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維琴 徐文玲 豐秀
壓瘡是長期臥床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壓瘡不但令病情加重,延誤治療,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醫療費用,還會引起嚴重的感染而致患者死亡[1]。跟蹤調查發現,患壓瘡的患者1/3在住院期間死亡,超過半數在出院后第2年內死亡[2]。因此壓瘡的防治重在預防。近年來,臨床一線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均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本文從執行層面和管理層面將壓瘡預防措施予以綜述,以期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具備良好的壓瘡預防思路,降低壓瘡的發病率。
1.1 識別高危患者 建立良好的風險評估量表是做好壓瘡管理的第一步。正確識別壓瘡風險,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增加醫護人員對壓瘡問題的重視,都依據于良好的風險評估表[3]。良好的壓瘡預測工具應具備高敏感性,特異度和良好的預測值且使用方便[4]。國外使用過壓瘡危險評估表至少17種以上,近年來,國內一些醫院也開始應用上述評估表來預測患者的壓瘡危險[5]。Braden.Norton.和 Waterlow 3種評估表是國外用于壓瘡危險的主要工具。王艷等[6]比較了3種評估表條目發現,Norton和Broden評估表僅包含基本的壓瘡危險因素,認為Waterlow評估表在老年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人群中具有較好的預測能力,臥床時間,食欲減退或吞咽困難,血清白蛋白,小腿圍,營養支持途徑,飲食類型,體質量是老年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7]。陳云超等[8]總結術中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疾病因素、患者類型、手術類型、手術時間、手術體位、術中低血壓、溫度、濕度等。因此臨床不論用什么量表,對患者的評估都應是持續的,個體化的。尤其是病情變化時,預防措施要以評估的結果為依據[9]。
1.2 變換體位的技能 護士的壓瘡知識與態度將影響其對壓瘡預防和治療的實踐[10]。預防壓瘡最簡單的方法是對臥床患者每隔2 h改變一次體位,傳統方法為患者仰臥位到左側臥位90°再右側臥位90°交替進行。王志燕[11]等觀察并比較了10例長期臥床高齡患者發現:側臥90°皮膚受壓后發紅部位數及發紅平均面積數均大于側臥30°,側臥前后10 min與30 min,心率、血壓均有所升高。由此可見,側臥30°對皮膚受壓部位預防壓瘡的效果優于側臥90°,同時護理人員應重視翻身時患者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熟練翻身技術,翻身盡可能縮短時間,將要移動的負荷接近自己的重心,以直線的方向移動患者,注意患者的身體各部分位置,避免拖、拉、扯、拽患者,翻身的幅度盡可能小,各項操作宜在進食前進行,進食后30 min內避免翻身。
1.3 防壓用具的正確使用 研究表明:患者皮膚受壓的可容忍度為26.7 kPa,交替或減壓氣墊床可使患者的皮膚平均峰壓維持在皮膚受壓的可容忍度范圍內[12]。因此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避免剪切刀和摩擦力的預防措施包括保持床面清潔干燥和平整,翻身動作輕柔不拖拉,但氣墊床在減小摩擦力,剪切力方面并不起作用[13]。因此單一使用氣墊床預防壓瘡有其局限性。護理人員在臨床實踐中也自制了一些防壓用具,如骨盆護理兜[14]、自制簡易水墊[15]、自制減壓圈[16]、自制黍子墊[17]、新型翻身枕[18]、足部防壓裝置[19]、分離式氣圈[20]等,展現了護理人員的聰明才智,在壓瘡預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創立預警管理系統 預警管理是對管理失誤現象進行早期警報和早期控制的管理活動,是一種研究如何識錯,防錯和治錯的系統管理方法。江華容等[21]將此理念用于壓瘡預防,通過高危患者床頭增加紅色危險標識,提示各班護士重視壓瘡預防,建立壓瘡預報,制定壓瘡預防質量評估指標,壓瘡預防效果的質量跟蹤檢查與指導措施保證警示作用持續有效。護士長對壓瘡評估工具的應用、壓瘡預防措施進行培訓,造口師幫助護士更新壓瘡預防和治療相關知識,高危患者壓瘡發病率由2008年35.07%下降至2009年15.02%,證明預警管理應用預防壓瘡發生是有效的。廖春紅等[22]將標識牌系統用于神經內科臥床患者壓瘡管理,比較使用標識前后患者壓瘡發生率,使用后壓瘡發生率顯著下降。這是預警管理系統壓瘡管理中的又一實踐。蔣琪霞等[23]設計壓瘡預警管理項目,通過小組工作方法,促進了全院壓瘡預警管理項目的實施,提高了臨床護士壓瘡危險預測的準確率及預防措施的規范性。
