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平 嚴莉
冷鏈安全是血液質量的保證
謝小平 嚴莉
目的探討國內采供血機構冷鏈現狀,找出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保證各種血液成份血的質量。方法調查各血站及各醫院儲血及血液運輸(成份血)的現狀。結果采供血機構冷鏈管理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結論對相關工作人員及單位還應增強冷鏈意識完善冷鏈管理,
冷鏈;血液
在采供血系統中,溫度對血液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而冷鏈是維持血液和血漿各項功能穩定的唯一安全方法。冷鏈就是血液從獻血者血管到用血者血管全過程的溫度控制。因為血液中的各種成份具有不同的體外保存條件和有效期;全血和紅細胞必須儲存在2~8℃的冰箱內,血小板必須在22℃環境下制備和保存,富含凝血因子的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則要在-20℃以下冰凍保存。[1]因為只有在這樣的保存條件才能維持血液有形成份的活性,同時將血液中的細菌生長抑制到最小程度;因此要保證各種成份血的質量安全,就必須做好冷鏈工作。筆者根據國內采供血機構現狀,對如何加強冷鏈管理確保血液安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如下;
1.1 現在血站的血液采集90%以上是在流動采血車和街頭獻血屋里采集的,所采集的血液是放在采血點普通冰箱中暫時保存的,但因采血過程常開門放進37℃左右的血液,冰箱溫度常偏高,加之采血車常年顛簸,冰箱性能不穩定,溫度也很難精確控制。濃縮血小板采集后沒有專用的運血箱,常靠空調來維持22℃,天氣過冷或過熱則難以達標。
1.2 各血站的運血箱和各用血單位的取血工具,其質量也參差不齊,有的用泡沫箱,有的用隔熱效果不達標的金屬箱;有的用旅游用的拉桿箱。在用冰塊降溫時,制冷的冰塊包裝也參差不齊,有的用報紙包冰,有的采用隔熱效果好的棉布包冰。而血小板的運輸無專用恒溫儲存設備,運送過程中溫度難以控制在22℃。
1.3 血液運回血站后,采血部門與待檢庫進行交接,交接后待檢庫發往成份科進行成份制備,這一過程都是在常溫條件下進行的,時間則長達到10~30 min,此過程中的溫度是最難控制的。
1.4 目前我市的用血單位;國企33家醫院、民營149家醫院,其中配有專用儲血冰箱的有180家醫院,有2家民營醫院未使用專業儲血冰箱。調查結果是大多數醫院都采用專用冰箱儲血,即使采用日本SANYO自動報警的專用儲血冰箱,有自動溫度監控系統,但溫度計鑒定這一關鍵環節確常被忽視。還有90%以上的含凝血因子的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則要在-20℃以下保存。若冰凍箱內物品過多或擺放不合理,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結凍的時間則常>5 h,甚至還存在一次性放入大批量血漿10 h后仍未凍好的個別現象。
1.5 醫院配血,病房護士核對后輸注給患者,約需20~30 min,若遇冷鏈意識不強者或工作忙時,時間會更長,且大部分用血單位在此期間沒有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
終上所述,血液成分的冷鏈還不完善,血液成份的輸注仍然有很多不安全因素。要保證各種成份血的質量的安全,還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1 加強培訓,增強冷鏈意識 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定期學習《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的文件,重點學習血液及血液制品的保存及運輸知識,使員工的冷鏈意識和責任心不斷加強;并建議衛生局組織臨床用血檢查,督促和整改并重點通報冷鏈薄弱的單位。從而提高冷鏈的管理水平。
2.2 加強血液入庫前的冷鏈管理 因為90%以上的血液是
在流動采血車和街頭獻血屋里采集的,因此加強血站采血車、獻血屋儲血設備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根據臨時儲血開門頻繁的特點建議采用功率大、制冷快的專用儲血冰箱,快進快出。盡量縮短血液在常溫空氣中的存放時間。采血車的隔熱效果差,夏天應選擇陰涼處停靠,車內應添置防曬窗簾,7、8月份晚上采血時,儲血冰箱應放置監測用溫度計,隨時觀察儲血溫度。采血車最好采用外接電源,避免因車輛長期處于振動狀態而影響冰箱、空調的制冷效果。血小板的采集;則需在該采血點配置22℃恒溫儲存震蕩設備加以保存;采集的血液要縮短運輸回血站的間隔時間,所采集的血液要用專用送血箱運回血站盡早做成份制備,每天最少要送回血站2次。
2.3 加強血液的接收及制備的冷鏈管理 加強對接收血液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血液發往成份制備,減少血液在室溫的暴露時間。血庫和成份科所有需放置血液的工作臺應采用低溫工作臺,去白細胞過濾工作要在低溫的去白專用工作柜進行,最好采用立體低溫工作臺,形成冷藏房的效果,讓整個血液成份制備過程在立體的2~6℃環境中進行。采集濃縮血小板時應立即制備,并在22℃恒溫儲存設備保存,運送血小板應采用專用22℃恒溫振蕩箱,如無,可采用22℃水袋保溫,縮短運輸血液時間。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應在采血后盡早制備,制備越早其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等有效成分的活性或含量越高,制備后采用專用的血漿速凍機,以保證在采血后6~8 h內制備并凍好。
2.4 加強儲血設備及運血設備冷鏈管理 無論是血站還是用血單位,都要采用自動報警的專用儲血冰箱儲存血液,密切觀察儲血冰箱的溫度,并放置監測用溫度計,每天至少觀察溫度3次并做記錄。血液運輸時要用專用的運血箱,而且要有溫度記錄并簽字。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應在其周圍放置大量冰塊,采用隔熱效果好的棉布包冰。醫院接收后應盡快輸注。
2.5 加強用血單位輸血過程的冷鏈管理 經常組織對用血單位醫務人員的培訓,增強他們的冷鏈意識。要求他們當血液離開儲血冰箱后盡快輸注,減少血液在室溫的暴露時間,尤其是濃縮血小板及新鮮冰凍血漿(FFP)和冷沉淀,應盡快輸注。
綜上所述,要保證各種成分血的安全、有效和質量的可靠,就必須做好冷鏈工作。
[1]王培華.輸血技術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3-33.
130000長春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