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東 邢玉寶
Yl-1型針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68例體會
杜衛東 邢玉寶
目的探討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效果。方法在CT定位下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行穿刺引流術。結果68例中66例一次性治愈,癥狀在1~2 d完全消失,其中2例于出院后15~30 d間復發,再行微創穿刺引流術后治愈。結論68例Yl-1型針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好。具有簡單,創傷小的特點,尤其適用于基層醫院。
微創穿刺引流術;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
我科從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應用Yl-1型針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68例,療效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齡48~82歲,平均63.5歲。有明確外傷史者58例,無明確外傷史者10例。外傷至入院時間為1~4月,平均2.1月。
1.2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為頭痛,惡心,嘔吐,反應遲鈍,偏癱等,所有患者均以一種癥狀為主或同時兼有數種癥狀,病情較重者出現昏迷。
1.3 影像表現 所有病例均經CT確診。血腫多位于額顳頂部,其中單側48例,雙側20例。CT血腫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額顳頂顱骨內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等密度、低密度或混雜密度影。血腫根據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50~200 ml,中線移位0.5~1.0 cm者41例,中線移位大于1.0 cm者10例。雙側血腫致雙側側腦室均受壓變小,而中線移位不明顯。
1.4 治療方法 選用2.0 cm或2.5 cm長的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安裝于槍式電鉆后,根據頭CT定位選血腫最大層面作為穿刺點。常規碘伏消毒術野,鋪無菌巾單。以2%利多卡因局麻滿意后,電鉆帶YL-1型針快速穿透顱骨、硬膜進入血腫腔,取下電鉆,置入YL-1型針針芯,用含腎上腺素、地塞米松及慶大霉素的37℃生理鹽水等量置換沖洗血腫腔,直至引流液清亮為止,接引流袋,以上操作在處置室進行。
68例中66例一次性治愈,癥狀在1~2 d完全消失,其中2例患者于出院后15 d~30 d間復發,再行微創穿刺引流術后治愈。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神級外科常見的疾病,占顱內血腫的10%,在老年人群中占16.5/10萬人,好發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絕大多數由外傷引起[1]。老年人生理性腦萎縮致蛛網膜下腔擴大,橋靜脈miltenweig's管相對拉長。另外老年人血管硬化,彈性及順應性減低,當遇外力作用時,橋靜脈撕裂出血,血液積聚于硬膜下腔,引起硬腦膜的炎性反應而形成包膜。據電鏡觀察,血腫內側膜為膠原纖維,沒有血管,外側膜含有大量毛細血管網,有漏血現象[1]。血腫外膜含有豐富的竇狀毛細血管,血腫內皮細胞產生和分泌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激活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溶解酶,溶解纖維蛋白,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多。造成局部高纖溶狀態,影響凝血機制而導致血腫包膜新生的毛細血管持續出血及血漿滲出導致血腫不斷擴大[2]。目前對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意見基本一致,一旦出現顱高壓癥狀即應行手術治療,而且首選的方法是轉孔引流,療效堪稱滿意[3]。我科YL-I型針微創穿刺引流實際也是一種鉆孔沖洗引流。它與傳統的轉孔引流相比具有以下優點:①手術時間短,污染機會少,術后顱內感染的機會少,減少抗生素的應用。③手術創傷小,術后康復快,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的住院費用。③YL-I型針是顱骨鎖定針體,針體與骨孔間無間隙,密閉引流好,術后并發氣顱少。④YL-I型針針體僅3 mm,術中蛛網膜破損少,對腦組織的損傷機會少。⑤沖洗液用恒溫箱加溫至37℃,避免刺激大腦皮層,減少癲癇的發生。⑥沖洗與引流分通道進行,避免顱內污染及感染。⑦傳統鉆孔引流需準備開顱的一切用品,如手術巾單,開顱鉆,雙極電凝,棉片,明膠海綿,骨蠟等,而YL-I型針微創穿刺引流只需簡單的洞巾。⑧麻醉風險少,傳統鉆孔引流多采用全麻,而YL-I型針微創穿刺引流只需局麻。
應用YL-I型針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雖然簡單,但必須正規化操作,否則也會引嚴重的后果及并發癥。我們體會術前進行必要的醫患溝通,必要時給予少量的鎮靜劑以免術中患者恐慌煩躁引起操作失誤或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用生理鹽水等量置換時,邊置換邊抬高引流管,了解顱內壓的情況,在每次等量置換后必須關閉引流管,防止顱內負壓空氣進入,術后形成張力性氣顱。Shimot發現術后顱內積氣是血腫復發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張力性氣顱具有更大危險性[4]。術后一天常規復查頭CT,了解引流效果。如果硬膜下積少量液體可以拔出YL-I型針,術后自然吸收。如有較多液體,可能是腦組織復張慢的緣故,2-3 d多可復張。我們不主張血腫腔內注入尿激酶,因為慢性硬膜下血腫的形成與局部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升高,抗血凝作用增強,導致毛細血管不斷滲血有關,注入尿激酶有引起血腫復發的可能。總之,應用YL-I型針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并發癥少,不需特殊設備,適合基層醫院開展[5]。
[1]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338-443.
[2]Frati A,Salvati M,Mainiero F.Inflammation marker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urence in 35 patients with a posttraumatic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aprospective study.JNeurosurg January,2004,100 (1):24-32.
[3]付一新,吳若秋,萬等濟,等.105例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分析.貴州醫藥,1992,30(4):232-233.
[4]Shiomi N Hashimoyo N,Tsujino H,et al.Relationship of direction of drainage tube and recurrence in chronic subdueal hematoma.No Shinkei Geka,2002,30(8):823-827.
[5]王貴辰,鄭金海,等.微創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42例.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1):3978-3979.
012000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腦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