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學院 賴啟航
廉政文化[1],又稱廉潔文化,就是通過對人民群眾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來營造一個廉潔奉公、誠信守法的社會氛圍,以達到規范和約束個體行為的目的。目前廉政文化建設已成為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研究課題,學者們主要圍繞廉政文化建設的內涵、作用、廉政文化建設的難點和破解以及構建廉政文化和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途徑等一系列問題展開了研究[1]。但反腐斗爭任重道遠,廉政文化建設困難重重。因此,探索廉政文化建設的有效方法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焦點。
當前我國在大力發展旅游業,而旅游的文化本質特征要求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優先發展旅游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2]。廉政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因此,近年來,在各地紀檢部門和旅游部門的推動下,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內涵運,建設了一批廉政文化旅游景點,形成了一批廉政文化旅游線路,成為廉政文化建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相關理論研究尚滯后,僅李美望提出了廉政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了廉政文化旅游的意義,提出了廉政文化旅游建設的策略[3]。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融合的理論研究滯后致使兩者的融合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因此,進行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1.1 關聯度大
腐敗文化有多種表現,如奢侈靡爛的“食文化”、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等,它們通常與吃、住、行、游、購、娛關系非常密切。據統計,在我國的大中型飯館中,70%的收入是來自公款吃喝[4]。據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披露,2009年,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開支的“三公”消費高19000億元,占整個行政開支的60%。而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涉及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個環節,旅游飯店、景區、旅游娛樂場所等通常是人們容易去、樂意去、經常去的共享社會生活空間,也是最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因此,打擊腐敗,進行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之間的關聯度很大,融合存在著巨大發展空間。
2.1.2 針對性強
廉政文化教育,以現實的視角來看,重點對象是承擔公權行使職能的企事業管理人員和公務員,他們是最有可能涉腐的主體。以長遠的眼光看,重點對象是青少年,“防腐疫苗”應從娃娃打起才能贏得主動。政治是每個人的事情,廉政文化教育還應面向全黨全社會及廣大的普通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當前,我國旅游不再是“曲高和寡”,而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最廣泛的一種社會現象。在我國眾多游客中,雖然他們的職業構成多元化,但企事業管理人員、公務員、學生、教師所占比重較大。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的融合,可以給予我國最廣大群眾最廣泛的教育,尤其對企事業管理人員、公務員、學生等旅游消費主體而言,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2.1.3 貫穿性深
在當前我國旅游熱潮中,蟄伏著旅游腐敗的濁流。腐敗對旅游的滲透已無孔不入,形成了公費旅游、賄賂旅游、黃色旅游等多種形式,致使旅游腐敗已成為我國最廣泛的腐敗,使朝陽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旅游人口大國淪為旅游腐敗大國。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相融合,可將廉政文化有機融入旅游產品的開發、制作、經營管理和旅游服務之中,使廉政文化深深地貫穿于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消費環節。游客在消費過程中,受廉政文化導向、監督、預防等功能制約,通過暗示、警示等不同方式,將廉潔的旅游消費觀、消費精神理念、消費倫理道德觀念等滲透到游客的心里,形成正確的旅游消費觀,推動游客自覺抵制黃色、灰色和黑色的旅游享受消費,從而使游客的消費行為朝著廉潔自律的方向發展,旅游消費通過廉政文化約束也得以完善提高,從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腐敗的產生。
2.1.4 資源豐富
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旅游文化中,蘊藏有豐富的廉政文化資源。如我國紅色文化中包含有“嚴于律已,艱苦奮斗,加強監督,保持優良作風”的廉潔精神;民俗文化中的鄉規民約、行業規范、家風家訓、交際習俗以及民間文藝等對廉政文化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如《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等激勵人們修身養德;茶文化中的“茶宴”是“以茶養廉”的佐證;建筑文化中的“懸魚”裝飾是官吏廉潔的代名詞……諸如此類,枚不勝舉。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相融合,有利于深度挖掘與開發旅游文化中蘊含著的廉政文化,產生一些新景點、新產品和新服務,從而充實旅游文化內容,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擴大市場需求,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促進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政治效益的全面發展。
2.1.5 方式創新
廉政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是人的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廉為榮、以廉為美、以廉為樂”的廉政文化更是一種美的社會存在。從本質上來說,廉政文化從屬于文化范疇,只有賦予其生動的形式和內容,才更具生命力。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相融合,將創新廉政文化教育方式,賦予新的形式與內容。在兩者融合中,廉政文化通常以詩詞、歌舞、書法作品、格言、傳說故事等旅游文學藝術形式為載體,按照審美的原則,依靠聲、色、情、意、形、境等靜態美和動態形象美,如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內涵、奇妙的意境,來形象、生動地再現社會政治生活,表達人們對社會廉潔政治生活的理解、情感和愿望,實現了情景交融與情景互動,使人們在旅游中感受藝術美的同時,感受廉政文化之美。這種寓教于文、寓教于游與寓教于樂的方式,有助于讓人們在旅游中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教化。
2.2.1 廉政文化建設大興其道
