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玉
腰硬聯合麻醉在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中應用效果探討
孫晉玉
目的 探討腰硬聯合麻醉在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中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102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持續硬膜外麻醉,而觀察組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前(T0)、給藥后5 min(T1),給藥后15 min(T2),給藥后30 min(T3)及手術完成后(T4)這4個時間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情況,并觀察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中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情況等方面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效果明顯短于/優于對照組(P<0.05),且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腰硬聯合麻醉可作為子宮良性疾病患者手術的首選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及肌肉松弛效果滿意的特點。
腰硬聯合麻醉;持續硬膜外麻醉;子宮良性疾病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手術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治愈疾病,而且手術過程中舒適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宮良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多[1-2],對其進行手術操作主要是在下腹部和盆腔部位進行,該部位進行手術操作對鎮痛效果和肌肉松弛程度以及阻滯范圍的大小都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麻醉平面的要求較高,要達到T6~4之間才能使子宮良性疾病患者腹肌松弛和腸管塌陷,使患者對牽拉子宮和陰道無疼痛和惡心以及鼓腸等相關不良反應現象的發生。目前,對子宮良性疾病患者手術麻醉方法眾多,但是不同椎管內麻醉方法的鎮痛及肌肉松弛作用有一定的差別[3-4]。本研究筆者選擇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102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持續硬膜外麻醉,而觀察組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前(T0)、給藥后5 min(T1),給藥后15 min(T2),給藥后30 min(T3)及手術完成后(T4)這4個時間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情況,并觀察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中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情況等方面情況,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102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入選患者符合以下情況:①患者術前均經婦科超聲或者陰道鏡超聲檢查等常規檢查證實。②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入選患者排外以下情況:①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②患者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未完全糾正好。③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停藥未到2周。④患者有椎管內麻醉禁忌證,ASA1~2級。其中,年齡32~56歲,平均年齡為(45.37±8.69)歲,體質量為48~65 kg,平均質量(56.47±12.48)kg,身高152~168 cm,平均身高(158.29±13.41)cm。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體重經過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對子宮良性疾病患者肌內注射0.1 g苯巴比妥鈉,皮下注射0.5 mg阿托品。
1.2.1 觀察組麻醉方法 觀察組患者經L2~3椎間隙穿刺見腦脊液流出后緩慢勻速注入0.75%鹽酸布比卡因1~1.2 ml+50%葡萄糖注射液0.2 ml,將其在30s內注射完畢后退針,經硬膜外腔向子宮良性疾病患者頭端置管3~4 cm,迅速平臥患者并左傾15°~30°。
1.2.2 對照組麻醉方法 對照組患者同樣經L2~3椎間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子宮良性疾病患者頭端置管3~4 cm,注入試驗劑量2%利多卡因2.5 ml后觀察患者5~10 min,確認硬膜外麻醉有效且無腰麻征象后追加0.75%羅哌卡因10~15 ml。如果子宮良性疾病患者血壓下降超過基礎值的30%,靜脈注射15 mg麻黃堿,并加快其輸液速度。如果患者心率低于55次/分鐘,則單次靜脈推注阿托品0.3 mg。如果患者麻醉效果欠佳則靜脈推注小劑量鹽酸氯胺酮10~20 mg,以輔助鎮痛。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麻醉前(T0)、給藥后5 min(T1),給藥后15 min(T2),給藥后30 min(T3)及手術完成后(T4)這4個時間患者平均動脈壓(MAP)及心率(HR)變化及惡心嘔吐等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同時,觀察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以下指標:①麻醉起效時間:針刺法確定從注射局麻藥至患者痛覺阻滯平面達T8水平的時間。②麻醉效果:患者術野鎮痛效果滿意,牽拉臟器時,患者未出現惡心嘔吐,無明顯牽拉痛或局部不適則認為麻醉效果良好;患者術野鎮痛效果良好,患者僅有胃部不適和惡心,無嘔吐和牽拉痛則認為麻醉效果較好;患者術野鎮痛效果尚可,患者有明顯牽拉痛胃部不適和惡心嘔吐則認為麻醉效果差。②肌肉松弛效果:患者肌肉松弛完善,患者術野暴露良好則認為肌松效果滿意;患者肌肉松弛基本完善,患者術野暴露尚可則認為肌松效果基本滿意;患者肌肉松弛差,患者術野暴露不佳則認為肌松效果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首先對各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絕對值及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麻醉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效果明顯短于/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目前,子宮良性疾病患者進行手術需要通過盆腔進行操作,為了便于操作者進行盆腔深部手術操作,對手術麻醉效果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有充分的鎮痛及肌肉松弛作用,但不同麻醉方法在子宮良性疾病患者中的鎮痛及肌肉松弛作用有一定的差別。為此,探討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對增加子宮良性疾病患者手術舒適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選擇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行手術治療的102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本研究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進行持續硬膜外麻醉,而觀察組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麻醉前(T0)、給藥后5 min(T1),給藥后15 min(T2),給藥后30 min(T3)及手術完成后(T4)這4個時間的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情況,并觀察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中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情況等方面情況,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麻醉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效果及肌肉松弛效果明顯短于/優于對照組(P<0.05),且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差異無顯著性(P>0.05)。這一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5-6]。這提示:腰硬聯合麻醉可作為子宮良性疾病患者手術的首選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及肌肉松弛效果滿意的特點。
[1] 李蓉.上海市虹口區1999~2008年婦科疾病普查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518-519.
[2] 傅耀瑩,黃明芳.陽江市107853例農村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現代醫院,2011,11(1):143-144.
[3] 王偉.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應用于子宮切除術的比較.中國實用醫藥,2011,6(19):72-73.
[4] 溫來友,繆建中,胡永明,等.不同椎管內麻醉方式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23):2951-2953.
[5] 鄭冬平.腰硬聯合麻醉在子宮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6):75-76.
[6] 李淑敏.不同麻醉方法在子宮切除術中的療效對比研究.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2(1):69-72.
277300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中醫院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效果比較
麻醉效果 肌肉松弛效果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時間(min)良好 較好 差 滿意 基本滿意 差觀察組51 7.99±1.12 41 7 3 44 5 2對照組 51 13.63±1.27 30 13 8 31 13 7 P值 P<0.05 P<0.05 P<0.05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在對照組51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現惡心,4例患者出現低血壓,3例患者出現嘔吐,3例患者出現寒戰,2例患者出現腰背痛,1例患者出現頭痛,而在觀察組51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現惡心,5例患者出現低血壓,2例患者出現嘔吐,1例患者出現寒戰,1例患者出現腰背痛,0例患者出現頭痛,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