2.2 防壓瘡器具的更新 康惠爾傷口護理系列中的透明貼、透明骶尾貼、增強型減壓貼其成分為水膠體,通過皮膚氧分壓的改變,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減少受壓部位剪切刀,同時能吸收皮膚分泌物,保持皮膚正常PH值及適宜的溫度,能預防護理1期壓瘡。[24]賽膚潤是一種按摩油,含有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棕櫚酸,硬脂酸,植物固醇和維生素E,這些成分可增強受壓處皮膚的耐摩擦力,緩解局部皮膚受壓的紅腫現象,使用藥物后,可在表皮形成一層保護膜。同時通過按摩,使藥物滲入軟組織后促進局部血運,改善缺血缺氧狀況。李玉[25]將其用于長期臥床及翻身困難的患者,觀察了近百例患者,無一例發生壓瘡。動力式防壓床[26]解決了臨床因疾病所致不能翻身和醫療性限制翻身的臥床患者的需求。管理者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予以引進。
綜上所述,雖然壓瘡是護理研究需攻克的“頑癥”。但只要全體護理人員在壓瘡管理中,更新護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更新壓瘡預防理念和知識,更新預防措施和器材,就一定能消除引起壓瘡的不利因素,降低難免壓瘡的發病率。
[1]何金愛,林清然.實施預防壓瘡“四化”管理成效.護士進修雜志,2004,19(7):613-614.
[2]蔣琪霞.傷口護理臨床實踐指南.第一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15.
[3]段征征,劉義蘭.ICU患者壓瘡研究進展.護理學雜志,2010,25(17):88-89.
[4]王彩鳳,匡秀蘭,陸秀文.兒童壓瘡兒報系統的實施評價.護理研究,2007,21(9A):2337-2339.
[5]蔣琪霞,劉進玲,陳芳,等.應用Bradon計分表預測及預防壓瘡的護理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3-4.
[6]王艷,陳慧敏,袁方.3種評估表對消化科老年患者壓瘡預測效果的比較.護理學雜志,2010,25(19):12-14.
[7]王艷,陳慧敏,袁方等.營養相關指標對老年患者壓瘡發病率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11,26(7):1-4.
[8]陳云超,唐曉娟.手術中壓瘡高危因素分析及防護進展.護士進行雜志,2010,25(8):1358-1359.
[9]蘇春燕.ICU病人壓瘡危險因素及其評估工具.護理研究,2005,19(9A):1695-1697.
[10]謝小燕,劉雪琴.對護士壓瘡預防相關知識現狀的調查.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67-68.
[11]王志燕,朱曉群,楊晶,等.不同翻身角度對老年患者皮膚受壓及生命體征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9,24(7):581-583.
[12]廖燕,葉磊,李小英.交替性減壓氣墊床對危重病人皮膚減壓效果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2):1132-1133.
[13]葉磊,廖燕.氣墊床對臥床病人局部受壓程度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69-370.
[14]張燦芬,任道強,余天芬.多功能骨盆護理兜在骨科病人中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92.
[15]王飛華.自制簡易小墊預防壓瘡.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94-95.
[16]蔣艷麗,陳紅,王曉紅,自制減壓圈在整形外科患者中預防壓瘡的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146.
[17]張美榮.黍子墊在預防壓瘡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6,20(7B):1878.
[18]范風燕,何紅,劉霞,等.一種新型翻身枕的設計與應用.護理研究,2009,23(4A):957.
[19]郭瑩,梁雪梅,黃曉玲.防足部壓瘡裝置的研制及應用效果.護理研究,2009,23(3A):644.
[20]龐景霞,楊維曉,麻會玲,等分離式氣圈防褥墊的研制及臨床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3,18(6):501.
[21]江華容,廖健敏,彭敏.持續壓瘡危險預警管理的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87-589.
[22]廖春紅,唐霞珠,黃北南.評估標識牌標識系統在壓瘡風險管理中作用.護理學雜志,2010,25(7):23-24.
[23]蔣琪霞,劉云,劉亞紅,等.小組工作方法在壓瘡預警管理項目實施中的應用探討.護理研究,2010,24(7A):1701-1703.
[24]何華英,杜峻,王素芳,等.壓瘡危險因素預測及預防護理研究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5,20(9):803-805.
[25]李玉.用賽膚潤預防壓瘡.護理研究,2008,22(7B):1843.
[26]郭忠英,周靜,潘柳文.動力式防壓瘡床的研究設計.護理研究,2010,24(12A):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