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及細節管理
王紅梅
目的探討兒科護理管理中加強細節管理的意義。方法分析目前兒科護理工作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及其原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及實施安全管理措施,將安全管理應用到兒科護理中。結果減少了護理工作中的醫療風險,提高了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結論通過在兒科護理中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醫療護理質量,保障了兒童在院護理的安全,減少了護患糾紛。
細節管理;安全管理;法制教育
兒科病房收治的患兒年齡小,心理、語言、行為等發育不夠成熟,且病情變化快,癥狀不夠典型,意外事件較多,護理技術操作難度大,容易發生差錯事故。我院是一所縣級醫院,其中兒科病房有30張床位,護士15人,平均每天住院人數達38人,病區長期加床,且病種及治療復雜,且臨床護士年輕化,工作量大,節奏快,針對這一狀況,在護理工作中,細節管理更是不容忽視,工作總結如下:
兒科病房是患兒住院治療期間的主要場所,應當加強管理,我院兒科的病房面積不大,特別是在兒科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的流行季節,來我院住院的患兒多,造成病房擁擠,患兒活動空間小,達不到兒科住院病房的標準配置,并且恢復期和急性期的患兒共處一室。所以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加強病房的消毒管理,是減少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分流患兒,減少陪探視人員,保證病室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每月定期對病房做空氣細菌培養。
執行醫囑時,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對使用抗生素的患兒,一定要核對皮試藥液與所使用藥物是否一致。皮試管要求一人一針,皮試部位和劑量要準,避免造假陽性或假陰性,影響判斷結果。兒科用藥特殊性強,劑量偏小,個體差異大,加藥程序復雜,新生藥品速度快。品種繁多,劑量復雜,所以要嚴格換算劑量,且嚴格遵守藥物配伍禁忌[1]。
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護士技術水平,做到“一針見血”,為減少患兒的痛苦,盡量使用留置針,用藥過程中,使用刺激性強的藥物,一定要保證留置針順暢,密切觀察穿刺部位,一旦出現液體外滲,局部皮膚發白,腫脹,立即更換注射部位,并對滲漏部位給予25%硫酸鎂局部濕敷,減少對患兒的傷害,確保護理安全。
采集標本前做好解釋工作,取得家屬合作,各類標本的標簽打印,核對,不能出任何差錯,試管的選擇,標本的量,一定嚴格掌握。提高采血技術,減少血標本溶血,凝血機率。拒絕采集標本者,需要家屬簽字,及時和醫生聯系。
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職責,不斷強化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積極細致的護理工作,對疾病的治療和病情的恢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積極和患兒及家長溝通、交流,樹立親情護理理念,視患者為親人,盡可能的理解關心患兒,用和藹、親切、禮貌的言辭與家屬交流,用熱情、真誠、溫馨的態度服務患者,積極體現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的護理理念,應用正確的溝通技巧,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規范行為,依法維權。兒科極容易發生醫療糾紛,必須組織全科人員認真學習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行醫、用法來嚴格規范護理行為,組織醫護人員進行醫療案例討論,借鑒已發生的醫療事故,時時敲響警鐘,將法律意識納入護理管理范疇,并在護理行為中用法來保護自己的權益[2]。
兒科護理人員要做好安全隱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專業倫理水平和護理技術操作水平,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執行各項護理常規和操作規程,注重細節管理,加強對兒科病房的安全護理管理,確保護理安全。兒科護理人員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患兒提供安全、滿意、舒心的優質服務。
[1] 張鳳清,李真.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6):67.
[2] 劉新.兒科急診室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當代護士,2005,37(8):24-25.
014060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