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黨萬麗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5%,出口創匯占68.3%,上繳稅收占48.2%,占社會銷售額58.9%,提供了75% 城鎮就業機會[1]。但是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訂單減少,而我國中央銀行在2011年采取的緊縮的貨幣政治,使我國的中小企業雪上加霜。而中小企業由于其規模較小,在科學管理特別是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金融危機使企業的銷售收入下滑,如何才能增加企業的利潤,只有從減少企業的成本出發,本文分析了成本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分析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意見和建議。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財務管理在一定環境和條件下所應達到的預期結果, 它是企業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從根本上說,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取決于企業的目標,所以財務管理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是一致的。關于企業的目標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2](1)利潤最大化。利潤代表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增加的越多說明企業創造財富的能力越強,也就越接近企業的目標;(2)每股收益最大化。企業的利潤和股東的投入應該聯系起來一起考察,每股收益最大化來概括企業財務目標可以有效的避免利潤最大化目標只看到收入而沒有分析投入的缺點;(3)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增加股東財富最大化而不僅僅是利潤或者是每股收益最大化是企業的目標,企業的目標應該是多方面。有時企業財務目標也被表述為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企業的價值不僅包括資產的賬面價值而且包括品牌,商譽等無形資產的市場價值, 從企業價值可以看出企業在未來可以給股東帶來多大的收益。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 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 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 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 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3]。每個企業都必須對成本進行管理,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利潤,在波特的競爭戰略一書中提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可以分為低成本戰略和差異化戰略,而低成本戰略的前提是企業對成本進行很好的控制,這可以看出企業的成本控制對企業的重要意義。而傳統的成本一般指企業的制造成本, 而把其他的費用列入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這種粗略的對成本的定義是不能適應現代企業對成本控制的需要,其必須進行深層次擴展。這就要求企業根據產品的整體流程,對產品的成本進行細分,如產品的上游生產開發,中游產品的生產,下游產品的銷售和售后服務,這些不同層面的成本要分開進行規劃和控制。同時由于費用產生在企業的各個生產部門,而只是在財務部門進行核算,所以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不應該是財務部門,而是產生成本的其他部門,這就要求了其他部門在財務部門的的指導下根據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部門的財務控制規劃。企業的財務目標無論是利潤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還是股東財富的最大化,企業的盈利能力及企業的利潤都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最終決定因素。而企業的利潤=收入-成本,要增加企業的利潤,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增加企業的收入或者是減少企業的成本,而企業財務成本控制關注的重點是,在企業的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減少企業的成本來增加利潤,或者是在企業收入增加的情況下,成本減少或者以較小的比例增加來增加利潤。
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小企業增加主營業務收入的能力在下降,而為了增加利潤有必要對企業的成本加強控制,成本對小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點:
(1)加強成本控制是新形勢的要求[4]。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一些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股份化和外資企業的加入,更加使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小企業要真正發展壯大, 必須重視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在充分利用自身靈活性優勢基礎上,加強規范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趨于成熟, 投資者對于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重視, 審計也越來越嚴。沒有規范的成本控制體制, 就不可能達到利益各方對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要求, 也就必然導致企業無法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生存與發展。
(2)企業成本控制管理是增加利潤的重要途徑。根據利潤=收入-成本,要增加企業的利潤,必須從兩個方面進行入手,增加企業的收入或者是減少企業的成本,而企業財務成本控制關注的重點是,在企業的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減少企業的成本來增加利潤,或者是在企業收入增加的情況下,成本減少或者以較小的比例增加來增加利潤。
