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科
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術后恢復快、復發率低、術后疼痛輕等優點,是符合生理解剖結構的理想的疝修補術式。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應用該術式治療32例嵌頓性腹股溝疝,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做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組32例均為男性,年齡53~82歲,平均68歲。均為單側腹股溝斜疝嵌頓。疝內容物為小腸25例,大網膜7例。疝內容物嵌頓時間為5~36 h,平均為9 h。合并前列腺增生20例,冠心病、高血壓15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3例。臨床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并伴有明顯疼痛,19例出現腹痛,13例出現腹脹、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其中3例伴嘔吐。32例均無腹膜刺激征。
1.2 手術方法 入院后立即行術前準備,對有脫水、電解質紊亂的患者迅速補液糾正,老年患者注意改善心功能,常規應用抗生素,行急診手術。32例全部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采用美國巴德公司生產的網片及錐型網塞。手術切口為常規腹股溝疝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顯露聯合肌腱和腹股溝韌帶,顯露并剝離疝囊,打開疝囊,松解嵌頓內環口解除其對疝內容物的壓迫,檢查疝內容物,確認疝內容物無壞死,將疝內容物還納腹腔并吸凈積液。游離疝囊至疝囊頸部,橫斷疝囊近端關閉,重建一個完整的疝囊,大小約為內翻后恰巧可容網塞。遠端疝囊曠置。如果疝囊不大,則切除遠端疝囊。將修補網塞與重建的疝囊底部縫合固定,然后用網塞將近端疝囊自疝環頂回腹膜腔,于內環口水平將修補網塞外葉瓣與腹橫筋膜縫合固定4~6針。在精索后方置入適當修剪過的網片完全展開并固定,避免卷曲,網片開口在精索后方縫合1針,重建內環,注意重建內環松緊適宜。網片內側覆蓋恥骨結節和直疝三角,四周與腹股溝韌帶、聯合腱及恥骨梳韌帶固定,仔細止血后,逐層縫合手術切口。術后切口沙常規袋壓袋,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全組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手術時間50~120 min,平均為85 min。術后尿潴留6例,留置導尿24~48 h后自行排尿;陰囊輕度血腫5例,給予陰囊抬高、理療后緩解。術后住院7~10 d。無手術切口感染病例。本組病例隨訪3~36個月,無一例復發。
嵌頓性腹股溝疝是外科常見急腹癥,常發生于腹內壓驟增之后,應行急診手術治療。目前,隨著對腹股溝區解剖及疝發生原理的深入認識和醫學材料科學的不斷發展,無張力疝修補術已較廣泛應用于無腸管壞死、穿孔的腹股溝嵌頓疝患者[1]。我們使用的巴德補片采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異物反應小,它與組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時補片內的空隙均大于10 μm,中性粒細胞能自由出入,不適宜隱藏直徑1 μm的細菌,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2]。本組32例嵌頓性腹股溝疝行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選擇的均是疝內容物無壞死的病例。手術后均痊愈,無復發,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總結本組病例,我們認為在手術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②術中打開疝囊前,應妥善保護切口,以免污染。③準確判斷嵌頓內容物活性,對于疝內容物已壞死、有局部感染的,建議不再一期行無張力疝修補。④對于因麻醉自動還納入腹腔的嵌頓疝內容物應仔細探尋,避免遺漏。⑤手術分離疝囊時應操作細致,對創面徹底止血,防止術后出現切口血腫及陰囊血腫,必要時可考慮放置引流,對于較大的疝囊,可將疝囊中間切斷,遠端疝囊曠置,避免過多的剝離。⑥重建的疝囊應與網塞應匹配,將網塞頂端與重建疝囊底縫合后填入疝囊內,網塞外葉瓣再與周圍韌性組織縫合,可以達到牢靠的固定效果。⑦適當修剪平片邊緣以適合具體的患者,確保鋪平,并牢固固定在腹股溝韌帶、聯合腱及恥骨梳韌帶上,能夠有效地避免復發;8術后抬高陰囊,切口壓沙袋12~24 h;10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3~5 d,防止切口感染。11對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及早行保留導尿,避免術后排尿困難。
總之,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嵌頓性腹股溝疝,手術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1]韋曉遠,莫世源,黃東,譚飛.成人嵌頓性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168例體會.腹部外科雜志,2010,23(6):360.
[2]孔祥林,楊新平,郝明利.無張力疝修補治療腹股溝疝.中華綜合醫學,2003,4(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