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英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是皮膚科常見的、多發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帶狀皰疹病毒(vzV)原發感染后,病毒沿感覺神經上行,在一個或多個脊髓后根神經節與三叉神經節中形成潛伏感染[1],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對體外的抵抗力較弱,在干燥的痂內很快失去活性。好發于成人,春秋季節多見[2]。當有發熱、外傷、惡性腫瘤等誘因的刺激時,則產生好發于腰胸部、呈簇帶狀分布的皰疹。中醫稱為“纏腰火丹”或“蛇串瘡”,同時伴有令患者疼痛難忍的后遺神經痛(postherpcticneuralgia,PHN)、淋巴結腫痛或角膜潰瘍,嚴重的可致眼盲、偶有腦炎并發癥[3]。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科近年來的單純皰疹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3~30歲10例,30~40歲14例,40~50歲6例,病程<2個月6例,<1年14例,1年以上10例。
以上均經皮膚科確診并給以藥物治療同時進行物理療法的超短波、周林頻譜治療。
1.2 方法 采用長春艾爾醫療儀器廠生產的CD-1A型超短波治療機,采用對置法,微熱量,治療時間10~15 min/次,1次/d,15 d為一個療程。
周林頻譜治療儀頻率為2~5 kHz,1次/d,每次30 min,距離20 cm,溫熱量患者感覺不燙為宜。
帶狀皰疹具有自限性,治療原則為抗病毒、止痛、消炎、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防治并發癥。外用藥主要以干燥消炎為主;物理治療:超短波、周林頻譜局部照射,緩解疼痛,促進水皰干涸和結痂。
本組30例患者中,治愈24例,顯效4例,有效2例。
帶狀皰疹病毒伴隨后遺神經痛、面神經和周圍組織水腫,其持續時間越長,受損程度越嚴重,故早期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炎癥和水腫的發展,減輕受壓神經,改善血液循環,營養神經,消除神經水腫及炎癥,降低感覺神經興奮,起到止痛和對受損神經修復的作用[4]。
超短波抗炎:增加體內白細胞的總數并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使血管發生持久性的擴張,從而使血運增強,促進炎性產物的清除,加速傷口肉芽和細胞的生長。此外能使炎癥組織中的鉀離子減少及鈣離子增加,故有利于炎癥的吸收并減少對組織的刺激作用。小劑量超短波作用于感染灶后,可見到血管擴張,白細胞侵潤和纖維素增加,使急性化膿性炎癥消散;大劑量則易使炎癥液化,可見組織間明顯水腫,故對急性化膿性炎癥用小劑量[5]。
超短波透入深部組織的作用明顯比其他理療方法強,它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消炎,消腫,能加速面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因此提供一種安全、有效、便捷的一個物理方法,并且無任何損害的治療帶狀皰疹超短波、周林頻譜無益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Liesegang TJ.Herpes zosler virus infection.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2004,15(6):531-536.
[2] 張學軍主編.皮膚性病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
[3] Normikko TJ,Haanpaa M.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review of therapentmoptions.Journal OfPal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4,28(4):396-411.
[4] 崔豫,周林.頻譜與電運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療效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8):118.
[5] 姜麗萍,楊洪達主編.實用理療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0:148.