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霞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職業生涯中期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
◆周曉霞
(日照市嵐山區第一中學)
《論語》有云:“三十而立”。按照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教學10~20年左右、年齡大約在30~45歲之間的教師處于職業生涯中期。時光荏苒,我已進入職業生涯的中期,站在這個富于變化的寬闊地帶,使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何去何從。
1.經過近十年的教師職業生涯的磨煉,處于職業生涯中期教師具備一定水平的教學能力,有較強自我意識,積累了較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教學經驗并不能達到理論水平,對教學實踐中蘊含的理念還不能進行合理的提煉升華。
2.處于而立之年的職業生涯中期教師,在教學心態上會分化出兩種現象:一部分教師熱衷教育事業,追求教學成長和專業形象的建立,孜孜不倦地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另一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的審美疲憊感,或由于教學挫折感,或者受到某些其他因素的影響,開始產生職業倦怠。
1.生物學教學內容與社會、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通過STS教育,不僅教給學生生物學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環境和發展意識,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解決人類生存和發展中的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反對迷信。所以,生物教師要把生物知識與當地經濟開發結合起來,充分注重實踐對于教學的意義。
2.注重學生實驗或其他實踐活動
實驗或實踐有利于實現“要使學生知道這些生物學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應用”這一教學目的。例如,“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知識點后,配有“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在講“人類遺傳病與優生”知識點后,安排有“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實習;這都是教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典例,體現了國際上STS的現代教育思想。
3.強調科學素質的培養
科學素質的培養包括了科學知識、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手段、科學精神、科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對于生物學科來說,通過實驗和實習,能夠兼顧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培養,因而是培養科學素質的可行途徑。生物學教學中不同類型的實驗必然有利于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1.確立明確的成長目標
先要克服職業倦怠感,樹立教學問題意識,不懈追求自己教學成長,突破教學技巧的樊籬。更要充分發展教育科研能力,為教學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盡快成為學科骨干教師和教學帶頭人。
2.明晰的發展策略
職業生涯中期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是:對自身和生物教學特點要有全面了解,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全方位反思,重點反思教學理念。形成“實踐-理論-實踐”的良性循環,實現了教學生涯的第二次蛻變,凸顯獨特的教學風格。
3.量身定做,打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在教學實踐中經過很長時間探索和積累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與教師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系。每位教師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社會閱歷、自身性格的能夠因素所致,在教學風格上不可能做到如出一轍。結合生物學教學內容,再融匯每人的個性特點,通過教學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獨特結合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教學風格,這才是教學藝術成熟的表現。
(1)問題探究,循循善誘
發人深思的問題導入,線索清晰、層次分明的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問題拓展進行延伸。以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造欲和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使課堂教學變化有致,教學環節與階段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一“導”、一“問”、一“延”中教學風格的逐步形成。
(2)實驗探究,層層揭示
通過實驗教學,創設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將實驗過程看成科學家探索問題的“演練”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實現生物實驗教學的基本任務。通過開發實驗,敢于改進實驗,善于利用實驗,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獨具實驗特色的教學風格。
4.如何打造自己的教學風格
(1)發掘特長,把握自己的教學風格
有些人具備做教師的優良的先天素質,如有人天生聲音猶如天籟,使人如沐春風;有人教學語言凝練,充滿睿智;有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深刻,有獨到之處;有人親和力強,教學富有感染力;充分發揚自己適于教學的特點,走自我的特色教學之路,在不斷磨礪中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基于教歷的研究,定位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歷如病例,是對教學過程的一個記錄,既可以作為教師本人對教學過程的反思,亦可作為有效教學研究的文本。通過對教歷加以分析,先研究課堂教學大問題,如各種課型的思路、板塊、流程等,再分析具體的小技巧,如導入藝術、小結藝術、提問藝術、板書藝術等,不僅可以發現自己教學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更重要的是能夠發現自己的教學特色,確定教學風格的發展方向。
(3)基于教學合作,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作為獨立個體進行教學,注重本學科知識的 邏輯系統,但使教師長期處于“孤軍奮戰”的境地,缺乏教師之間的相互合作,尤其是教學上的相互溝通與會話,從而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與教育教學質量的停滯不前。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孤寂”問題極大影響教師專業成長。善于教學的合作,在合作中發現的自己的不足,有利于自身教學風格的發展與提高。
(4)基于教學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研究可以提高教師的“實踐性學識”、實踐智慧,不斷積累實踐知識,能夠培養教師的“探究的態度、反思的態度、理論自覺的態度”可以不斷提升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研究能夠做到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的有機結合,可加深對教學風格的認識,實踐探索能夠增長特色教學的智慧。職業中期階段教師已經具備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與經驗,樹立問題即課題意識,教學風格自然會破繭而出。
(5)基于教學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
杜威曾將“反思”概括為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認為反思起源于主體在活動情境中所產生的懷疑或困惑,是引發有目的的探究行為和解決情境問題的有效手段。反思教學有利于去除教學的盲目性,更有利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充分關注課堂的每一環節,才能實現對教學技巧的超越,達到對于自己教學風格的完善。
(6)基于不斷學習,頤養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需要書香熏陶,需要他人經驗滋養,更需要自己靜心頤養。只有“熔百家于一爐,出吾體于眾師”,才能盡顯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教學的新境界。
[1]仲麗娟.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一位中學教師的親歷親聞.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6 -7.
[2]生物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3]傅建明.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