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蘭 李玲玲 趙永錦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yī)療服務質量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得到病癥診治的同時更希望獲得相關知識的指導,這正是健康教育[1]重要性的真實體現;同時,運用健康教育,達到醫(yī)患、護患有效配合的最佳狀態(tài),提高護理質量,已被醫(yī)護人員接受和認可[2]。臨床護理教育也與時俱進,教育理念完成了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根本轉變;把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學習課程。因此,要在以往護理患者的基本工作基礎上,輔以健康教育內容,這就對現代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筆者在臨床工作多年以來,發(fā)現健康教育早已成為臨床護理、技術操作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護理人員特別是新入院的護士對健康教育知識及技巧的掌握嚴重缺乏,很難滿足現代臨床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這一現狀,與李浦松關于心理護理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對策的研究結果一致。依據筆者多年來與患者溝通的經驗及學習有關健康教育的著作和研究認為,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有賴于健康教育知識和溝通技巧掌握的多寡和運用的靈活性。現總結如下:
1.1 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 有效溝通必須以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作為基礎。然而,護理工作是瑣碎而繁重的,要求已經從業(yè)人員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學,需要每名護理人員高度的自覺性和持久的耐心,而這些往往是大多數人所共有的缺點。因此,筆者認為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從教育入手,制定完善的健康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緊密結合臨床實際,按患者的需求、疾病的種類與醫(yī)學基礎知識,對護士進行健康教育培養(yǎng),實現對從業(yè)護士健康教育知識的后期補加。通過系統(tǒng)的、有目標地對護士進行健康教育知識的追加、補充教育,增強了護士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濃厚興趣,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的良好學習氛圍。最終實現了護士能把學來的健康教育知識,充分地運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與患者進行有效地交流、溝通,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也大大地減少了臨床工作中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1.2 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 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計劃性健康教育方式,即依據患者的資料進行評估分析,護士自行制定教育計劃,按步驟給患者實施。但是,朱永梅;季麗華等研究發(fā)現自主性健康教育方式[4]效果明顯優(yōu)于計劃性健康教育方式。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工作,可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增進護士對患者的了解,充分滿足患者的需求,促進患者康復。對護士進行溝通技巧培訓,可從護士的著裝、護理技術、文明用語及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內容等方面入手。
2.1 著裝和操作技術的作用 儀表端莊,著裝規(guī)范是臨床護理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而且,大方得體的裝束、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沉著、穩(wěn)重的舉止,可以消除患者對醫(yī)院和醫(yī)護人員的陌生感及心理疑慮,給患者以安全、信任感。
2.2 文明用語和傾聽技巧的應用 語言,是護患溝通的橋梁。如何應用合理的語言,使得患者不僅能聽懂,更要達到使其心悅誠服地配合并接受護理要求的目的,是護患溝通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而文明用語,一定是語言溝通的必備武器。溝通過程中,護士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注意言語的語氣、語調和感情,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患者;應學會根據不同的對象通過語言來有效表達自己的護理意圖;要善于使用美好的文明用語,經常給患者說些安慰性、鼓勵性、勸說性、積極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語言,以改變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況。
在愉快的交談中,如何把需要患者了解和掌握的知識灌輸給對方的另一個關鍵技巧就是-傾聽。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技術,護理人員必須學會耐心、專心和關心地傾聽患者的講述,不能有任何拒絕、厭惡和不耐煩的表現,及時做出點頭、微笑等相應的反應,能夠獲得患者充分的信任,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健康教育知識的灌輸技巧
2.3.1 講解 在為患者處置的過程中,適時地通過循序漸進的敘述、描繪、解釋,親切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進行通俗易懂的醫(yī)療科普宣傳,介紹檢查、治療、護理內容以及有關的醫(yī)學護理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問題,樹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3.2 指導閱讀 指導閱讀專科教育材料,如科室內部制定的關于疾病的健康宣教內容等。指導患者有針對性地學習專科教育材料,對不懂的問題,護士可在床邊進行治療操作時解答,這種方法既調動了患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節(jié)省了護士的教育時間,是臨床常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3.3 多媒體教育 幻燈、錄像、掛圖等都是患者喜聞樂見的多媒體教授方式,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形象、直觀的畫面和感受,使患者對教授內容印象更加深刻。
2.3.4 溝通時機的把握 護理教育講究“寓教于治”。即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時候,將健康教育融于其中。但現實中,并不是所有護理人員都能把健康教育適時地傳授給患者。實際上,與患者任何接觸的時間都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其教育效果遠遠高于專門時間對患者進行說教。
健康教育的成效已被廣大學者和臨床醫(yī)護人員所認可,其重要性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它不僅是實施整體護理的客觀要求,也是護理質量優(yōu)劣的檢驗標準,更是未來護理隊伍建設的內在需要。廣大護理人員在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健康教育的培訓。
[1]張翠華.臨床實習中要重視護生健康教育技巧的培養(yǎng).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3).
[2]李浦松.心理護理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及對策.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3).
[3]陳春,張向陽,趙璐,應賢豪,溫建明,余震.基于溫州市社區(qū)居民需求調查的健康教育知識管理模式研究.醫(yī)學與社會,2010,(04).
[4]朱永梅,季麗華.骨科創(chuàng)傷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評價.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5,(10).
[5]Judith Alder;Regula Christen;Elisabeth Zemp;Johannes Bitzer.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in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whom should we trai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