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井賀
腸破裂在外科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致病因素很多,其中腹部損傷引起的腸破裂,病情復雜,變化快,診斷及治療不及時,可危及患者生命。自2001~2011年間,我院共收治腸破裂患者210例,對其診斷和治療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134例,女76例;年齡:17~68歲,引起腸破裂的原因:車禍擠壓及撞擊引起的損傷146例,刀刺傷27例,在施工過程中從高處墜落35例,刮宮致子宮穿孔及腸破裂2例。腹部閉合傷178例,開放性損傷32例。腸破裂患者共210例,均在積極術前準備下,急診行剖腹探查,損傷部位十二指腸11例(5.2%),空腸97例(46.2%),回腸74例(35%),結腸28例(13%)。腸管1處損傷81例(38.6%),2處損傷67例(31.9%),多處損傷62例(29.5%)。
1.2 方法 本組210均在充分的術前準備下,施行剖腹探查術。術前準備包括:積極抗休克,輸血,補液,完善必要的術前檢查,術前0.5~2 h給予抗生素應用。對高度懷疑腸破裂的患者,及時行剖腹探查,因剖腹探查既是診斷手段,又是治療目的。另外,在對腹部損傷腸破裂的治療中,危重病患者尤其注意“損傷控制復蘇”、“損傷控制性手術”的運用[1]。
手術后出現刀口感染15例(7.1%),回腸及結腸吻合口再次破裂共5例(2.4%)。210例其中治愈198例(94.3%),死亡12例(5.7%)。死亡原因:出血性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不全4例,十二指腸瘺1例,肺栓塞1例(尸檢解剖證實)。
3.1 各種暴力作用于腹部及腸管,都可以引起腸管的損傷破裂,如撞擊,銳器捅刺,高空墜落等。對腹部損傷致腸破裂的診斷,開放性腹部外傷診斷并不難,但對于閉合性腸管損傷,特別是較小的破裂口或破裂口位于腹膜外,早期診斷有一定困難,容易誤診,漏診。本組有2例患者刮宮導致子宮穿孔,損傷腸管導致腸破裂。所以在診斷過程中應結合患者外傷史及手術史,結合患者癥狀,體征及X線,B超,CT等檢查。部分患者X線腹部透視可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腹部B超檢查可探查腹腔有無積液及穿孔處大網膜包裹情況。CT檢查:可掃描腹腔積液情況及腹腔其他臟器,如子宮等損傷情況。對盡早明確診斷提供幫助。
3.2 腹部損傷致腸破裂應盡早診斷,及時手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降低死亡率。我們的經驗是對于有些復合傷病例,早期很難明確診斷,高度懷疑腸破裂,具有手術探查指征,要盡早施行剖腹探查。總結本組腹部損傷致腸破裂病例剖腹探查指征如下:①腹腔積氣積液。②腹膜刺激征: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③腹腔穿刺陽性。④腹痛,腹脹逐漸加重,體溫升高,血象升高有腹腔感染征象者。⑤持續低血壓經輸血,補液等抗休克冶療,休克仍難以糾正而難以用腹部以外原因解釋。
3.3 積極術前準備是成功手術及搶救成功的重要環節,對于休克患者應及時補充血容量,積極備血。因為在休克代償期,患者血壓下降可不明顯,但是脈壓可有明顯減小。該期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的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出冷汗、脈搏細速、尿量減少、煩燥不安等。根據患者病情,患者年齡,性別,完善必要的術前檢查,如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凝血功能,傳染病檢查以及X線,腹部B超,CT等檢查,女性患者必要時請婦產科醫生會診,行婦科檢查。術前0.5~2 h常規給予對腸道細菌敏感的抗生素,使在手術時組織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有效濃度,如果手術超過3 h,或輸血量超過1500 ml,術中可再追加應用一次抗生素。
3.4 腹部損傷手術應遵從“搶救生命第一,保全器官第二”的原則[2],腹部損傷致腸管破裂的治療越早越好。預后與術前準備情況及治療早晚直接相關。對于早期明確診斷有困難的患者,只要具備剖腹探查指征,就應盡早行剖腹探查,而不應消極等待,長時間進行所謂的觀察病情,以免延誤治療,錯過手術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手術以先止血后修補,修補以簡單有效為原則。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探查力求全面認真,不要滿足于已有發現而遺漏其他部位的損傷,應依次檢查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及全部結腸。發現破裂腸管應用腸鉗夾閉,或用濕紗布墊保護,以免腸內容物繼續流出污染腹腔。然后根據腸管損傷情況作相應處理。
3.5 腹部損傷致腸破裂在搶救治療過程中,注意應用“損傷控制手術”及“損傷控制復蘇”,特別對于嚴重創傷患者,運用這些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就是早期采取簡單有效的手術,盡量避免復雜繁瑣的長時間手術,先控制出血和感染,清除出腹腔內腸液及糞便,沖洗干凈后關閉腹腔。待患者病情平穩后,進行再次或分期手術。重癥患者,要及時查動脈血氣分析,根據患者病情,結合血氣分析結果作出對應的處理。對于休克和代謝性酸中毒患者,應積極抗休克,充分輸液以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以提高血管對活性藥物的反應。在本組嚴重損傷患者的救治中,采用以上治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6 手術結束及術后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對腹腔污染的處理,應根據污染的程度和范圍而定,若腹腔內污染不重,范圍不大,可用溫生理鹽水沖洗,不放引流管。如腹腔內污染嚴重一定要徹底沖洗,并放置有效的引流管。②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腸破裂容易引起腹腔及切口污染,特別是結腸破裂,因結腸壁薄,血液供應差,腸內液體成分少而細菌含量多,一旦糞便進入腹腔引起污染,不利于傷口愈合,術后應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③對腹部損傷致腸破裂患者,術后應加強營養支持治療,增強患者體質,提高抗病能力。有效合理的營養支持和代謝調理治療,有利于提高免疫力組織修復,改善腸黏膜屏障功能,減少腸道細菌易位[3]。嚴重創傷,感染和大手術后,患者往往產生一系列的異常代謝:包括高代謝、高分解和營養物、激素異常代謝,這些變化進一步擾亂內穩態,影響能量代謝。其患者的靜息能量消耗值比非應激患者高30%左右[4],加強腸破裂患者營養支持治療。如果能量不足,則增加機體額外的分解消耗,迅速造成營養不良,最終影響患者的預后和恢復。對不能通過腸內補充營養者,可通過胃腸外靜脈途徑給予白蛋白、新鮮血漿、復合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電解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以上治療有助于腸破裂口及吻合口的愈合,也是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1]Gregory kouratis spiros andromachi Glinavou Damage Control surgery:An Altenatine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itically Injured patients.Surgery Today,2002,32(3):195-202.
[2]黎介壽.腹部損傷控制性手術.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8(26):561-562.
[3]黎介壽.營養支持在外科病人治療中的作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8(12):709.
[4]李維勤,李寧.外科病人的代謝改變和圍手術營養支持.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