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 王瑞 林鴻熙
商貿服務業涵蓋非常廣,與社會公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主要是長期以來由商務部門為主管理的、與企業商務貿易活動以及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租賃業、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以及物流業、典當業、拍賣業和部分娛樂業等其他服務業。近幾年,莆田市城廂區商貿服務業有了長足發展,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但與福建省內先進水平相比較,商貿服務業建設還處在較大的差距和問題。
輕商重工的舊觀念依然存在,一說投資就是工業的投資,一提發展就是工業發展,過于強調生產對流通和消費的促進作用,輕視了流通和消費對生產的帶動作用,過分地強調商貿服務業的自由發展,淡化了政府的引導和積極推動作用。
近幾年出臺了不少針對商貿服務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但與工業優惠政策相比較,還存在涉及面不寬、針對性不強、力度不大、發展規劃相對滯后等問題。
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新建商貿服務業項目也隨之增多,但項目相關配套輔助設施偏少,制約了商貿業的快速均衡發展。在軟環境配套上,除商品流通這一基本領域外,商貿服務業還應圍繞旅游與文化、休閑與娛樂、觀光與體驗等多種消費模式于一體,拉長產業鏈條,積極培育新業態商貿項目。
商貿服務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數量上已大幅增加,但在結構上依然缺乏規模大、層次高的大型商業區,中等規模及以上的商貿企業在數量上偏少,阻礙了商貿服務環境品質的提升。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偏低,形成商務服務業企業個體規模小,競爭力弱。主要原因是傳統行政理念及大包大攬的做法導致商務服務市場化、產業化發育不良。部分行政部門代替企業招商引資,其實就是政府行為替代了商務服務業中的中介服務業、咨詢服務業的功能。因為市場發育不足,商貿企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才導致市場化和產業化程度偏低,商務服務業企業個體規模偏小,競爭力偏弱。
近年來商業網點迅速發展,但是商業網點分布構成顯現“兩多、兩少”特征:一是城關總量多,場街網點少。與城關相比,場街商貿流通業市場存在網點偏少、設施簡陋、檔次偏低、服務功能差、大型連鎖超市還沒有完全延伸到場、街、村等問題;二是一般網點多,專業網點少。普通零售類網點較多,倉儲物流類網點較少,缺少骨干大型專業市場、現代農產品流通、現代倉儲物流配送等功能性、必需性網點,現有商業網點的聚合輻射功能明顯不足。
商貿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就業增長的新動力。“十二五”期間,要加快城廂區商貿服務業發展,按照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要求,積極推進城廂區商貿業的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建設,不斷完善業態布局和功能拓展,實現商貿業布局結構、經營結構、業態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商業設施更加先進、商業功能日趨完善、商業特色日益鮮明的商貿格局,進一步擴大商貿業的輻射范圍,打造莆田市現代商貿中心。
一是大力發展以梅園路、文獻路、福廈路和荔城大道、學園路、勝利路為主軸的“田”字型中央商務區。以大型城市綜合體為據點,通過發展已落戶城廂區中心城區的文獻廣場、天龍世紀廣場、正鼎商貿城,以及正在建設中的萬達廣場、正榮財富中心廣場、木蘭聯創國際廣場,擴大各類大型商貿零售龍頭企業的規模,增設分店,擴大城區商貿流通圈,進一步凸顯我區中心區核心地位。積極整合木蘭溪北岸現代中央商務區、樟林片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和酒店業總部經濟區的商業資源,形成現代經濟核心商業區,完善核心商業區購物、觀光、休閑、餐飲、文化、娛樂的綜合消費功能,強化核心商業區的領導地位,打造莆田市高檔消費中心,形成莆田市的對外商貿窗口;二是加大力度投資莆田市城廂區的商業重鎮——華亭鎮;三是積極培育特色商業街,在商品自發集聚的基礎上,加以引導、推動、宣傳,集中發展荔城大道餐飲一條街、壺山西路裝璜裝飾一條街,莆陽路與荔城南路之間的“L”型汽摩配件及汽車銷售服務專業一條街等商業特色街;四是鞏固提升月塘社區、筱塘社區、南園社區、北磨社區等省級以上商業示范社區的發展水平;五是積極擴大莆田市鳳凰百貨公司、家樂福超市、永輝超市、新華都超市、胖太太服飾梅園品牌店、復茂食品等商貿代表性企業的規模。