國外,企業對當地的文化、風俗、法律都缺乏了解,降低了競爭力,阻礙發展,各種未知的困難還在等待著企業,企業的經營者要想在他國立足必須掌握各種知識,具備應付各種困難的能力,才能開創自己的新天地。
國際聯盟是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但是伙伴之間必須目標一致,堅持共同承擔風險的原則,共享利益,互相幫助,這樣才有可能依靠大眾的力量對抗大企業,這樣的聯盟使得各企業彌補了自己的不足,增強了實力,能夠完成只有大企業才能完成的任務與工作,與大企業并排處于社會中,各個小企業就分到了自己的一杯羹,享受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巨大利潤,沒錢的也可以在社會中生存了,團結合作的力量是單個企業無法相比的,但是在選擇聯盟的對象時,必須謹慎,一個好的伙伴可以增強力量,但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伙伴,不僅不能促進反而會把自己拖垮,俗話說得好,一塊臭肉滿鍋腥。
當代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科技,依靠各種領域的專業人才提升競爭力,一個不懂行的人,一個半斤八兩的人只能是社會的墊腳石,在社會中最終都會被他人打敗,沒文化真可怕是非常有道理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提供高的薪酬是吸引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提供給高素質人才具有發展空間的工作,讓其在工作中切實得到鍛煉,滿足他的需求,現代社會中,金錢有的時候不是人們追求的唯一目標,得到能力的鍛煉,讓自己真正掌握技能才是在社會立足的關鍵,有了技能走到哪里都會受到歡迎,技術才能為一個企業贏得利潤。人才在自我充電的同時也會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利潤,比如,一個企業花費兩萬元對一位職員進行了軟件培訓,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職員一個軟件程序就會為企業帶來數百萬的回報,企業只有增強自己的能力,增大吸引力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企業本土化能夠降低本土政府對外來企業的限制,進入一個地方就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經營模式來經營企業,適應當地人民的思維習慣,這樣就不會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一些生存問題,比如,當地的員工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人們不會由于明顯的排外而拒絕企業,這一種例子是,一個外來企業在當地幾十年,產品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主要地位,居然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外企,例如,康師傅礦泉水,方便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日資,各個國家的消費者在各種領域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企業應該針對當地人的需求對產品進行不一樣的設計來滿足各種需求。
管理方面盡量聘請當地的人員,這樣即可以方便快速的尋找到合適的人員,又可以解決企業對當地環境的不了解問題,這些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都是當地人的思想反映,并且這些人在社交方面存在著無人能比的優勢,能夠和政府人員進行好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對外企在當地的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中小企業的跨國發展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們要走出去,引進來,這是中國加入世貿所帶來的最大的好處,人們會在來來回回的交流中,受到先進科技、先進的管理方式、先進的思想的影響,可以從國外借經驗,總結研究適合本國的發展策略,讓自己的國家更富強。
[1]曾昊.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競爭戰略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2(1).
[2]王志平.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09(1).
[3]畢海霞,任倩.中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比較優勢及發展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0(1).
[4]張靜.中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網絡財富,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