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循環內科的常見急危重病,常可導致患者發生心源性死亡[1]。通過相關的化驗檢查來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存在是對臨床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近年的研究發現,BNP在心室功能障礙時變化非常敏感[2]。作者通過此研究,旨在探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鈉尿肽的水平檢測及其與心功能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住院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為觀察組。診斷符合Frammingham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標準。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45~74歲,平均(63.5±8.3)歲。原發病為冠心病15例、高血壓心臟病24例、風濕性心臟病12例、擴張性心肌病5例、肥厚性心肌病4例。按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Ⅰ級12例,心功能Ⅱ級19例,心功能Ⅲ級16例,心功能Ⅳ級13例,30例健康對照者均為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1~72歲,平均(67.2±9.6)歲。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清晨空腹用EDTA抗凝管采集靜脈血2 m l,靜置在室溫下30 min,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出血漿待檢。采用美國雅培公司的AXSYM全自動免疫分析儀測定BNP,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說明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分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q檢驗,技術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CHF觀察組患者與健康對照組BNP檢測結果比較CHF觀察組患者BNP檢測結果為(856.8±236.8)ng/L,健康對照組BNP檢測結果為(46.3±29.2)ng/L,CHF觀察組患者BNP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BNP水平,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CHF觀察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級BNP檢測結果比較CHF觀察組心功能Ⅰ級患者BNP為(129.4±186.5)ng/L;心功能Ⅱ級患者BNP為(552.4±104.6)ng/L;心功能級Ⅲ患者BNP為(752.4±138.7)ng/L,心功能Ⅳ級患者BNP為(972.6±143.7)ng/L,CHF觀察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級組間BNP檢測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每個患者的BNP的對數值進行相關性比較,相關系數r=0.895,t檢驗顯示P<0.01,說明BNP的濃度與心功能分級呈正相關。
1988年日本學者sudoh首次從動物腦內分離出BNP,研究發現,其為含有32個氨基酸的多肽,是心鈉素中的一員,具有利尿、利鈉、降壓和擴血管作用[3]。進一步的研究發現,BNP主要是由心室分泌的,心室的擴張和壓力超負荷導致BNP的釋放,BNP是預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的敏感指標[4]。黃江渝等研究表明,BNP可用于急性心梗的危險分層和預后評價。本組研究表明,CHF患者與健康人BN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心功能分級患者BNP檢測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BNP與心功能分級呈現正相關。
綜上所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明顯升高,能夠敏感的反應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變,可作為診斷心力衰竭、準確的評價心功能、治療效果的客觀指標。
[1] 趙剛,劉偉昌,李靜.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構藥物干預效果.實用心肺腦血管疾病,2010,18(08):1071-1072.
[2] 楊文,楊萬勇.血漿BNP診斷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中國實用醫藥,2007,2(36):57.
[3] 張洪,趙施竹.BNP聯合cTnI檢測對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預后的評估價值.醫學綜述,2009,15(14):2229-2231.
[4] 李德新,賈慧敏,王清濤.BNP的測定和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6(10):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