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 吳從娟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現代旅游業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猛,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社會都產生重大的影響,旅游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學術界都在尋求從新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和分析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是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最具潛力的領域。把發展旅游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既是就業工作的創新,也是旅游工作的突破。
連云港市國家級景區從2005年的11家增加到2011年的21家,旅游星級飯店增加到64家;旅行社117家;持證導游員達1400余名。旅行社管理加強,完善考核體系,強化導游員培訓,提高了服務水平,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業四大行業發展迅速,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行、游、住、食、購、娛” 等要素為主體,其他關聯產業為支撐,并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旅游產業體系。
據相關數據統計連云港2010年的旅游直接就業人數為1.2萬人,具體包括:旅游住宿設施的從業人員,旅行社從業人員以及主要旅游景區(點)和旅游車船公司等其他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從業人員是指由企業支付工資的各類職工。帶動間接就業人數約8萬人。
連云港作為東部最早的沿海開放的城市之一,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 交通便利, 并且依山傍海, 有悠久的歷史, 文物古跡眾多, 文化底蘊深厚, 海濱風光獨特, 連云港市擁有江蘇最長的基巖海岸線,江蘇最大的海島——東西連島,中國第一長堤——西大堤,以及被譽為“江蘇北戴河”的海洲灣等豐富海洋旅游資源。獨特的海濱景觀和優良的自然沙灘,連云港每年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在對這些來連云港的游客進行分析中發現連云港的游客以省內游客為主,對外省,特別是經濟發達的消費能力較強的京、滬和沿海發達城市的游客較少。并且這些游客大多集中在4~10月來連云港,特別是每年的黃金周和暑假,他們大多是被花果山和連云港的海濱所吸引。從而連云港旅游業就業存在明顯的周期性波動[1]。
旅游業人才供給與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2],一方面,在建和即將啟動的旅游大項目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對高層次、高學歷專業人才以及高技能、高水平技術人才的需求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供了崗位,卻聘不到合適的人才, 而就行業內部本身而言,中高層管理人才嚴重缺乏且流動頻繁。另一方面 旅游院校畢業生總量在逐年增長,但就業率卻不如預期理想。 再者,因行業準入門檻低,薪資待遇差,使得眾多優秀人才不愿意進入該行業或是導致行業內優秀人才流失。
調查數據顯示,連云港旅游業行業從業人員中,高層、中層管理人員學歷層次分布較廣,低到初中學歷,高到研究生學歷,其中以大專學歷為多數,調查結果顯示,約40%的高層管理者的總體文化層次與實際崗位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基層管理人員和一般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偏低,初中、高中文化占有一定的比例,加上有些旅游企業育才意識薄弱,將院校派來實習的學生當作“勞力”、“苦力”使學生在企業內感受不到幸福感,從業人員對企業的認同度不高,從而造成員工隊伍的不穩定。影響旅游行業的健康發展。
旅游業是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3],既具有積極的先導集聚作用,更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它在人類社會前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作用將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突出。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是“人在旅途”,旅游業所有的一切形態都是我們人類長期生活、生存征程中創造出來的,旅游業是自然活動與人類活動的有機融合,既是歷久彌新的傳統產業,更是蒸蒸日上的新興產業,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旅游消費能力日益增強,人們的旅游需求得到合理的釋放,旅游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因此,通過發展旅游業促進就業的前景非常廣闊。
連云港的旅游管理體制亟待理順,各旅游景區管理多頭、資源分散。一些景區按資源的性質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一些景區隸屬于不同行政區域,造成了管理的條塊分割,景區管理和服務質量較低,阻礙了旅游產業的發展。
要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克服資源整合難、統一管理難等問題;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與大力支持;旅游職能部門要主動協調各部門的工作,搞好服務,爭取相關行業的最大支持。從而推動旅游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促進相關人員的充分就業。
大旅游的新階段即以資源、交通、市場為三大基礎,吃、住、行、游、娛、購、體、療、學、交為十大要素,形成了游憩、接待、營銷、交通、商業、生產、建設、咨詢等多種業態。這里的大旅游,已經不僅包括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而成為的龐大體系,無論具體各地區旅游處于重要產業、主導產業還是支柱產業的階段,首先要認可的是旅游是第三產業的“先鋒產業”。新的規劃應當注重規劃項目對綜合效益的促進,規劃中應當注重以旅游帶動本地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運用市場規律,促進旅游企業延長產業鏈條,形成住宿、交通、餐飲、購物、娛樂等要素相互結合的旅游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從而擴大旅游就業規模。
工業旅游有著廣闊的發展遠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都不乏廣受游客青睞的工業旅游項目。如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大眾、美國的造幣、日本的東芝、韓國的浦項,每天都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連云港的工業旅游空間巨大。如、連云港工業產業園、醫藥產業集團等。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能夠豐富旅游活動方式,而且能夠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解決本地農民就地就業、減輕城鎮就業壓力。作為一個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 連云港鄉村旅游起步較晚,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始于2003年連島、高公島等鄉鎮主辦的“漁家樂”,目前效果明顯。據連云港市旅游局提供的資料表明,連云港鄉村旅游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已形成11家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和 10家省級鄉村旅游點 。發展空間非常的廣闊。
進一步通過商務會展旅游的發展促進城鎮人口就業。以商務會展旅游的發展促進城鎮人口就業時,注意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類高校畢業生在此范圍內的充分就業。
連云港尚未形成規模化的綜合旅游產業。區域旅游定位不清,競爭力偏弱;產品類型單一,資源開發深度與整合程度仍有待于提高;旅游產品多以傳統觀光旅游為主,缺少休閑度假等高端產品,尚未形成完備的“吃住行游購娛”旅游產業鏈和規模化的綜合旅游產業。
實施旅游精品工程,構建以度假旅游為核心、以精品項目為支撐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整合資源,圍繞“山、海、島、泉、佛、港”六大特色加快發展,重點培育和完善度假旅游、觀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務節會旅游、體育健身旅游、國際郵輪旅游“七大系列旅游產品”。 培育旅游就業體系,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
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依賴從業人員的可持續發展。在加強中高層管理者的崗位培訓的同時,豐富基層管理人員和企業員工的培訓,如崗位培訓、技能培訓、輸出培訓、國外短期培訓等,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旅游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轉變傳統觀念對現代服務業的偏見,提高社會對旅游職業教育的認知,提高旅游業的社會地位,發展旅游職業教育,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當前旅游職業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1] 郭為,耿慶匯,寇敏,何媛媛.旅游就業波動的彈性分析——對飯店、旅行社行業的實證考察[J].旅游科學,2009(2).
[2] 唐曉云.我國旅游專業人才流失狀況分析與高等旅游教育發展方向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0(6).
[3] 周梅.江蘇省旅游業發展與就業增長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