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學體育學院 孫玲玲 彭亮 楊學明
在我國的生態體育旅游的發展建設中,首先是環境和能源的保護建設有待提高,使旅游人群能夠看到一個完美的景色。其次,我國的生態體育旅游點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和西部少數民族區域,不利于進行統一管理。為解決這些問題,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的發展,一些城市不斷進行擴建,城市工廠也在不斷興起,給大氣帶來了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生態體育旅游比較火熱的城市,為了使經濟不斷增長,工廠和汽車尾氣給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比如奧帆城市青島、體育之鄉廣東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西部城市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為避免這一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在我國的生態體育旅游城市的建設中,應該首先將生態環境的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來對待。政府在鼓勵城市經濟建設的同時,也要對在建設中造成生態污染的那些不好的因素進行嚴厲打擊。
本文認為,國家的建設既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生態文明的建設,尤其是在東部沿海城市,應該適當調整經濟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因為沿海生態體育旅游城市的環境是天然性的,在海濱的映襯下,能給人呈現出一種青山綠水的感覺,使人們在心曠神怡的同時,又能夠感受其中的人文體育精神。但是這樣的好景不長,由于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的不斷加劇,這樣的感受也是很難看到的了。
對于這些,我們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來,為我們的城市生態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作為城市居民,我們應該做到:(1)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環境。保護城市環境的重要力量還是我們自身,我們應該把個人身邊的環境愛護好,不做有害于生態環境的事,積極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的人群;(2)加強生態體育旅游環境的宣傳工作。我們應該自覺地參與到生態體育旅游的建設中去,成立市民宣傳隊伍,給周邊人群的文化思想建設起帶頭作用;(3)勇敢制止破壞環境的行為。作為市民,我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一旦發現某些個人或者企事業單位的經營行為破壞了生態環境的發展,要進行勇敢制止,或者向有關監督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在政府的幫助下,打擊對環境的污染行為。
另外,政府應該重視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它比經濟建設還要重要,因為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搞好環境建設,使我們的體育旅游能更上一個臺階。
在生態體育旅游建設開展順利的城市,應該增強市民提問文明的思想意識,在公園或者山區開展更加人性化的體育鍛煉項目。
1.2.1 增強市民素質
城市體育建設是需要市民來參與的,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旅游者參與進來。而以往的城市體育活動都是被動的,為了某種目的而臨時進行的體育活動組織,市民不能有自己的一種體育意識,不能真正自覺地進行參與建設。所以,本文認為,應該從市民的思想意識做起,加強體育建設宣傳力度,使他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體育大國,為了更好地增強市民的身體素質,我們有義務參與到體育建設中來,使越來越多的旅游者能夠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從而能夠使他們在旅游的同時能夠很好參與進來,真正實現生態體育旅游的目的。
1.2.2 增加體育建設旅游點
生態體育旅游城市的建設還應該增加體育旅游點,這樣,作為旅游者就有更多選擇和機會進行體育鍛煉的參與行動。比如,在市民區附近的公園或者環境建設較好的綠色地段,開展更有易于人們身體健康的體育項目。旅游者在對一些名山大川或者其他一些著名旅游點的觀賞之外,還能感受到城市體育文化建設的魅力,使旅游者能夠積極、自愿地參與其中。
另外,政府應該對一些旅游點附近的污染源進行取締,使其變成一些體育鍛煉的場所,使旅游者能夠感受到綠色城市建設中的體育文化發展,這樣既能對環境有所保護,又能使體育建設有較好的發展。
在我國的生態體育旅游建設中,政府一般是對經濟效益比較關注的,但是為了更好地使生態建設在文明化的建設進程中進行,本文認為政府應該及時轉變這一觀念,應該把生態建設和體育文明的傳播放在建設的首要位置,把經濟效益當做輔助性的事情來看。
政府應該充分發揮經濟實力,大力投資生態系統的整體建設,城市不應該是工廠和企事業單位的天下,應該是人類高度精神文明體現的地方。為了更好地使生態體育旅游建設能夠有所發展,我們必須把城市的生態體育建設的系統網絡建立起來,而不是局部性或片面性的。
在此,政府應該重視好城市的良性發展,把目光放遠一些,不應當只重視眼前的一些經濟利益的爭奪。要開展良好的環境宣傳工作,在人民群眾那里聽取更好的意見,把生態環境的建設真正當成是自己份內的事來做。
政府應該對城市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與生態體育旅游建設相結合起來。因為,只要把生態體育旅游建設事項搞好,就能使旅游者能更多地參與進來,愿意在這個城市旅游,就會帶動起周邊經濟行業的發展,比如說旅館、餐飲業的發展。但是如何進行系統性的整合呢?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2.2.1 全方位的考量分析
相關部門應該在旅游點進行全方位的考量分析,讓周邊眾多企業的發展都能夠和這個旅游點東風建設與發展向協調,在此,應該提醒的是,積極進行周邊企業的生態宣傳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在發現有污染的情況發生時,應該及時進行整頓和協調,在發現有利于旅游點生態建設的企業單位或個人時,應該進行大力扶持和褒獎,這樣就能夠使周邊的建設在穩固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促進生態體育旅游點的建設和發展。
2.2.2 經濟建設與生態間的結合
為什么要說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結合起來發展呢?因為,城市經濟建設的前提就是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F在人們對城市的關注點越來越集中于環境保護,因為隨著世界經濟全面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于人類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進行關注了。畢竟人還是要在一個有利于他們生存的環境中進行繁衍生息的,要是生態平衡都被破壞了,又何談發展建設呢?
