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對外貿易學院WTO研究與教育學院 于洋
中國與美國自從1979年正式建交以來,在包括雙邊經貿領域在內的許多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另一方面,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亦是不少。譬如經貿領域內,雖然雙方目前都已是彼此的極其重要的貿易伙伴,但貿易摩擦始終不絕。因此雙方領導人在互訪的過程中往往都會將貿易問題作為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單獨加以協商或出席重要的會議并就貿易問題發表演講。以中國領導人最近一次訪美行程為例,現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于2012年2月的訪美行程中于當地時間2月17日在洛杉磯出席了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并發表演講,認為“經貿合作已成為中美兩國關系的最大亮點”、“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合作的最大特點”。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化解從而有利于長遠地鞏固和擴大這種互利共贏的局面,則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在互利共贏的整體態勢下亦存在著一定的貿易摩擦,這體現在多個方面。譬如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口產品的商品結構已隨著中國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而逐漸發生了顯著變化,從以往以出口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逐漸過渡到了出口貨物中技術密集型產品占據較大份額的局面。不僅如此,“2008年11月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高技術制造業飛速發展,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這些客觀事實顯示出中國近年來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高技術制造業的迅猛發展以及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出口產品中居于主導地位。也因此中國企業于近年來逐漸成為以保護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為己任的美國337條款調查的主要對象,相關的雙邊貿易摩擦亦由此而來。
自中國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中美雙方在處理貿易摩擦時除了雙邊談判協商之外又多了一個運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加以解決摩擦糾紛的途徑。而這方面的發展情況又已成為眾多學者所著重關注的焦點。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中真正地進行正面交鋒始于2004年3月美國作為申訴方就中國對集成電路增值稅問題向中國提起磋商請求。在2006年3月,美國又作為申訴方就中國對進口汽車零部件所采取的某些措施向中國提起磋商請求,而且由于中美雙方在該案中的爭議較多,因此該案在WTO爭端解決程序中進行得較為充分,即不僅設立了專家組而且還經過了上訴機構審理從而形成了上訴機構報告。2007年中國作為申訴方就向美國出口的銅版紙遭受美國征收反傾銷稅所提起的磋商請求,雙方隨后就中國向美出口的銅版紙是否存在傾銷而展開了辯論。緊接著,在該案尚未有定論的2008年,中國又作為申訴方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針對美國的反傾銷法提起磋商請求。而美國亦不甘示弱,于2008年12月作為申訴方向中國提起磋商請求,認為中國的某些貿易政策為中國相關企業提供政府補貼。不久之后的2009年4月,中國又作為申訴方就影響中國禽類產品出口至美國的某些措施向美國提起磋商請求,認為這些措施違反了WTO中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農業協定的相關條款。僅僅兩個月后,美國又作為申訴方向中國提起磋商請求,認為中國就若干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違反了WTO的相關規則。而中國亦于同年9月作為申訴方就美方提高某些產品的關稅向美國提起磋商請求,認為美國就中國出口至其境內的輪胎課征的關稅的稅率超過了可允許的最高限額并從而違反了WTO的相關規則。
雖然并無直接證據表明雙方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你來我往地互相就對方的某些貿易措施發起爭端解決在性質上屬于貿易報復與反報復,而且上述中美雙方近年來在WTO爭端解決機制內頻頻交鋒雖然也還算不上是大規模的貿易戰,但無可否認的是從一個側面既反映出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在互利共贏的整體態勢之下的仍存在著需要雙方給予足夠重視的貿易摩擦,同時也說明WTO爭端解決機制日益為中美雙方所共同重視并將之視為解決貿易摩擦和糾紛的重要的有效途徑。從更深層次而言,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從雙邊的角度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通過政治、經濟和法律性質的多種方式和途徑加以鞏固和發展,而且還需要共同為構建和諧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而努力。譬如對于WTO爭端解決機制這一有效的貿易摩擦解決方式所賴以生存的整個WTO制度體系的長遠發展,中美雙方亦應本著互利共贏的宗旨而使之持續健康地不斷深入發展。
目前,從2001年即啟動的宗旨是促進WTO成員削減貿易壁壘并通過更公平的貿易環境來促進全球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多哈回合談判仍然處在僵局之中,但本文認為,這樣的局面是暫時的,WTO并不會由于多哈回合的暫時受挫而逐漸衰頹甚至是消失。恰恰相反,WTO的153個成員雖然各有不同的利益關注點而且還會在身為WTO成員的同時可能根據自身的需要而簽訂一定數量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等,但作為歷經六十余年的努力所發展至目前狀態的世界上唯一具有全球多邊性質的貿易組織,WTO似乎不可能由于多哈回合目前暫時出現的僵局而徹底崩潰,其還會繼續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并在今后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畢竟,各成員都很清楚,一旦WTO制度體系就此終結,則以往為之付出的種種努力都將成為經濟學意義上的“沉沒成本”。而且包括WTO爭端解決機制在內的WTO(及其前身GATT)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經過六十余年的制度發展演化,目前似已形成一種新制度經濟學意義上的“路徑依賴”之局面,即形成了“在制度的環境中,源自于最初狀態對于隨后的發展變化的所產生的鎖定效應。”也就是說,由于WTO制度體系發展歷史的軌跡、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等因素的影響和決定,該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其后的發展路徑將在很大程度上被“鎖定在之前的方向和范圍內”。因此,以WTO成員為主的世界上的主要貿易參加國應該不會也沒必要由于多哈回合的暫時受挫而徹底放棄WTO而另起爐灶。
因此,這更加充分說明了中美發展雙邊經貿關系應對雙方所共處于其中的WTO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WTO爭端解決機制所做出的裁決亦應給予適當的尊重,這樣才能在不斷地優化外部發展環境的前提下鞏固和發展健康與可持續的雙邊經貿關系。而如果換一個角度觀之,上述中美雙方近年來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就經貿領域內多方面事項提起爭端解決,則正說明了中美雙方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重視。而且由于WTO爭端解決機制這一解決方式并非著重于發展法律解決技巧而是主要通過準司法途徑解決貿易糾紛且充分支持爭端雙方通過協商達成一致,因此不難預測,中美雙方今后在持續深入地發展雙邊經貿關系的過程中仍會將WTO爭端解決機制作為解決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而且對于WTO爭端解決機制而言,由于目前的制度構建并非完美無缺,中美雙方通過爭端解決案件亦能更加客觀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不足之處,也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提出修改完善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提案,并從而促進這一爭端解決機制的更加完善。而這一爭端解決機制的不斷完善則又反過來能夠有益于妥善有效地解決中美經貿關系中出現的貿易摩擦,這無疑是我們所應追求的良性互動。
[1] “習近平出席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并發表演講”,載于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ldhd/2012-02/18/content_2070374.htm.2012,2,18.
[2] 參見“國家統計局:中國高技術制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二 ”, 載 于http://www.cacs.gov.cn/news/newshow.aspx?str1=2&articleId=46480 2012,2,18.
[3] Chad P. Brown, U.S.-China Trade Conflicts and the Future of the WTO, 33 Fletcher F. World Aff. 27, 33(2009);Stuart S. Malawer, United States-China Trade Litigation in the WTO, 28 Va. Law. 27,31 (2007).
[4] Ménard , Mary M. Shirley, Handbook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Claude Springer,2007,p812.
[5] Ariel Dinar,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f Water: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and Performance,Edward Elgar,2004,p27.
[6] 韓立余.既往不咎——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M].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