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馨
(天津南洋工業學校 天津 300350)
中職車工實訓教學中德育的有機滲透
劉洪馨
(天津南洋工業學校 天津 300350)
結合教學實踐,針對中職德育課主干課程的局限性,對中職車工實訓教學課中有機滲透德育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指出在學生實踐中完成德育滲透,研究車工實訓教學課德育有機滲透的方法和特點,以完善德育在車工實訓教學課的延伸。
中職;車工實訓教學;德育;有機滲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科教師均要教書育人,遵循教學的教育性規律,寓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把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看作是一項重要任務。《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提出:文化課教學應結合課程特點,遵循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按照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掘德育因素,有機地滲透德育內容。
對于專業課來說,在大德育觀的框架下,道德的完善比技術和職業訓練更為重要。因此,專業課滲透德育內容,同樣也能發揮德育的教化作用。針對中職生的特點,如果具體、靈活、有效地穿插德育,將德育與車工實訓教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筆者認為可從下列幾方面進行。
中職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于各種專業知識學習,他們的一些思想問題(例如學習目的、動力和專業思想等)總會在教與學的活動中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在車工實訓專業課的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介紹專業領域的現狀、發展動態以及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讓學生熟悉自己的專業,培養專業興趣,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列舉往屆機電和數控專業的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所做出的成績和愛崗敬業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熱愛本專業的熱情,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堅定信心,奮發努力,并使他們懂得只有學好知識技能、做到德才兼備,將來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為國家多做貢獻,也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深入挖掘教材,實施唯物辯證觀教育 在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處于明顯的位置,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在《車工實訓》教材中,充滿著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因此,可先在各章中深入挖掘教材,在此基礎上將它們分類、歸納,進行再加工,以形成一定的德育滲透要點。如對車削加工中產生積屑瘤的認識,既要看到它給我們帶來有利的一面:積屑瘤保護刀尖,增加刀尖強度,適用于粗加工,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降低尺寸精度和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積屑瘤對精加工是不利的;介紹車削外圓時,增大切削速度,可以改變外圓的表面質量,相應的背吃刀量應適當減小,總結出“事物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統一”這一唯物辯證法觀點;從子課題的訓練方法和技巧到綜合技能的訓練方法和技巧,說明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從特殊到普遍”這一規律;加工軸類零件時外圓、切槽、外錐、螺紋的加工方法和技巧,同樣也可以轉換為套類零件的加工方法和技巧,這說明“事物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等。在教材中還蘊含著許多類似的唯物辯證觀。挖掘出這些分散的德育因素以后,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再使其形成一定的系列,就為車工實訓專業課教學滲透德育提供了較好的素材。這樣,學生能感受到課堂中蘊含的質樸、辯證之美,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升華。這些將為學生全面協調的發展,形成科學世界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教師率先垂范,實施思想品德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有一個精辟的論述:“決定一個學校辦學的方向不是校長,而是每一個教員。”這一論述闡明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決定作用。因而,教師隊伍的師德教育對于整個學校的學習風氣起著很大的影響。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認真備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用高度的敬業精神感染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用精辟的分析、形象的比喻、巧妙的啟發、嚴密的推理、生動的語言、精心的板書盡量體現學科中美的神韻;用深入的思考、頑強的探索、嚴格的規范、準確的計算、感人的故事盡力體現學科的精神。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而且在潛移默化中能受到科學精神和美的陶冶,從教師身上體會到責任感、敬業精神等做人的道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中職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實施品德教育的重要保證。它來自于教師學術水平與道德情操的完美統一。我們要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
實施道德養成教育 應把握本學科性質和特點,在滲透德育時,充分發揮本學科優勢,增強生動性。中職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世界觀和人生觀正在形成,他們不停地在思考、選擇和探索。教師應用心在每一堂課滲透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做事的認真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在車工實訓專業課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專業課的實用性,既教會學生做事,更教會學生做人,做好學生做人與處世的初步教育,促進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它不僅表現在學習上,還滲透到一個人的一切活動之中。正如美國暢銷書作家杰克·霍吉(Jack D Hodge)撰寫的《習慣的力量》中所說:“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在學科德育的滲透中進行學習規范的養成教育是首要的。新課標中強調建立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的評價體系。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在車工實訓教學中可以將以下方面作為評價學生的項目。(1)學習用具的齊備;(2)使用工量具的擺放;(3)學生個人儀表,如工作服的穿戴;(4)上課聽講狀況;(5)實際操作作業完成情況等。這樣,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由“學會”到“會學”,形成良好的學習規范,達到“樂學”,最后走上終身學習的道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應該是道德的核心,人的愛的需要,是產生偉大精神的源泉;愛的教育應當是整個德育的主旋律。”他還說過:“教育是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接觸。”關愛教育則是催生心靈花朵的陽光,教育的真諦就在于用愛給每一個學生鋪就通向幸福未來的道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于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優化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實施關愛教育,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鍛煉學生的意志,有助于學生克服的自身缺點,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實施關愛教育,構建學生間的和諧要提倡文明與合作,使學生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增強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同時,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學會一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與同伴正常有效交往的方式和技巧。發揮學校德育干部隊伍的指導作用和學生干部隊伍的自律作用,積極穩妥地糾正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當行為和方式,使學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平等互助的人際關系。
應對每一輪新參加實訓的學生進行實訓前動員,頒發優秀學生證書,以激勵學生。每一輪開展多樣的技能比賽,每年舉行一次校技能大賽,增強學生拼搏精神、競爭意識、抗挫能力、創新能力,培養敢想、敢干、敢冒尖的精神。
教學過程是一種人際交往過程,本身充滿著無數的道德互動,教學過程必然是學生道德實踐的重要方面。以信任、關懷、合作建立師生關系,以豐富的教學媒體創設教育情境實現情感化教學,是實現過程滲透的重要條件。此外,還要發揮學科特色,實現真善美的融合。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美育的目的不在培養藝術而在培養美好的人”。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日常生活中,規范和制度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都會有它的規章制度。今天,中國的公司逐漸向制度化管理過渡。在這樣一個時期,規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規范和制度是組織正常運營的最基本保證。公司的每一個部門,都會依據本部門的職能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以保證本部門工作順利而高效地進行。所以說,作為企業中的一員,做為一名職業人,不論你是誰,都應該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個人的職業素質,企業才能做大做強。
近年來,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率不斷提高,但就業穩定率還有待提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不能吃苦、不愿吃苦,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部分學生紀律意識差而被用人單位辭退。針對這種情況,車工實訓專業課教學中特別應強調紀律教育,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自由與紀律、民主與法制、組織紀律與規章制度、強制手段與自覺遵守的關系,從而增強學生的紀律和法制意識。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可見,“教書”、“育人”二者在教育中同等重要,教師不可忽視其中的任何一方面。總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寓德育于車工實訓專業課教學中,才能培養品質健全、心理健康、對社會有用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1]張玉萍,肖鵬.淺談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J].科學教育前沿,2010,(9).
[2]陸標.學科中的德育滲透之我見[J].廣西教育,2005,(1B).
[3]劉湘萍.淺淡物理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OL].[2011-04-03].http://www.cnsyzx.net/newsshow.asp?id=164.
G712
A
1672-5727(2012)05-0124-02
劉洪馨(1979—),女,天津市人,天津南洋工業學校教師,中學二級教師,車工技師,主要從事車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