政府和個人都應該意識到環境的進步就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對生態建設進行有力的經濟投入是有必要的,但是被動的投資就因為環境也要被動地發展。
2.3.1 環境投資
在我國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建設機遇,面對這一有力機遇,當地政府應該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向國家闡明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重要關系,再就是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在國家的大方針下,應該把自身生態發展的不足的具體細節和困難報告給國家政府。國家政府應該大力進行對西部建設尤其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工作。
2.3.2 資源保護
對于中國西部生態體育旅游建設,應該認識到它天然的有力條件,然后進行有力的保護,使生態資源能夠完整地保存下來。
首先,政府應該打擊對西部生態資源的破壞行為,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生態資源的監管,使旅游觀光的人群能夠發現我國生態建設的發展進步,能夠更好地被優良的環境所吸引,從而達到一種流連忘返的旅游狀態。
另外,在保護好生態資源的同時,要充分對其加以利用,比如一些大型樹木群和山區綠化帶,當地政府應該多多宣傳一些關于它們的知識,讓人們了解它們存在的重要性,并且在其周圍開設旅游景點,讓更多的游客能夠感受到生態建設的魅力。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政府應該對生態資源進行有效地保護和關注度,使它們能夠在我們的呵護下,有朝一日能夠為我們所用,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旅游價值和經濟效益。
在我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都到某些利潤豐厚、工作環境良好的企事業單位中去了,他們的思想就是能夠過上更好、更幸福的日子,卻忘了對身邊生態體育環境的建設工作的重視。
首先,現代人的工作決定他們的生活習性,因為現代的一批年輕人都是在辦公室工作的,缺乏體育鍛煉;并且沒有公共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得城市的生態體育旅游建設不能夠被他們重視起來。
這就意味著搞好生態體育建設,有利于現代人更好地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增強個人體質,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更好地進行發揮。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強化自己的身體,才能使自己不被打敗。其次,又有助于使我們共同的家園能夠有更好生態環境作支撐。如果大家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都參與進來,就會使所有人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才能使生態環境建設有更大進步。
生態體育旅游建設和參與的人員,應該努力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在相關的參與人員中,無論是政府高級人員,還是建設中的普通員工,都應該提高生態體育旅游的各項基本知識的學習能力。在平時要對游客提出的問題能夠進行正確解答,并且在建設國家當中,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及時解決,這樣就能使生態體育建設更加順利。
中國的生態體育旅游發展不是靠單邊解決的,在全國各個生態體育旅游景點都要聯系起來進行整合管理。杜絕采用“一字長蛇陣”,我們要用網絡式的系統方法來進行有效發展,使生態體育旅游的建設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有其不同的亮點,把生態體育旅游從點到線,再從線到面,進行網絡系統性的管理。
政府應該策劃區域性的管理方針,在這個區域中,有一個發展最好的旅游點做代表,引導其他旅游點共同進步,其他的區域也是如此,這樣就會使管理系統化、明確化。在專門的負責人的帶動下,責任和權利都明晰,這樣就能使他們能夠做好進行統一管理、集體負責的工作。
當然,中央應該高度關注區域建設的現狀和模式,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提出整合性的意見和建議。另外,中央應該召開不定期的會議,發揚兩會風格,使區域負責人能夠代表地方在中央進行進言獻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地方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能夠及時反映到中央,經過大家共同商討,總結出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使地方區域的生態體育旅游建設能夠更好更順利地進行下去。
我國的生態體育旅游建設,是靠政府和人民群眾共同來完成的,人民群眾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生態體育建設的思想意識,使自己能夠真正在實際行動中,自愿地為其做貢獻。另外,政府更應該加強管理力度,使全國的生態體育旅游建設能夠遍地開花,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1] 楊坤.青島市體育旅游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社會體育,2008(07).
[2] 晏瑞琴,敬龍軍.我國西部生態體育旅游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前沿,2010(02).
[3] 李紅,王志成.江蘇沿海地區體育旅游資源的生態化開發策略[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