我國自2000年第一次提出構建廉政文化體系以來,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發〔2005〕3號)、《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中發〔2008〕9號)與《關于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意見》(中紀發〔2009〕27號)中,多次對廉政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要求,將反腐倡廉建設提升到文化的高度。
2.2.2 兩大產業政策鼎力相助
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此外,國務院還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將旅游業定位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發展。這些表明黨和政府對發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兩大產業支柱地位的確立,將為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的融合提供足夠的生存發展空間。
2.2.3 文旅結合發展推波助瀾
為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戰略部署,推進文化與旅游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我國高度重視文化與旅游的結合發展。2009年8月,文化部、國家旅游局共同發布的《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結合,有助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有助于推動中華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提升國家軟實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各地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以“樹形象、提品質、增效益”為目標,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文化與旅游結合,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為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融合帶來了新的契機。
思想觀念是行動的指南,實踐的先導。因此,推動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融合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思想認識。必須充分認識到廉政文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的先進文化、主流文化,充分發揮廉政文化在旅游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運用好旅游這個載體,有效地拓展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領域,增強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游客潛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與熏陶,形成和諧的旅游局面。
廉政文化與旅游的融合需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來提供保障。必須建立統一、協調、高效和互促共贏的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融合的管理體制,形成領導掛帥、紀委牽頭、相關部門謀劃、社會各界參與實施的管理新體制;要創新融合機制,形成以政府為主導,旅游企業為主體,游客廣泛參與為重點,科學合理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此外,還要整合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發展資金的投入,創新資金籌措和多元化投入機制。
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可以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廉政文化與旅游的融合,必須整合文化資源與人才資源。應以旅游市場為導向,充分整合分散在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學藝術等所蘊藏的廉政文化資源,提煉和發掘其中的文化主題,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構建廉政文化旅游線路,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的檔次和競爭力。同時,人才是實現產業融合的第一資源,要充分整合歷史學家、黨史專家、旅游策劃專家等人才資源,加大廉政文化及資源開發的學術研究,以人才促發展。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劑。要彰顯廉政文化旅游的特色,必須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征、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所蘊含的廉政文化內涵和精髓,結合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實踐,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人民要求,自覺地將旅游目的地的廉政文化特色體現在旅游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景區景點、購物商場、休閑娛樂場所等各旅游要素中,才能形成鮮明的廉政文化旅游特色,增強廉政文化旅游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宣傳是促進廉政文化旅游的放大鏡。必須加大對廉政文化旅游的宣傳和促銷力度,才能促進廉政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實行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聯合促銷,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開拓客源市場的促銷機制。做到促銷觀念現代化、促銷策略多元化、促銷載體立體化,促銷內容特色化,如創作與廉政文化旅游有關的精品小說、影視劇本、歌曲、相聲小品等,通過電視、廣播與網絡、旅游節慶等多種途徑與渠道進行宣傳促銷。
產業融合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已廣泛應用于旅游實踐當中。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是旅游產業發展的新模式之一。廉政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和一種優秀文化,與旅游業融合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應根據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的特點,依靠國家政策與法規的大力支持,抓住當前良好機遇,采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加大對廉政文化建設與旅游業融合的廣度與深度的研究,一定能促進廉政文化與旅游業的互動融合發展,形成雙贏局面。
[1]蔡娟.廉政文化建設研究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0(4).
[2]李美望.廉政文化旅游淺談[J].管理觀察,2010(7).
[3]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4).
[4]龍太江.防治公務接待腐敗[J].瞭望周刊,20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