(3)企業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方面小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同時面臨大型企業的威脅,而2007年金融危機后外部的經濟下滑造成企業銷售收入的減少,另一方面我國的各地政府不斷上調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企業員工也要求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福利待遇和休假時間,這都給小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困難和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要獲得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企業經營方向將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品種,其中, 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
我國小企業大部分是個人或家庭所有的,其規模較小,管理也是以經驗法則,沒有科學性,其在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企業成本管理的觀念不清晰,一味地把成本控制簡單化地理解為只是財務部門的事, 和其他部門的關系不是很密切或者是沒有關系,同時財務部門完全聽命于“老板”,財務部門完全沒有權利對其他部門的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就忽視了成本管理的經濟規律性和相對獨立性這一基本原則。
(2) 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特別是關于企業成本控制的規章制度缺乏,控制流程不清晰以及成本控制的人員素質偏低。如果沒有具體的規章制度對員工進行約束或者現存的規章制度存在缺陷,那就會使企業員工產生道德風險,有更大的動力為自己而不是企業謀取利益,這就會產生企業資產的流失等問題。同時如果存在對各個部門的成本控制存在不平等,這就容易使受到不平等待遇部門的員工產生對工作的抵抗情緒,影響工作效率。
(3) 成本控制應該是全方位,在采取成本控制的小企業中他們只注重某一環節的控制成本控制而忽視全過程的成本控制。按成本發生的先后可分為: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由于事前控制可以直接減少支出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小企業對事情控制比較重視,影響成本的相關因素比如對員工工資、原材料的采購等都會進行很好的控制,但是在產品完成生產后進入銷售環節后,這直接給企業帶來了現金或者是應付賬款收入,就會忽視對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該環節的消耗比較隱性很容易造成鋪張浪費,這都是因為企業的事后控制不足。
企業采取成本控制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一條有效途徑,實際上企業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環節,而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以上我們分析了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為了解決中小企業成本控制中的這些問題,本文建議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企業的全體員工特別是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應該加強對成本控制的戰略認識,樹立財務成本觀念。傳統意義上對財務成本的控制就是節約成本、減少支出,更注重的是減少現金的支出,缺乏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意識,因為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增加成本確實使公司的利潤減少,但是如果企業在增加成本的同時,能夠更大比例地增加企業的收入,這樣不僅沒有減少企業的利潤,而且為企業增加了利潤。財務意義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是單位的成本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利潤,如果企業的成本支出能夠企業帶來的正的利潤,這種投入就符合財務成本管理的理念,如果帶來負的利潤企業就應該減少投入。如企業進行產品的創新,某段時間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但是長期內可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競爭優勢,源源不斷地為企業帶來利潤。
(2)中小企業應該注重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完善企業成本控制的相關制度,建立現代化財務控制手段。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財務管理工作也突破了以前的傳統, 會計電算化使得財務人員從繁重的記賬、算賬中解脫出來, 同時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財務管理的多樣化和復雜性使得廣大財會人員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 需花大力氣進行角色的轉換,。中小企業在由于其規模較小,引進外部高端財務管理人員難度過大或者是成本太高,這樣企業重點應該加強對自身人才的培養,逐步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企業應該從制度建設和資金做出相應的安排。
(3) 企業應該重視過程控制,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的控制。事前控制要求企業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預測方法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預測,并做好具體的規劃,以遍企業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可以和計劃的進行比較;事中控制的重點是對正在進行的計劃實施過程進行控制, 是控制工作的基礎, 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它主要分為物料采購成本控制、物料庫存成本控制、以及生產過程控制等方面。例如: 即時數據管理、定制管理正是這方面的有效方式[5]。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企業財務成本控制的總結和考核,一方面要對企業財務成本控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問題的原因以及是采取措施,防止問題再次發生;另一方面要對成本控制的效率進行考核,并形成特定事件的財務成本控制文件,是企業的經營更加標準化規范化,為以后的財務成本控制考核提供一定的標準,這樣才能使成本管理落到實處;
[1] 章興利.成本控制在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0(1).
[2] 丁元霖.財務管理[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3] 杜曉榮,陸慶春,張穎.成本控制與管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 侯紅英,盧文謹.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探討[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5] 龔建林.淺析企業成本控制方法[J].管理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