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勇
陰式子宮切除術與經腹子宮切除術臨床療效對比分析(附47例病例)
于世勇
目的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47例有手術切除子宮指征的行陰式子宮切除術患者進行分析,并隨機抽取同期收治的45例經腹子宮切除術患者進行對比。結果2組在手術時間比較中無明顯差異性(P>0.05),在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中,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陰式子宮切除術以安全性高、疼痛輕、康復快、出血少等優點成為子宮切除的理想術式,值得推廣。
臨床療效;療效對比;陰式子宮切除術;經腹子宮切除術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臨床上常見的術式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手術要求的不斷提高,陰式子宮全切術以有效改善傳統經腹手術帶來的不良損傷,成為國內臨床普遍采用的切除子宮術式[1]。為探討陰式子宮切除效果,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對收治的有手術切除子宮指征的47例婦女行陰式子宮切除術,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行陰式子宮切除術的具有手術切除子宮指征的47例婦女為研究對象,年齡35~59歲,平均(44.7±2.5)歲,均為已婚已育的育齡婦女,無生育要求,經婦科檢查、B超、宮頸細胞涂片、陰道鏡檢查確診為子宮良性病變。疾病類型:子宮肌瘤21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9例,子宮肌腺癥11例,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2例,其中有9例曾有過腹部手術史,排除其他附件炎癥、陰道炎及子宮惡性腫瘤等疾病。子宮約孕(8.6±0.79)周大小,婦檢:子宮活動良好,盆腔周圍無粘連,陰道彈性良好。隨機抽取我院同期收治的行常規經腹子宮切除術婦女45例為對照組,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中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患者術前均行常規宮頸細胞涂片、B超檢查,月經異常者行診斷性刮宮檢查。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陰道,暴露并牽引宮頸,用金屬導尿管導尿并探測膀胱與宮頸的位置,沿膀胱橫溝下約3 cm處環形切開陰道黏膜直至宮頸筋膜,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至膀胱反折腹膜處,分離子宮直腸間隙至直腸反折腹膜處,充分暴露子宮血管,緊貼宮頸峽部鉗夾子宮骶、主韌帶,切斷后縫扎殘端,在腹膜反折處打開子宮前后腹膜,緊靠子宮頸鉗夾子宮動靜脈及周圍闊韌帶組織并縫扎,楔形切開取出子宮。子宮體積過大者,可先將肌瘤剜出或將子宮對半切開,縮小子宮體積后再翻出子宮。子宮切除后查看各殘端有無出血、滲血,從兩角開始用1-0可吸收線依次向中間邊續鎖邊縫合,觀察患者尿量變化及性質,陰道內紗布填塞壓迫止血,24~48 h內取出,常規使用抗生素治療3 d。
對照組采用經腹子宮切除術,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經統計,2組在手術時間比較中無明顯差異性(P>0.05),研究組在術中出血量(87.69±11.7)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6.4±0.62)h、住院時間(5.2±0.7)d、并發癥發生率(3,6.4%)比較中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顯著性(P<0.05)。
2.2 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 患者均完成手術,術中無腸道、大出血、泌尿系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研究組無1例中轉開腹,術后有2例出現肩部酸痛,1例皮下氣腫,無作處理,癥狀消失;對照組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對癥治療后好轉。術后隨訪3~6月,患者均恢復正常工作及性生活。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臨床上治療子宮良性病變的有效方法。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開展,陰式子宮切除術以安全性高、疼痛輕、康復快、出血少等優點得到了患者的青睞,該術式在歐美國家已占全子宮切除術的60%以上[2]。陰式子宮切除是通過陰道來完成手術的,有效減少了腹腔暴露于外界時間,減少對其他腹腔臟器的牽拉和干擾,有效避免經腹子宮切除由于斷扎子宮動脈血供而影響卵巢正常血液循環和功能的影響,保留了盆腔的正常結構和卵巢功能[3],且在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天數等比較中明顯優于經腹手術組,真正做到了微創手術治療。但在手術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和手術時機,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是子宮切除的理想術式,值得推廣。
[1] 郭祥蘭.經陰式子宮全切除術60例療效觀察.使用臨床醫學,2011:08179-80.
[2] 孫曉波.陰式子宮切除術與子宮三角形切除術的臨床對比觀察.中外健康文摘,2011,17:260.
[3] 白志玲.陰式子宮全切術回顧性臨床分析.中國健康月刊(B版),2011,11:259.
130042長春市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