鼓勵錯位經營、特色經營和集中經營,形成高低并存、次序井然的商業空間結構;六是加快鄉鎮服務業經濟發展步伐,借助萬村千鄉、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惠民工程的網點建設,更加完善鄉鎮商貿流通體系,消費層次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一是通過調整規模小、檔次低、管理差的經營主體的經營形態,將其重點建設成一批大型品牌商貿項目,如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文獻廣場現代空中步行街、正鼎·日出商貿城、正榮財富中心、香港聯創商貿大廈及寫字樓、萬科集團總部區和下黃綜合商務區,沃爾瑪大型零售業、圣恒通建材綜合市場、天虹百貨商場等項目,以品牌商貿項目的高端經營形態為載體,引進品牌餐飲,加快培育星級酒店,提升我區餐飲住宿產業水平,加快零售巨鱷入駐,提升傳統零售業,加大品牌商品的銷售比重,優化商品供應結構,增強城區商業中心的集聚與輻射能力;二是繼續加強和完善連鎖經營,推廣直營連鎖、特許連鎖和自愿連鎖三種連鎖形式,鼓勵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連鎖形式,推動企業通過合股、收購、兼并、股權置換等資本運作形式發展連鎖商業,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先進管理技術擴大盈利空間,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向外擴張;三是大力發展貿易中介,尤其是與世界市場業務相關的國際貨運代理,促進商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做好城廂區商貿業“走出去”的工作;四是培育集貿易功能、金融功能、開發功能、信息功能與組織功能于一身的綜合商社,推動其使用現代物流系統,完善對外采購、運輸、銷售和集散,擴大商貿業的合作和競爭范圍。
一是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的運用,培育市民網上購物的消費習慣,提高商貿業網上交易的比重,鼓勵城廂區各企業建設有實際交易功能的網站,發展安全支付的模式,擴大商業交易空間,將商業觸角伸向國內和國際市場;二是大力發展拍賣、競買、倉單等現代商貿交易方式,變革落后的商品流通形式,促進商貿交易方式多元化,加快傳統商貿業向現代商貿業轉型;三是大力發展會展交易,推動面向消費者和商家的主題會展,鼓勵本地會展交易和對外會展交易,建設多樣化商貿交易平臺,全面推動商貿結構的升級。
一是重視對核心商業區、華亭鎮、特色商業街、商業示范社區、商貿代表性企業基礎設施的改造,積極推動多元化的流通方式,構造要素流動通暢、人群行動自由、商品集散迅速的商貿網絡;二是加強商貿區的營銷,綜合使用報紙、電視、互聯網、露天廣告等媒介,通過開展明星訪問、T臺時裝、文化論壇等吸引公眾眼球的活動,擴大核心商業區、華亭鎮、特色商業街、商業示范社區、商貿代表性企業的知名度,吸引本地和外地消費者集中,支撐不同檔次商品需求,銜接國際時尚和高檔商品的市場;三是加快商貿業誠信體制建設,完善網絡支付安全認證體系,開辟針對場上交易和網上交易問題的綠色解決通道,增強消費者購買信心,完善購物軟環境配套;四是加強政府對企業連鎖化、股份化、規模化的引導,通過財政、稅收激勵等方式推動商貿經營主體的高度化。強化招商引資平臺,擬從創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載體、提升招商質量等方面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新項目集約園區空間,瞄準大企業、大集團的投資趨向,著重引進項目入駐文獻廣場、中央商務區等,積極促進民資、民智的回歸。
結合舊城區改造和新城區開發,高起點布局總部經濟區,重點發展樓宇經濟。一是在城區東部:突出馬巷片區、舊體育場、龍德井片區改造重點,結合人和新天地地下商城建設,打造中央核心商務區;二是在城區南部:突出霞林片區改造,建設高級寫字樓,木蘭溪沿岸規劃建設金融商務區、文化休閑等總部經濟、建設木蘭溪兩岸濱溪新區。
[1] 黃冬英.莆田市服務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金融經濟,2008(10).
[2] 張志剛.關于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的若干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1(14).
[3] 俞國琴.城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J].上海經濟研究2004(12).
[4] 張志等.莆田市服務業發展困境與對策探討[J].中國商貿,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